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沿革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監利在湖北的地位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7期  作者:王軼猛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监利县 地理沿革 地方志

    甲、湖北鳥瞰湖北省位居我國整個版圖之中心,處于長江之中游與漢水之下游,自東而西全長計七百七十公里,自南而北全寬計四百八十七公里。總面積計一十八萬六千二百二十九平方公里,全省共轄七十縣一市。就各縣市在湖北省境內之槪略位置言,黃梅、廣濟、陽新、通山、崇陽、通城等六縣位于湖北省之東南,與江西省境相鄰。蒲圻、嘉魚、監利、石首、公安、松滋、五峯、鶴峰、宣恩、來鳳等十縣位于湖北省之南,與湖南省相鄰。咸豐、利川、恩施、建始、巴東、房縣、竹山、竹谿等八縣位于湖北省之西,...

  • 文章湖北省誌輿地沿革圖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4期  出版时间:1980-01-10
    关键字: 湖北省沿革图 地理沿革 地图

    湖北省誌輿地沿革圖(荆門州)湖北省誌輿地沿革圖(荆州府)

  • 文章湖北省誌輿地沿革圖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3期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湖北省沿革图 地理沿革 地图

    湖北省誌輿地沿革圖(襄陽府)湖北省誌輿地沿革圖(鄖陽府)

  • 文章商城縣沿革考(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6期  作者:熊秉純 出版时间:1984-06-30
    关键字: 商城县 行政区划 地理沿革

    一、隋隋文帝开皇二年(五八二年)因东、西苞信县名称重复,所以改西苞信县为殷城县,(注六十)属光州,大业三年,因改州为郡,乃属弋阳郡,(注六一)河南通志、续通志、历代地理沿革表、读史方舆纪要、徐修、武修商城县志,都同上记载。二、唐唐高祖武德三年(六二○年)以殷城县为义州,属淮南道的谷州(原宋安郡),(注六一)贞观元年(六二七年)省义州,复为殷城县,(注六三)属光州。天宝元年(七四二年)改光州为弋阳郡。(注六四)肃宗至德二年(七五七年)置淮南节度使,田他统领

  • 文章應山周爲貳國 楚改貳縣探源及楚兼併各國經過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7期  作者:馮開洲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应山县 地理志 地方志 地理沿革

    應山周爲漢東地,縣爲貳國。左傳云:「漢東之國隨爲大,隨大必棄小國。」然則其時漢東之國多矣。左傳又云:「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鄖、在今安陸縣,即以溳水名國,貳,即今應山縣;軫,爲今應城縣;蒲騷,在今應城北,其時楚都郢即今之荆州府,屈瑕自荆州府來,道出應城;應山,將與二國爲盟,鄖人據德安府居其中,遂軍於其地,以待四國兵至,而共伐之,按其道里,鑿鑿可信,應山爲古貳國無疑。(見應山縣志沿革)貳國其說見於胡文忠公讀史兵路一書...

  • 文章江蘇省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6期  作者:黃體潤  出版时间:1976-06-20
    关键字: 丰县 地理沿革 物产风俗 交通经济

    豐縣沿革秦沛縣之豐邑。漢置豐縣。南朝宋省,尋復置。後魏以後因之。明嘉靖時城陷於河,徙治東南境之華山下,尋復還於舊治,即今治也。淸時屬徐州府。民初隸徐海道,復員後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別稱大澤,以治北舊有大澤也。疆域東界銅山沛縣,南界碭山蕭縣,西界山東單縣,北界山東魚臺縣。東西距四十公里,南北距六十公里,面積二百五十萬二千畝,計一千三百八五方公里,分爲七區。九十鄕鎭,三十六年併爲四區署,三十六鄕鎭。人口三十六萬四千零九人。(三十五年內政部統計),三十七年春增至...

  • 文章江蘇省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4期  出版时间:1976-04-20
    关键字: 江苏省 县市方志 六合县 地理沿革

    六合縣沿革春秋楚棠邑,漢置堂邑縣,晉改爲尉氏縣,梁爲秦郡治,陳又於此置義州,後周改曰方州,又改郡曰六合,隋廢郡及州,改縣曰六合,唐又置方州,不久即廢,南唐改六合爲雄州,五代周州徙治,仍置六合縣,宋以後因之,淸時屬江寧府。民初隸金陵,抗戰復員後屬第五行政督察區。疆域東界儀徵縣,南臨大江對南京巿,西界安徽來安縣,北界安徽天長縣。東西距五十二公里,南北距七十二公里,面積一千六百七十三平方公里,分爲七區。人口四十萬九千六百〇五人。(內政部三十五年統計)山川六合山...

  • 文章睢甯概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文獻會  出版时间:1977-02-15
    关键字: 睢宁县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物产风俗

    六区境内有峰山,在县西六十五里,淤黄河南岸,旧以峰、太龙、虎四山名风虎山,太山南顶有太山庙及周忠武公庙、山出五色石似玉。鲤鱼山在峰东北里许之淤黄河中,山形如鱼、宛似游于水中故名,明归有光尝为诗吟咏,载于县志。七区境内名山较多,(1)英公山在县西北八十里有砦,因山东南麓有唐李英公墓故名。在英公山南二里东南曰白山又东曰红山故名(2)花山。(3)寿鹿山在英公山东北三里。(4)黄山在寿鹿山东三里,山腰有黄华洞可容数十人,又名黄石洞、黄华洞在山西北麓,昔黄石公曾隐此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8期  出版时间:1976-08-20
    关键字: 姜堰区 地理沿革 交通教育 风俗物产

    泰縣沿革戰國楚海陵地,漢置海陵縣,三國時廢,晉復置海陵縣,東晉爲海陵郡治。隋廢郡,析縣境增置江增縣,尋又省入海陵。唐府縣置吳州,改縣曰吳陵,又廢州,復縣名曰海陵。南唐置泰州,治海陵縣。宋曰泰州軍,元仍爲泰州,明廢海陵縣入州,淸因之,屬揚州府,民國改爲泰縣。初屬淮揚道,抗戰後隸第五行政區。疆域東界如皋縣,南界泰興縣,西界江都高郵二縣,北界東臺縣。東西距九十公里,南北距七十公里,面積二千一百十六平方公里,合三百三十九萬六千零六十畝,分爲十區。人口一百二十萬八...

  • 文章興化人與台灣説古早的台灣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1  作者:郭清標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台湾名称由来 史料记载 地理沿革

    作者:仙遊人,曾任實踐大學敎授。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