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复旦大学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复旦大学小史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65-01-25
    关键字: 复旦大学 往事 追忆

    母校復旦前身,爲震旦學院,由馬師相伯創辦,時在民國紀元前九年癸卯春季;借徐家匯老天文台餘屋爲院舍,外籍敎士担任義務敎授,馬師自任監院,院內各部事務,悉歸學生管理,養成自治之風。所定科目,大別爲四:曰語文學,曰象數字,曰格物學,曰致知學。語文學一科,以拉丁文溯其源,仍分習英法德諸現代語,以應世用;但求能閱書譯書,不求爲古人,故其敎授法特別注重文法,養成譯學人才。其餘各科,亦但開示門經,啓學生自由硏究之風。關於經費收支,公開揭曉,刋入每學期之報吿。他如敎授上...

  • 文章滄桑話復旦

    来源期刊:《浦東》 第89期  作者:寧遠 出版时间:1997-09-30
    关键字: 复旦大学 马相伯 历史资料 学校介绍

    在东海之滨,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大学,这就是素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称的复旦大学,该校创造于一九〇五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从一九四六年至今,已成为中国的一所重点大学,前后九十二年已为国家培育了十万以上的人才。学校创始人是清代教育家马相伯先生,他倾家办学一九〇二年在徐家汇创办了震旦学院,后因受教会控制,马老就在吴淞镇创办了复旦公学,也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是一所三年制的高等学堂,在清朝时代接受清廷资助,是一所公立学堂,历任校长有马相伯、严复、李登灿等,一九一三

  • 文章關懷桑梓 遺愛堪欽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8期  出版时间:1982-08-10
    关键字: 吴南轩 复旦大学 遗嘱 心理卫生协会 同乡会 捐赠

    吳故南軒先生,籍儀徴,畢生盡瘁敎育,曾任復旦大學校長,誠信廉樸,其夫人張麗淸女士勤儉持家,節衣縮食,致筆耕所得,積有餘儲,因張夫人先逝,南軒先生特於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十一月九日立有親筆遺囑,「堅囑其喪葬絕對從簡,不組治喪會,不發訃,不追思,不公祭,不收禮,不誦經,不燒紙。堅持穿生平舊衣服,即冬用中式長抱、短襖西裝袴,不要浪費另製衣服。」並將其遺產分贈各敎育、慈善、公益機構。計:私立復旦中學百分之九十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百分之一點五,私立天主敎聖母安老院百分...

  • 文章徐故立法委員漢豪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徐汉豪 复旦大学 留学法国 大学内迁 抗日战争

    先生讳汉豪,字迈羣、世居江苏省崇明县。父兰墅公,淸末举孝廉,愤时政不纲,东渡扶桑入早稻田大学习法律,民国成立,膺众议院议员,袁世凯叛国及曹锟贿选,均倡义声讨,并躬赴西南以襄戎事,居粤三年,于时政多所匡助,旋任江苏省实业厅厅长,凡所设施,无不以裕国利民为指归,不幸盛年积劳賷志谢世,海内争惜之。母黄太夫人,素娴内则、相敎称贤。先生生于民国前五年十一月廿四日,幼赋歧嶷,识者许为令器,兰墅公对之亦督敎綦严,及冠,即以优卓成绩,先后卒业于江苏法政大学及复旦大学

  • 文章进升复旦大学中文系我想起了鞭策与责任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8期  作者:侍興華  出版时间:2003-08-15
    关键字: 复旦大学 责任 华英奖学金 获奖感言

    省常中畢業生 侍興華遵敬的領導,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很榮幸能獲得「華英奬學金」,並有機會在此發言,我激動萬分。在榮譽面前,我首先想到的是「鞭策」,想到的是「責任」,唯有實現余老先生生前的期望,成爲「中華民族英才」,才能眞正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感謝之意。我生長在一個普通職工家庭。原來平靜的生活被接二連三的不幸打破了。爺爺、奶奶、外婆的相繼去世已使我們家庭在精神、物質上受到巨大的損失,父親的意外病故更是雪上加霜。家中的頂樑柱倒了,毫無準備要面對巨大...

  • 文章我在复旦大学的光芒与复旦中学的奉献(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6期  作者:高永祖  出版时间:2006-02-05
    关键字: 复旦大学 胆识过人 修习国学 执教 优异成绩

    我民國十四年生長在江蘇武進三河口鎭。我上有兩位哥哥,大哥繼祖,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二哥植祖,中央大學電機系畢業,美密西根大學碩士,未獲博士學位因病在美失蹤了,大姊靜華,中學肄業曾當國小教師。到我懷孕時母親吃了許多藥物打胎,因爲我命大還是生了下來。但幼兒時經常「起驚」,昏厥不省,緊急救治醒了過來。後來經無錫名醫診斷,說不必吃藥,但每天來吃橄欖核的仁四分之一盅,一日三次,至多一年可以痊癒永不復發。爲信任醫師,買了很多大蒲包的新鮮橄欖,由我媽媽親手用稱錘敲破核...

  • 文章龍兆祥先生小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3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86-01-03
    关键字: 龙兆祥 复旦大学 社会学系 社会活动 肺癌 因病去世

    先生讳兆祥,字梅生,江西省永新县人。祖上世居县南之辛田村,同治间迁白口村,累世勤俭,耕读为业,尙称富裕;鄕邑义擧,无不乐从。高祖中振公曾独力建明伦堂,捐羊牢出租;又于秀水书院捐建居安斋,以助县学。祖父逢辰公育有二男四女,先生父跃渊公居长;母尹氏,生先生及妹一。年十二,丁父忧,时匪祸屠鄕,避难吉安,依祖父生活;旋擧家迁南昌,先后就读于省立南昌模范小学、省立南昌一中、河南开封现代中学,而毕业于江西省吉安中学。旋赴渝升学,考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时抗战方殷,先生

  • 文章复旦大学同学黄立明家长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副教授孙妙娣在颁奖会上发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48期  出版时间:1997-10-15
    关键字: 复旦大学 黄立明 河海大学 孙妙娣 颁奖会 发言

    一九九七年八月八日各位領導、各位師長、各位家長和同學們:大家好!謝謝大會給了我一個發言的機會。轉眼黃立明已升入大學三年級了,在過去的兩年中,他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這首先要感謝復旦師長的諄諄教導和耐心幫助;同時也要感謝華英文教基金會各位老師的認真督導。華英文教基金會不僅給同學們發了獎,而且始終關心著他們在新校的成長,每學期都不厭其煩地抓彙報,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組織獲獎者交流,請學有所長、成績卓著的同學介紹經驗。每次頒獎都讓孩子感受到各...

  • 文章金戈鐵馬憶當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鍾鳴鳳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知识青年 从军救国 军事训练 抗战胜利 复旦大学 教育事业

    甄试,进入国防部预干局特设嘉兴靑年中学高二就读。由于在军中躭误将近两年,学业荒疏,不得不焚膏继晷,备加努力。卅七年夏毕业后,即赴上海报考大专院校。那时无联招制度,所以两个月中,今天甲校报名,明天乙校考试,计共投考了八所大专院校。侥幸考取了三所,结果进了国立复旦大学。读的虽非热门科系,但想进去倒眞不容易,因为一万二千多人报考,只录取了四百多名。从军前,政府颁发了一优待办法:高三上从军的学生,可保送大学公费深造。其他就要凭眞本领去考大学。笔者考入大学后,一直享受

  • 文章當代鄕賢印象(一)孫景洵爬山有方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7期  作者:薛慧山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孙景洵 同乡印象 步行运动 助人为乐 复旦大学旅港同学会

    了理事长,他写信吿我表示固辞不获。其实,在众望所归之下,孙景洵这个人,干脆该当仁不让,永远连任下去就得了。另外,复旦大学旅港同学会,他也已连任了首脑多年。孙景洵矗立在香港的高等知识份子之间,他的风采,仿佛一棵后凋的靑松,一只挺立的白鹤。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