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士人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士人的心志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謝恆德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士人 字义 知识分子

    大师」雅闻。2.士字:士、从十、从一。十与一合成士。代表什么意义?引人遐思。「十·一」可以当做数字吗?「一」字可以代表「士人」、十字呢?能够说是士人所应具有十全十美条件吗?试想一下,能是些什么条件呢?(1)能文能武、文武全才。(2)懂天文、知地理、天人共生。引导人们可以与天地同参。(3)倡人伦重文化、创造人文世界。(4)发扬人性特质,使人人都成顶天立地的伟人。(5)以人类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功能,化导天下苍生,都能进入幸福之门。(6)使人类人与人相处,都能诚信

  • 文章閒話我國的「知識份子」——「士」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姜法乾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知识分子 中国 士人

    了,经济发展成为国家进步的重心,很多知识份子不再以作官为目标,改为从工、从商、甚至农业发展,也需要科学知识、也吸收知识份子,因此,知识份子便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中,而不再专事作官了。士人也就进而融和于农工商各界而无法再独立了。二、古代的士1.士志于道、视富贵如浮云——孔子语。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语。3.重气节、有风格、守正不阿——一般人印象。4.修己以安命、修己以安百姓——凡事先从自己作起,然后推己及人、故能领袖群伦、获得一般人之景仰

  • 文章知識份子與憂患意識(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1期  作者:李華民 出版时间:1988-11-30
    关键字: 知识 知识分子 士人 忧患意识

    壹、前言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於七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在中國國民黨第十二屆第三次中央全體會議中提示:「儘管我們可利用的天然資源有限,可是,我們卻擁有無窮的精神資源。」隨之又以「堅決、堅強、堅定」與「無偏、無私、無我」,提示國人對精神資源的如何培育及充分發揮。因此,吾人就不難體認到精神資源的眞義與其重要性了。基於此一理解,進一步言之,所謂堅決、堅強、堅定,係對「人」而言的,是我們作人的原則。堅決就是不屈,守正不阿,不折服於任何艱難險阻;堅強就是不撓,擇善固執,不受...

  • 文章常州文學之回顧(六)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0期  作者:顧實惕勝  出版时间:1974-07-15
    关键字: 常州文学 两汉士人 扬雄 王充 文字训诂

    两汉士人读书,本有训诂大义,章句鄙儒两大派。凡博极羣书之通儒,多属训诂大义派,以既明文字训诂,通其转注假借,则不烦章解句释,而原文之奥义自关,自可以遍读羣书而无阻。故其读书也,实无问古文今文,皆所欲读也。若章句鄙儒派则不然,两汉立于学官者,皆今文博士也。博士之说经也,秦延君说尧典篇目两字,至十余万言。但说日若稽古三万言,学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则是汉博士之章句,比之逊淸时代之小题文府,小题十万选之类者,相去果几何耶?宜两汉博士传业之盛,而后世而几

  • 文章兩漢人物的地理分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張忠棟 出版时间:1978-04-25
    关键字: 两汉人口分布 汉代士人 教育制度 人口迁移

    中兴军人,立功异域的只占少数。上列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的五十八名武将,几乎包括了全部对匈奴和西羌作战的主要人物,他们对汉代国防有最大的贡献。四 各地区的人士汉代士人自成一集团,特别是在东汉,他们和外戚宦官对立,比较一般地方小吏出身的人,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以下所将列擧的各地士人中,附带有少数宗室,譬如刘交、刘德,有少数外戚,譬如王莾、窦武,有少数武将,譬如段颍,是因为他们都受过相当的经学敎育。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设立博士弟子以后,便有大批士人加入政府

  • 文章士先器識而後才藝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劉林華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器量才识 君子 士人 才艺 成人之道 文化教育

    壹、緒言唐裴行儉有言:「士之致遠,當先器識而後才藝。」當思士君子一生德業成敗,恒取決於其器量大小,識見深淺,才具長短與藝能精粗。是以裴行儉之名言,實具深湛之哲理。爰加論述,以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之圭臬。貳、何謂器識才藝器識與才藝之意義,可由錢穆先生所著論語新解中,得到正確解答。其於孔子謂:管仲之器小哉一節中,曾說:「器言器量或言器度。器之容量有大小,心之容量亦有大小也。識深則量大,識淺則量小,故人之胸襟度量在其識。古人連稱器識,亦稱識量,又稱識度。...

  • 文章中華文化之經濟發展與前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袁宙宗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农耕文化 文化经济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士人

    可以说,由资本主义起而推翻封建主义。中国自秦汉以后没有阶级观念,只有士、农、工、商四流品的观念。此四流品中,以士居首,士可以由地方荐举,或参加考试,预闻政事。秦汉以后的政府,变成了士人政府,士人只要中选,「朝为田家郞,暮入天子堂」。西方封建社会后期,工商兴起,资本家要监督政府税收支付,审核预算,而不是直接参政,那时的政府仍由贵族把持。这个审核机构,就是议会初型。其后因议会发达,处处和政府刁难,政府难以应付,乃由议会多数党起来组阁,成为今日之民主政治。在此之变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