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物产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五華槪況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五华 行政区划 地理物产 交通教育 著名人物

    一、地势及物产远在汉初,尉陀筑长乐台于五华山下,其后人民聚居,台旁村落,便名长乐鎭。至北宋神宗熙寗四年,设县治于长乐鎭,故以长乐名县。民国三年,政府调整全国县名时,因福建、湖北两省均有长乐县,而以福建长乐建县较古,故得保留长乐之名,湖北长乐改为五峯,本县则因城北有五华山,而改为五华。本县位居本州最南端,全县面积约为八千平方华里,县境由东到西,约长一百五十华里,由南到北,约长二百二十华里,略成扇形,扇轴在东端,地沿分向西北西南延伸,南北则略成一弧直线如扇沿

  • 文章细说故乡

    来源期刊:《浦東》 第32期  作者:程祥生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浦东地理环境 浦东物产 浦东工业

    左右,也是最佳养鱼宝库,有些地方还产一二斤重的河蚌,里面有珍珠可取,也证明可以发展养珠事业。浦东人口甚多,居地分散甚广,每一村落仅十余户者较多,甚至一二户的也有,不似台湾有数十户甚而数百户者,也可能是当年开垦时所形成。物产以稻米,棉花,大麦,小麦,黄豆等为主,杂粮种类繁多,果树种的不多,瓜类倒不少。池塘甚少养殖高级鱼类,任其自生自灭,十分可惜,由于当时缺少农药,化学肥料亦不多,没有改良品种,农产品收成不够理想,因此男性在十一二岁即去上海谋生,留在本地的不多,去上海

  • 文章垣曲縣目前情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李如意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垣曲县 地理环境 物产 经济 旅游

    垣曲縣位於山西南部,運城東端,東北與陽城、沁水毗連;北和冀城、絳縣接壤;西與聞喜交界;西南連著夏縣;東鄰河南濟源;南與河南澠池、新安隔黃河相望。全縣國土面積一六二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占九七.二%,耕地面積三九.四萬畝;轄十一個鄕鎭、一八八個行政村、一二七七個自然村;總人口二三.一萬,其中農業人口一六.一萬。垣曲是山區貧困縣。一九九二年被列爲國定貧困縣,二〇〇一年國家重新審定時,因小浪底水庫移民建設各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掩蓋了我縣貧困的眞實情況,被降爲省定...

  • 文章海城憶舊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邱玉欽 出版时间:1971-11-01
    关键字: 海城 地理交通 海城物产 学校教育

    海城古號臨滇,遼之海州,後改今名,淸屬遼瀋道,爲遼南僅次於遼陽之大城,說部唐太宗征東之「三江越虎城」,卽係此地,有關征東故事多不勝數,小南門有古鐧一把深揷磚內,傳爲尉遲恭所揷,驗軍堡爲唐太宗閱兵之地,城南淤泥河爲唐太宗困於蓋蘇文之所,種種傳說,爲民間所樂道。城內有他山,闢爲公園,佔地雖不大,至亭台樹石,亦頗擅林泉之勝,登臨四望,城郭周圍,悉收眼底,洵市民休暇之好去處,邑人陳林格有聯:二十里山明水秀圖畫天然遊目足騁壞何必覽蓬島烟霞西湖風月,數千年城古人非滄...

  • 文章諸曁簡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3期  作者:金福民 出版时间:1980-03-06
    关键字: 诸暨简介 地理人口 历史沿革 物产名胜

    分置义安县、淳熙元年废,元属绍兴路,成宗元贞元年陛为州,明属绍兴府,太祖己亥正月改名诸全州,丙午年十二月降为县,仍复旧名,淸仍之。二、地理环境:我浙以钱塘江而分浙东浙西,诸曁虽居浙东,实位于浙省之中部。东界嵊县,南邻东阳义乌,西界浦江富阳,北接萧山,东北与绍兴为邻,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面积二千一百五十三平方公里。地势大致南部多山,中部丘陵地带,北部平坦而多湖泊,河流以浦阳江为主流,由浦江经县城东隅北流,在萧山县境入钱塘江出海。三、人口统计

  • 文章大埔角素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1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回忆故乡 大埔角 地理环境 教育 物产生活

    人。」我生长于石圳、芹彩洋村,世代久居于此,民情纯朴,守望相助,有如世外桃源。全村三百余人,悉是郭姓。现把大埔角地理环境、敎育、物产和衣、食、住、行一般生活情形,描绘于下:我们翻开吾埔地图来看,除了韩江穿过县境心脏地带下流出海,两岸略有一些平原以外,可说十之八九尽属山地丘陵,如果把今日台湾中央山脉来比,我想也差不了多少(现政府决定开发中央山脉,将来它的价値与发展,必然比我们大埔山地之现况为佳),尤其是大埔角,简直是山地之山地。在它的极东处是大产,这里有吾埔颇负盛名

  • 文章臨川概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廖光華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临川 历史沿革 疆域 地理位置 教育事业 交通 物产

    鄕县界四十里至其县七十里。㈡东至金谿县界三十里至其县一百里。㈢东南至南城县界九十里至其县一百五十里。㈣南至宣黄县界六十里,至其县一百里。㈤西南至崇仁县界四十五里,至其县九十里。㈥西至丰城县界八十里,至其县一百四十里。㈦西北至进贤县界六十里至其县九十里。四、地理山:临川城内:香枬山,西:铜山,东:英巨,北:茟架山,南:戚姑山。东南:灵谷山。水:汝水即旴江,一曰抚河,自金谿入,西北行,合临水,入南昌界,注赣江。临水自崇仁入东北行,会宜黄水,迳县北注汝水。北

  • 文章江蘇省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6期  作者:黃體潤  出版时间:1976-06-20
    关键字: 丰县 地理沿革 物产风俗 交通经济

    有县立初级中学一所,附三年制简师,完全小学十五所国民小学一百五十所,社会教育有民众学校六十所。战前民教舘四所,公园一所,战后均未恢复。物产本县可耕之田共计一百五十六万八千二百六十九亩,几全为旱田故产米甚少。除种植豆麦及各种维粮外,棉田占一万三千余亩,年产棉花约万担,为境内产物之大宗,茧年产亦有六七百担。惟尙无大规模工厂,油坊酒坊甚多,豆油高梁酒年产甚巨。工艺品以布为著。绵绸丝绢,有而不多。工业人民工纺织,以产布驰名遐迩。金融有江苏农民银行分处理。名蹟丰邑为汉皇汤沐之邑

  • 文章睢甯概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文獻會  出版时间:1977-02-15
    关键字: 睢宁县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物产风俗

    六区境内有峰山,在县西六十五里,淤黄河南岸,旧以峰、太龙、虎四山名风虎山,太山南顶有太山庙及周忠武公庙、山出五色石似玉。鲤鱼山在峰东北里许之淤黄河中,山形如鱼、宛似游于水中故名,明归有光尝为诗吟咏,载于县志。七区境内名山较多,(1)英公山在县西北八十里有砦,因山东南麓有唐李英公墓故名。在英公山南二里东南曰白山又东曰红山故名(2)花山。(3)寿鹿山在英公山东北三里。(4)黄山在寿鹿山东三里,山腰有黄华洞可容数十人,又名黄石洞、黄华洞在山西北麓,昔黄石公曾隐此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8期  出版时间:1976-08-20
    关键字: 姜堰区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风俗物产

    十九万三千四百五十六名,已入学之儿童数为四万五千八百二十名,不入学之儿童占百分之七十八。学校有私立时敏中学(已立案)、淮南中学、扬子江中学、均各设高中、初中二部,县立初级中学,附设一年制简易师范科,小学因秩序初复,三十五年先设中心国校八所、国民学校十二所,私立小学一所。社会敎育,战前有民敎舘五所,图书舘、体育场、公园各二所,复员后除体育舘外均未恢复。物产可耕之田计有五十八万四千零二十三亩为水田。农产物以米为最多,年产约六十万石。小麦、黄豆杂粮次之,棉花年产均二千担。略有丝茧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