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境界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外師造化内得心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期  作者:朱點  出版时间:1975-07-01
    关键字: 人生感悟 修炼 境界

    是也。人何以能至此境界,则在学道。道是路,走上此路,即可至此境界。大学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要认识此路,走上此路,有恒的常走此路,自然可达到此境界。何以云事天?学道须外内兼学。外师造化,内得心源。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人秉天地之气以生,所谓人不天不因。存心养性,即是存养此因。而知,而觉,而学,而得,所谓圣功,尽在于是。月印万川,万川各有月,实皆此一月。此所以外师造化,内得心源。然后发于音,为心音;发于言,为心声;发于文,为心画,其源

  • 文章重陽節的感想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邱漢章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重阳节 思想境界 感想

    孤而不独」的境界。我想,重阳节没去踏秋登高是错误的。平日都常去踏青登高,这么好的节日,反倒闭门不出,岂不浪费大好的秋光?「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次的重阳节,无论如何要重视的。以后逢重阳节,一定要去踏秋登高,不然,留下的遗憾会沉重而绵长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心境,也该积极地面对才好。我想,只要走出去,去踏秋登高,是能化解心里的所有情结的。

  • 文章談藝術與人生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3期  作者:史振鼎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艺术 定义 人生境界

    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其中最重要的是锲而不舍的第二境。」几乎每个靑年都会有许多理想,但是为什么后来眞正成大事立大业的并不多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坚忍不拔的毅力。因为一般人往往将挫折、失败当成无法挽囘的事实,亦因为一般人并没有崇高的理想,一碰到阻碍,就停顿下来,终至于一事无成

  • 文章親子之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張運淸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亲子 孝道 三种境界

    每年农历除夕,与家人团聚辞岁的时候,我常常喜欢讲述一些小事故,并引申其意,藉以启发儿女们做人处世之道及自省自勉之参攷。玆承麟选兄来函为「文献」征文、特摘录一则奉上、以作「文献」之补白,并供鄕亲们于春节团拜时之谈助。掌故:禅宗六祖慧能的大弟子靑原行思,曾谓参禅悟道之境界有三,初参禅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登堂矣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入室矣则又「见山祇是山,见水祇是水」了。引申:上述三种境界,其实不祇是参禅悟道如此,即硏习一切技艺学术也不外

  • 文章潘皓著:《雪泥煙波》序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周伯乃 出版时间:2013-10-31
    关键字: 诗人 潘皓 境界 序言 《雪泥烟波》

    的清泉,潺潺的溪涧之声。他很少用典,也不会刻意去营造意象,但意象自然形成。有些诗已进入陶渊明的「忧道不忧贫」的境界。也许当今之世与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代,在社会现象与人民的实际生活有些相似之处,故使诗人发出许多内心的感慨。潘皓的「莫再问人世的沧桑/在这儿/还可以拥抱那万顷波涛/一襟无愧,而享有一种恬静的豁达与浑然忘我的境界」。这与陶渊明的「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飘逸、潇洒,以至于忘我之境。人生若能入此境,夫复何求。

  • 文章天高地廻月照星臨 畧論唐詩的開濶興象(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柯慶明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唐诗兴象 透彻境界 生命意识

    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气之前。巧运言词,精练意魄。……夫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绝顶,下临万象,如在掌中。以此见象,心中了见,当此即用。如无有不似,仍以律调之定,然后书之于纸。会其题目,山林、日月、风景为眞,以歌咏之。犹如水中见日月,文章是景,物色是本,照之须了见其象也。(诗格见文镜秘府论南卷)不但强调诗的创作需出于境物景象与心神意兴的契会以达到一种彻悟的境界,而其所谓「犹如水中见日月,文章是景(影),物色是本,照之须了见

  • 文章心香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4期  作者:俞志慧 出版时间:1996-04-10
    关键字: 深夜思考 读书境界 学人精神

    夜涼如水,冷月無聲。牆隅的耗子又開始做起它的課了,啃嚙從字紙簍中搬去的廢紙,正當我慶幸吾道不孤時,窗外杉木林中的貓頭鷹卻咕嚕嚕地叫將起來,是它聞到了老鼠的氣味嗎?於是老鼠也便悄然無聲了。我總是在這樣的時候,也祇能在這樣的時候纔開始閱讀、開始思考,開始過一過做一個學人的癮(但我不想「過把癮就死」)。雖然老鼠的啃嚙有些煩人,雖然貓頭鷹的鳴叫不免陰森,雖然賈長沙邂逅鴟鴞就誤認爲自己陽壽不永,但是對我,這些畢竟發於性情,屬於天籟,比起白天的喧囂冗雜要親切自然得多...

  • 文章無我的梁寒操先生是中國文化的完人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馮炳奎 出版时间:1985-03-31
    关键字: 梁寒操 道德修养 无我境界 人物故事

    九年前,大家为梁寒操先生擧行逝世周年纪念。在一间敎堂,敎堂不算小,可是参加的人,非常之多。一串长龙,排队在马路中。我排队,恰可在郑彦芬先生夫妇的前面。郑先生对我说:梁先生眞是有一种感动人的力量,治丧会在中广公司,出殡之日在殡仪舘,一样的踊跃,尤其是送殡时,大风雨交加,仍然是万头蠕动。我囘家一想,他为什么能够这样感动人呢?因为他的学养,已到了儒家佛家的无我境界。他的生命,是无我的生命。他的生活,是无我的活动。我自民国六年,在广东高等师范,同选德国敎授赫利希

  • 文章讀南懷瑾先生《論語别裁》有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1期  作者:章方松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南怀瑾 《论语别裁》 读后感 儒家文化 思想境界

    爱物、爱一切东西。」(《论语别裁》第三九〇页)。当今社会,我们是多么需要有高尚的人格与无私的胸怀,企求人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思想境界,筑构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新秩序。《论语别裁》对人事、家事、国事融为一体的人生宇宙的深入浅出地解构,以求使读者感悟到自身人生的社会、民族、人类整体文化的价值意义,对于那些欲望无境,损公利己,唯利而图,不论人伦人情人性的人,无疑,是一剂清凉解毒的清醒神态的中草药。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论语别裁》主旨,为我们如何提高人的精神文明素质

  • 文章(壹、滄海憶往)悼念尊敬的聖嚴法師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2期  作者:巴信誠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见报惊闻法师逝 弘法演讲会 禅意境界 佛学教育 哀悼法师

    为民谋福,照护众生。立言—要多说好话,多做好事,多写好书,广植人心。整体是要心胸宽阔,有容乃大,没有私心,净除贪念,以达到禅的完美境界。演讲中特别提到台湾社会不能往下沉沦,一再提醒大家要齐心向善,来推动人人学佛,人人向佛,人人心中有佛的宏愿,愿佛佑台湾宝岛康乐富强。演讲时达二个多小时,精神焕发,没有一点倦容,演讲毕,他走下讲台,我上前与他握手致敬,送他到大厅门口上车离去。当时,我与曲秘书长立昂将军曾有一想计画,等找个机会专程到法鼓山拜访,敦请法师能为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