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寄畅园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林則徐游惠山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5期  作者:翟國璋  出版时间:1997-09-20
    关键字: 林则徐 惠山 寄畅园

    眺望江南水乡的初夏风光。县令曾承显来迎,邀林公到惠山小憩。《林则徐日记》(四月十七日,丙午)记下了此次游览经过:「又至惠山寄畅园一观,寺有石床,篆书『听松』二字,相传李阳冰所书,其旁行书多漫漶。又有竹茶炉,为明成化间僧□□所制。又有九龙山人画卷,高庙皆有御题。寄畅园有石卓立,古藤缠之,高庙亦有诗。曾令拓碑以赠。」林公任江苏巡抚期间,曾两度署理两江总督,道光十七年(1837)正月,奉调为湖广总督。其后卷入时代大潮,风云变幻,再也没到江苏任职,所知无锡惠山之游

  • 文章無錫太湖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3期  作者:金耀基  出版时间:1998-05-20
    关键字: 无锡 名胜 太湖 寄畅园 惠山寺

    里湖与西湖相比,西湖秀艳,五里湖老逸苍凉。其实,蠡湖之美还在它的故事。相传二千四百年前,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功成身退,结庐于山水相依之湖滨,终日与西施泛舟五里湖上。后人为纪念他们,将五里湖易名蠡湖。中国的名山大川,常常因美女名士而抹上浪漫性格,平添无限相思。无锡的古蹟名胜能不为太湖所淹尽的不多,寄畅园、惠山寺就有这样的魅力。寄畅园应是苏州之外最美的园林之一了。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将元代南隐、沤窝二僧房,辟建为园,名「风谷行窝」。其后裔秦耀经之营之

  • 文章匆匆故鄕三日夢(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6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86-12-20
    关键字: 惠山 锡惠公路 中山路 寄畅园

    份,孤零零的很小很旧。运河里的船只,破旧的多,很少有像样的新船。从锡惠公路去惠山,原来两旁是农田,现在已盖了许多工厂和工人宿舍,路已加宽,路边种了垂杨柳,很够气魄。到了惠山山麓,先游寄畅园寄畅园又名「秦园」是明代建筑的园林,元朝时原为二僧房,到明正德年间,兵部尙书秦金开辟为私人园囿,题名为「凤豆行窝」,后其族裔秦耀,官至中丞,中年罢官还鄕,着意经营园林,更名为「寄畅园」,在康熙初年,秦金的曾孙秦德藻,请了著名的假山工匠张南垣及其从子张斌,在园内叠石,又引二泉之水

  • 文章乾隆皇南游地无锡的寄畅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74期  作者:屈武圻  出版时间:1984-04-20
    关键字: 乾隆游江南 寄畅园 无锡肉骨头 锡惠园

    这是侨居香港的同鄕赴大陆观光的一篇游记。寄畅园又名秦园,位于惠山寺左,明正德间,邑人秦端敏,金,合倂二僧舍曰「南隐沤寓」所建。初名「凤谷行窝」,中多古木,后倚一墩,(巡抚周忱,尝至山寺以形势左豁,命聚土筑之)。端敏殁后,归其族孙梁,梁又转其从子耀,乃易今名,其后园遂分裂,至曾孙德藻又合幷改筑,云间(今江苏松江县)有张连者,善累石作层峦之术,使在园中筑假山,又引二泉之流,曲注园中而成池,园成,有十二景,乾隆帝好弄翰墨,在寄畅园杂咏中有一七绝:「水云佳趣罨簷

  • 文章無錫園林處處佳累石成巒·園稱寄暢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0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85-08-20
    关键字: 寄畅园 锦园 园林美景 历史典故

    最大的园林为寄畅园,范围很大,园中古木参天,廻廊曲院,水榭楼台,无不应有尽有。寄畅园始建于四百七十年前的明正德间,故古蹟极多,且至今还有古树数株,大可逾抱,因之无锡园林之胜,以寄畅园最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园在慧山脚下,小丘遥与相接,占地不过二十余亩,但园林布置,极具匠心,一邱一壑,高下廻旋,水榭书楼,淸疏有致,而小桥流水,又曲折环廻于亭榭长廊间。人们一旦置身其中,便觉古趣盎然,而绝无狭隘之感,其布置想系出诸胸罗万壑的高手。寄畅园,据说原是明正德中尙书秦金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