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宜兰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浅析杨廷理在宜兰开拓中的功绩及影响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5期  作者:雷堅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杨廷理 开拓宜兰 功绩影响

    大山阻隔,长期以来,那里居住着山胞蛤仔难族三十六社,海寇林道干曾窜泊于苏澳,日本、荷兰、郑成功踞台亦不及,西班牙人曾至,为「番」所杀。自康熙年间宜兰北置诸罗县,社番始输饷于诸罗。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附东螺以北二十二社番,拨入新设的彰化县,九年又由彰化转拨淡水厅管辖。宜兰始终未设官。由于久处化外,那里至清初仍荒芜。「乾隆年间漳人吴沙入拓,三籍之人相率而至,筑堡以居。自头围至于五围,拓地愈广,浸成都聚。」[2]吴沙欲献土出赋,请设官建署,未果。嘉庆年间,海寇蔡

  • 文章宜兰市的岳武穆王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5期  作者:姜雪峯 出版时间:1974-05-25
    关键字: 宜兰 碧霞宫 岳王庙 岳飞 爱国精神

    岳飞——是宋代忠臣,亦为中华民族英雄,受到国人崇敬,大陆各地建有岳王庙供奉祭祀者颇多,其中设在杭州西湖畔建有岳王庙和岳王墓,为家喩户晓,而台湾省宜兰市有一座在民前十六年即建造的「岳武穆王庙」,则较少有人知道。宜兰「岳武穆王庙」早称「碧霞宫」,位于宜兰市城东路十四号。溯自淸光緖年间,当日人据台之初,进士杨士芳曁宜兰诸仕绅,不甘日人奴役,欲返福建,而行程未决前,忽得神启谕:「疆土岂可轻放,应宣扬忠孝节义,维系国魂于危难之中,时机一到,云雾自散,不必囘鄕一云

  • 文章宜兰途中口占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1期  作者:楊池馨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宜兰路景 芳草溪水 四角亭 牡丹坑

    暖暖雙溪水,萊萊草嶺春,勢分三貂社,車過四脚亭,福隆金瓜石,瑞芳牡丹坑,朝曦照龜嶼,驚濤擁石城,路猶山海道,人已歸來身。

  • 文章文藝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6期  作者:毛一波  出版时间:1968-02-01
    关键字: 宜兰孔道 诗词感怀 德高岭 大崎脚

    谢问鹃招饮鹃姊退休后,移家新店员潭里,地在大崎脚及德高岭之间,入宜兰孔道之侧,与木栅、七张、碧潭相距,直径匪遥。境极幽雅,能通电话。丁未冬至后三日,曾约武汉旧友遯叟、健庐及余共飮其寓,归而赋此。鸡黍初有约,沐雨访幽居;同行半老骥,仍烦导引车。首过大崎脚,再上银河墟。入兰此孔道,出岫云卷舒;山非最深处,雅静释纷拏。忆昔开凿日,事在道光初;汉番争地战,流血每成渠。历经沧桑变,斯原相于胥。地可尽其利,渐得置里闾。嘉兴褚女史,有子习果蔬;买此山南地,公余手自锄

  • 文章台湾宜兰之根——漳浦鉴湖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5  作者:季林昌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寻根溯源 宜兰 先辈事迹 乡贤贡献 漳浦鑑湖

    一水涵空映绿池,石松浮影湿云枝,不磨洗原来洁,照澈波心月上时」。这是福建漳浦县佛昙鎭鉴湖里传衍于台湾宜兰的后裔,清代举人陈辉于回祖地会亲时写下《鉴湖十六景纪胜》诗章中的一首。无独有隅,鉴湖里传衍广东海丰的后裔在清代也有一个举人名陈辉,谒祖时作《五湖记胜》诗五首,其中一首云:「鉴湖新涨望漪漪,满地荷花长绿枝,翠湿松云连曲岸,碧涵山月映清池。鱼亭水动波心现,鹭石巖飞陇外移,最是菱花开赛匣,一泓澄澈独吟诗」。鉴湖以水清如镜得名,周长一公里多,傍湖有大坑、湖浒

  • 文章戴母黃夫人事略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7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宜兰医院 婚育三子 建生医院 相夫教子 癌症病逝

    戴母黄夫人讳绣恋,民国二十二年十月十八日生于台湾宜兰,为黄新钟先生之长女,幼受庭训,事亲以孝,待人谦恭有礼,温和贤淑,动合诗礼,言成轨则,故得邻里称颂,亲友钦敬。黄夫人女中毕业后,即入省立宜兰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年二十五归戴氏金荣君,婚后育三男,相夫敎子,鹣鲽情深,为亲友所称羨。民国五十四年随夫金荣君至苏澳创立建生医院,夙兴夜寐,胼手胝足,含辛茹苦,数十年如一日。其对贫困病患,尤能怜悯救助,行善不欲人知之美德,更令受恩者终生感激,没齿难忘。夫人素来身体健康

  • 文章半個世紀前一段美麗的回憶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1期  作者:高永祖  出版时间:2005-07-25
    关键字: 宜兰高中 同学会 教职生涯 教学规划 回忆

    高永祖老师五十年后,省立宜兰高中的同级同学欢聚一堂,还邀请了老师,这是难得一见的盛会,本人有幸参与,可惜只到了杨治宋老师、林宏草老师与本人,躬逢其盛,岂可无言。我在宜中,教学只有短短的三个学期,但这短时期中为宜中创造了百年大计,也奠定了五十年基础。三十八年来台后,我原在台南工学院(后来的成功大学)附设工职教书,当时的赵增义老师向赵仰雄校长建议把我请到宜中来。他的两点理由是第一、我是复旦唯一的新闻学系全系第一名、有多方面的学识;第二在复旦时有一位高中同学读

  • 文章乡贤马桂芳刋立宜兰卧碑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劉子交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马桂芳 宜兰卧碑 碑文 史料考古 文化教育

    卧碑」系明、淸时镌刻约束生员条敎之碑,树立明伦堂,上刋禁止生员无许入公门及论军民利病诸事,习见于各地文庙,不足以为文赘述,惟宜兰宜兰市新孔子庙内现存卧碑,乃鄕贤马桂芳刋立,为我齐鲁先哲宦台者遗迹之一。先贤马桂芳,山东栖霞人,淸光緖三年丁丑科进士,渡海来台,受命为宜兰县首任知县。宜兰于光緖元年十月奏准设县,依宜兰史略职官表记载:知县马桂芳,光緖二年到任,至七、八年,为宜兰第一任知县。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所编官师志载:马桂芳,光緖六年署宜兰县知县。宜兰僻在荒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