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方言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的特殊方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0期  作者:唐棣 出版时间:1982-10-30
    关键字: 地方方言 特殊读音 方言研究

    近读「赵元任早年自传」,在该书第三部份「哈佛十年」一段中,谈到他对语言学及中国方言发生兴趣时,有这样几句话:「我继续硏究中国方言,有很多机会,从哈佛和麻州理工学院中国朋友,听到并学习方言。一位朋友张云(CHANG YUN)是陕西西安人,他敎我的一段话……最怪的是「书」字,中国大部地区读为SHU,他则读为FU,我们都学着他玩。」其实,还有更多地方的人,不但也像那位张云把「书」读为「FU」,还有更多的字更「怪」的读法,可惜赵博士没有碰到,没有听到。但赵博士

  • 文章家鄉用“疙”起頭的話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曲克恭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山西奇特土话 地方方言 方言举例

    不是纯正中文作品,但老井是用活的方言写成的黄土文学,也可以说是本土文学,有其独特的价値。老井一书中更有许多晋北甚至晋中人常在字头上加个“疙”(五台人念葛音)的词句,书中还用“趷”或“葛”区别不同的意义,但在一般字典,甚至在康熙字典中都查不到“趷”字,为读音方便,我将之一律改为“疙”,可能土话中的“疙”,本来就是语助音,没有什么意义,我仔细的在老井书中找岀十一个词句:“疙蹴”—蹲下,“疙针”—树木或花草上的刺,“疙缩”—退缩,“疙夹"—用臂夹起来,"疙钻

  • 文章温州第一个方言网站开通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2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温州方言 方言网站 地方文化

    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温州方言近年来在学术界和社会生活中都受到特别的关注。作为温州科技局科技专案,由温州市里仁电脑有限公司主持的“温州方言专业网站及CAI软体”课题日前通过专家验收,温州方言网正式开通问世。该网站(www.lesson.com.cn)是集温州方言研究和温州话学习、温州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专业网站,具备流览、检索、视听等多媒体功能,可供读者欣赏和学习。网站分“温州话解读”“学说温州话”“温州话专栏”“温州乡土文化”“温州文化特产”和“温州方言

  • 文章四川方言擧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5期  作者:平子 出版时间:1965-07-01
    关键字: 四川 方言 俗语 地方特色 风土人情

    本刊第三十二期,载有毛一波先生「自贡市的方言」一文,读后至感兴趣。方言二字,照「辞源」的解释:「土俗语也。囿于一方,不能通行各地,故曰方言。」正因如此,方言充满了地方色彩,地方情调;把方言引进文艺写作,每每更能够表现某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增加其亲切感。又一地方言如能扩大其通行的地区,则方言亦便逐渐形成为可通行各地的新语汇。如因抗战时期大量外省人口向四川的移入移出,过去四川的方言,已有若干成了全国通用的语言。所以方言的研究,应是增加国语语汇,充实写作内容

  • 文章廣西特出的幾點小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5期  作者:許紹明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广西特色 广西方言 地方特产 人文性格

    一、铺铺:音「普故」去声。作地段解时,一般是作十里计算。当外省同胞旅行到广西时,要从甲地启程到乙地。地方人告知他是若干铺路。假设是七铺吧;他会以为不太远;以一天来走,不须很赶的。但是他却会走到日落西山,还未到目的地,且已困倦。因为我们广西的一铺路,是以十四里计算的,七铺路已近百里了。二、桄桄:桄榔木名,产热带地方,两广皆有。树高五六丈,直无旁枝,干顶生叶,以多数小叶合成。干心多粉,赤黄色,可做饼饵。不知我们的乡亲,可曾有人吃过这种饼?三、漓漓:是广西专有

  • 文章晋祠是个好地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劉建昌 郭培義 丹英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晋祠是个好地方》 山西方言 民俗小调

    晋祠风景区是个举世千古闻名的好地方,此地有泉水、周柏、唐碑等,并出产北地少有的稻米,眞是个三晋宝地。试就《晋祠是个好地方》这首歌曲而言,其中叠字连连,如「呜都都」、「圪洞洞」、「哗啦啦」、「嘘溜溜」、「香喷喷」、「闻丢丢」、「肉津津」、「山根根」、「手心心」等九组,衬字有「哎哟」、「呃呀」、「哎得」、「哎嗨哟」、「哎咳哟」等五组,一看就知是山西中部方言民俗小调,如果唱起来,一定引起同乡老辈们不止的思乡、乡愁等感慨。现将歌曲歌词列在下面,以飨读者

  • 文章蘭谿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10期  作者:樂仁 出版时间:1982-10-06
    关键字: 兰溪 方言 地方文化 文词释义

    蘭谿城裡人講的話叫做蘭谿譗、不過筆者在這裏所記的多是蘭谿外北鄕一帶的土話,因爲筆者是北鄕佬,說話硬裡硬腔,到老了都沒有改變,眞是北歲離家老未歸,鄕音未改鬢毛衰了。○吾、城區音「窩」、平聲()北鄕音「挨」、仄聲()。閩南話音「哇」、與古語通,劉秀語:「做官當做執金吾(讀哇),娶妻當娶陰麗華。」○儂、音農、指「你」。辭源:儂、對人之稱。楊維楨詞:「勸儂莫上北高峰。」你們稱「儂仂」。○渠、音其、指「他」。通俗編:吳俗指他人亦曰「渠儂」。他們稱「渠仂」。○食(吃...

  • 文章童年樂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7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84-02-10
    关键字: 方言 同乡 前辈 地方文献 春节 农业社会

    我们来台已有三十四年,孩子们对家鄕的一切漠然!他们需要知道,我们应该就所知者告诉他们。即使孩子们不能接受,也要使他们明白大陆的锦绣河山,地方的光荣史蹟;使他们发生兴趣,不忘故土。最近读了秀公前辈所写儿时的囘忆,使我想起儿时的情景:我的家鄕,虽然远离三十余载,但是一草一木,一泉一石,都记得淸淸楚楚,如同电影一幕幕地印在脑际。我的长辈、同侪、亲朋、及地方人物,虽然有些已不在人间,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擧止、动作、都记得淸淸楚楚,如同电影,一个个地出现在脑际。儿时

  • 文章我對兩位張先生注解「鏡花緣中敢字注釋」一些另類思考管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吳在綿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镜花缘》 地方文献 文史知识 故乡逸闻 文化经济 方言

    这个系词,和北方官话一样,用自然、应当、就等,为什么镜花缘作者放著这些现存的词不用,竟一连串四句中都用「敢」字来担纲呢?劳驾两位治学严谨的张先生从字义上转弯抹角详为解释。我想撇开从字义寻求复杂解释,另辟蹊径,作另类思考,试试从音训上来解释,也许更简明贴切,符合灌云方言原意。所谓音训,是训诂学者从已有词汇声音中开发出来解释字词的方法,就是两个是双声或叠韵及音近的字词,含意可以相通。把说文中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更明白化了。两个字除形类部首或

  • 文章讀武進鄕訊有感(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9期  作者:卜國光  出版时间:2004-07-25
    关键字: 地方文献 文化学术传人 吴稚晖 方言土语 北京话

    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用我手写我口,教大家写白话文,也是在这蓝青官话所建立的社会基础上推行,才能水到渠成,很容易的为全国同胞所接受,所以这个语讲的是北京地方的音调,写的是语体白话的文句。民国三十四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光复,国语当然也在台湾推行。民国三十八年国共相争,国土分裂,毛共在大陆建立政权,便废除国语之名,改称为普通话。中华民国在台湾遵守法统,仍称国语,世界各地的华侨称国语为华语。从另一方面来说,方言土话只有语音,很难用文字写出来,例如:闽南话、客家话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