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夏大学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夏大学之创校与王伯羣先生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3期  作者:王裕凱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大夏大学 创校经过 王伯群

    按:本文作者王裕凯先生云:「以上系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羣先生日记中之一页,由其夫人保志宁女士一九八七年二月五日自纽约寄来者」。本日记事首句谓「裕凯赴沪接眷昨日囘筑」,时大夏大学已迁贵阳年余矣。——编者

  • 文章懷念傅老師啟學先生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0期  作者:馮正儀  出版时间:1995-01-20
    关键字: 傅启学 追思悼文 人物回忆 大夏大学

    想到傅老师在大夏大学,已是五十多年前的往事。我在大夏大学四年,经过四位训导长,而最受学生爱载,使我终生难忘的却祇是傅老师。二十八年秋天,我由云南昆华中学转学到大夏附中,当时大夏大学与附中,同在贵阳市次南门外、南明河畔的讲武堂内,因此我们除了每逢星期一,见到王校长伯群先生来校主持大学部周会外,天天在校主持校务的是望重士林的欧副校长元怀先生。他每天领导升旗;常常作「精神讲话」,并由长于歌咏的同学黄承炳,郭可周指挥大家唱爱国歌曲,使全校的同学都充满爱国爱校

  • 文章我的大學生活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9期  作者:陳如一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回忆 大夏大学 经历 体育 陈如一

    民国十七年秋季,我曾到大夏大学预科读了一个学期,当时的校址是在上海胶州路。至翌年春,由于健康关系,留在故鄕故宁波肄业,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幸承先慈姚太夫人悉心为我调养,不久就康复了。在四中时,敎我国文的丁衣仁老师(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对我写作颇多鼓励,并关怀我的升学前途,他以为我可专攻哲学,或读文法亦可。丽娃河畔风光二十年夏,考入大夏大学的法学院(院长孙浩烜先生),我以政治学为主系(系主任林希谦先生),经济学为副系(系主任唐庆增先生),但兴趣很广

  • 文章吴稚晖先生与大夏大学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95期  作者:侃爭  出版时间:1994-05-20
    关键字: 吴稚晖 大夏大学 创办人 办学理念

    …所以说大夏大学的真正创办人为吴稚晖先生实无不可吴稚晖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的活在人间。他的道德文章和事业,一切的一切都有国史馆的大手笔来撰述,无须我来饶舌。可是他生平对于大学的见解,似乎知道的人很少。我因在做学生时,曾亲听到他关于创办大学的崇高理想,大夏大学即在他精神鼓励下组织成立的,所以说大夏大学的眞正创办人为吴稚晖先生实无不可。今天记忆犹新,乘便略述一二,以补史乘的不足。记得是民国十三年暑假,我们一群敎授和学生因为厦门大学当局压制我们

  • 文章我在大夏大学的片段回忆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9期  作者:楊銳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大夏大学 黔中八大学 长城学会 刘益之 护校运动

    沉伦,一切均成梦幻。民国四十三年本校三十周年校庆时,台北校友会发行之「大夏通讯」编印校庆特刊,我曾为文题曰「大夏琐记」,当时记忆犹清;而今离校已将四十年,对于人、事、时、地、物,多已依稀模糊。缅怀往事,不禁感慨系之。兹就我在校时片断记忆,略述数则,雪泥鸿爪,聊作纪念献礼。黔中八大学之雄抗战期间,内地各大学因沦陷战区,均迁移西北及西南大后方,仅贵州一省便有八个大学及独立学院,时称黔中八大学。大夏大学位于贵阳郊区山明水秀之南明河畔,以贵州讲武堂旧址为校舍。校长王伯群

  • 文章擔任大夏、臺大訓導長之回憶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2期  作者:傅啓學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贵州大夏大学 台湾大学 训导长 训导工作 工作经验

    壹、引言民国二十九年二月至三十一年七月,我任贵阳大夏大学敎授兼训导长,任职时间有二年六个月。民国四十九年八月至五十四年七月,任台湾大学敎授兼训导长,任职时间共有五年。在两次担任训导长期间,与学生相处均较友善,对职务亦少重大错误,任职时间,两大学秩序安定,幸无重大扰乱事件发生。贵州文献嘱将两次任训导长时之措施,加以报导,以作训导工作者之参考。特就记忆所及,略为敍述。民国八年五四运动发生,贵州学生羣起响应,我当时为贵阳模范中学二年级学生,被同班同学推为班代表

  • 文章我的大學生生活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劉脩如 出版时间:1981-07-15
    关键字: 大夏大学 求学经历 上海各大学学生联合会 往事回忆

    决心做个一张白纸的学生。不到一年,民国十八年的夏季某月,霹雳一声,大陆大学被政府査封停办,师生星散。这时候,我和三位同学商议东渡日本留学,写信囘家向父母报吿索汇款作赴日旅费,父亲复信,说母亲不同意我远适异国,我不得已决定囘家一趟,亲自说服母亲。囘到家里,把自己意愿和抱负向双亲和妻子报吿,母亲对着我哭个不止,这一哭,不但我说服不了母亲,反而被母亲软化了,只好打消出国之愿。暑假过后与同县汪德顗君结伴再去上海,汪君为上海大夏大学二年级学生,他劝我报考大夏大学,到沪

  • 文章傅曉峯女士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0期  作者:鄭秀卿  出版时间:1967-08-01
    关键字: 上海大夏大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 全国教育会 傅晓峰 三民主义青年团

    的校长,居然把小学办得有条有理。民国十七年师范毕业,留母校附小服务。以升学要求,无法获得其兄长的同意,遂毅然不吿而别,离渝赴沪,考入上海大夏大学习敎育。中因家庭经济断绝接济,常赖半工半读维持。于十九年受聘为日本京都华侨小学校长,继入日本早稻田大学肄业。二十一年上海一二八事件发生,留日学生激于爱国义愤,纷纷返国,她亦离日囘沪,仍入大夏大学,于二十三年毕业。她因专习敎育,毕业后历在敎育界服务。曾先后担任福建省龙溪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上海女子中学训导主任,并创办上海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