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风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為曹繼增鄉長進一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劉德麟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家乡风俗 曹继增 勘误补遗 增进解释

    山東文獻第七卷第二期九六頁——搭腰四指寬——曹鄕長釋爲人腰間所繫的搭包卽褡包,筆者家鄕壽光叫紮包,不但與人腰間所繫的搭包寬度相去甚遠,而且簡直是說錯了。現在說人腰間所繫的搭包,它是以約五六尺長的一整幅土布卽棉布,也叫笨布,「手投梭」所織成,也就是孟母「引刀機杼」以敎孟子與「木蘭當戶織」之織布所織之布,民國後「洋機」(大機)問世,它傳至壽光時大約在民國廿年以後,此時管土機叫「小機」,洋機叫「大機」以別,布也分別叫洋布和笨布,不旋踵土機淘汰絕迹,搭包則以半幅...

  • 文章憶故鄉特殊風裕一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王克孝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家乡风俗 挂红子 怀念家乡

    由於小孫子誕生,使筆者想起故鄕—臨沂縣—特殊風俗。爲何說是特殊風俗呢?因爲中華民國三十五行省,筆者到過十七省,除故鄕外,其他各省尙未見過和故鄕同樣或類似的情形。因而加上「特殊」二字,藉以引起讀者的興趣。故鄕不論任何人家,嬰兒誕生後都在大門上懸掛一條寬約三十公分、長約五十公分的紅布,生男孩除掛布外,並附加弓一張,箭三支,名稱:「掛紅子」,生女孩,只掛紅布不帶弓箭;令人一看就知生男或生女。所掛「紅子」要等新生嬰兒滿月爲止。因所掛「紅子」會隨風飄動,故在紅布下...

  • 文章被淡忘的民俗節日——祭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民俗节日 祭灶 家乡风俗 怀念母亲

    「二十三過祭灶,小孩子拍手笑,七八天新年到。」這是故鄕—山西省垣曲縣農曆年前的一首童謠。農業社會,靠天吃飯,認爲處處事事都有神明在保護,在監督。吃飯爲人生首要,所以祭灶神就更爲重要了。因爲時空的變遷,大家都淡忘了。現在就來談談祭灶神的習俗吧!「灶」是俗寫,正寫「竈」字,從穴、從土、從黽,三字重疊而成,形聲兼會意。古竈的構造:是竈門、竈頭、竈陘、竈突等部分而成。竈字結構從「黽」者,「黽」似蛤蟆(大腹)伏蹲之形,上安放大鍋。從「土」是土坯砌成,從「穴」是火焰...

  • 文章鎭雄的「連渣閙」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6期  作者:熊光勛 出版时间:1986-12-25
    关键字: 镇雄连渣闹 制作方法 食用方法 家乡风俗

    鎭雄山高路險,地廣人稀,交通很不方便,農忙季節,吃連渣鬧簡單又迅速。查渣鬧:又叫獺豆腐,制作方法簡單迅速,先將黃豆磨成漿,不必過濾,連渣帶漿倒入砂鍋裏,用烈火煮沸,直接把菜放進去,不論什麽菜、煮八成熟。到了開飯的時候,在砂鍋上放塊火鍋板,火鍋板上放碗海椒水,海椒就是辣椒,乾辣椒用海椒籤穿起來,用煤火烤焦樁碎,倒在碗裏,放塊鹽和一點湯拌起來,鎭雄人稱之爲海椒水,沾菜配飯吃。臺灣寶島冬天吃火鍋,在故鄕吃連渣鬧不分秋冬,一些貧苦人家,住茅草房子,天寒地凍之時,...

  • 文章莒村龍湖獅鼓賀年隊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陳良銓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莒村 龙湖狮鼓队 贺新春活动 家乡风俗 民俗文化

    大年十五早上,五部滿載四十多活動成員的車輛到達了城區城北路下寨圓盤。長老鄉紳們金鑼大鼓敲起來,敲醒了新春的寂靜,市民聞聲擁了出來,兩面大鑼鼓鳴金開道,前排兩壯漢抬起紅布上書「莒村龍湖獅鼓隊恭賀新春」鮮明大字,展現莒村人的朝氣。隊伍沿著既定路線向梓叔店鋪,住房登門拜年。他們將拜年的形式靈活變通和結合,大鑼鼓在樓下表演,獅隊層層登到店鋪家內賀新春。難得一遇的團拜活動使久未見面的梓桑更親和,主人殷勤接待,頻頻地遞上茶煙糖果笑顏暢開,這是金獅鑼鼓帶來財氣,越鬧越...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