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圣人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總統 蔣公嘉言錄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1-01-06
    关键字: 蒋介石 名言 修身 圣人

    一、修身修身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就是致知格物的基础!不能修身,决不能治国平天下,也决不能致知格物!一个人一定注重德性的修养,使良知不昧,无所愧怍。我们要修身,必需内心与外表都能整齐纯洁,养成整齐纯一的心志,光明磊落的人格,与整饬纯正的生活。我们要卓绝自拔于流俗汚秽之中,达成「兼善天下」的事业,就全靠我们自己来训练自己!自己来修养,来锻炼自己!圣人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正人,一个人要成为圣人,并没有什么稀奇,就是他能知道做人的道理而身体力行之,其思想

  • 文章孔子為甚麽被稱為聖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2期  作者:曾昭旭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孔子 圣人之意 评价孔子

    孔子是圣人」固然是人所知耳熟能详;却也是一句意思最含混,被误解得最利害的话。先是过份尊崇,把「圣人」理解成「至高无上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是一个高不可攀,永达不到的完美境界。终于使孔子变成一个抽象空洞的神明,再不是有生命血肉的形象。而人们对「圣人」对孔子也就敬而远之了。物极必反,人们开始嘲笑圣人,怀疑孔子。认为「圣人」根本是揑造来自欺欺人的空洞名词,孔子则是经过后人美化的虚幻形相。事实上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弱点,都会犯错,完美既不可得,孔子岂能

  • 文章太行山的圣人坛·阁老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圣人 阁老陵 风景介绍 民间传说

    圣人坛:登上十八盘顶见悬崖峭壁之下,苍松翠柏当中,有一条登山台阶,拾阶而上就到了圣人坛,是朝拜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坛为自然山体,面朝紫团山、背靠轿顶山,坛下有周长三十三米的弧形石和七十二台阶,此是以孔子的三千三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寓意的。登上平台,摩崖石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几个大字耀眼夺目。两边分别刻有《论语》修身篇和劝学篇,石刻为篆体文字,在岩石的烘托下,犹如一幅屛风,典雅壮观。摩崖石刻的正前方一米见方的石座上塑有孔子座像,坐北朝南

  • 文章热河省的圣人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2期  作者:賈魯石 出版时间:2003-01-30
    关键字: 王凤仪 圣人 孝行 道德

    清末民初故乡朝阳县出了一位不识字的圣人——王凤仪老先生。(一八六四—一九三七)因为笃行孝、悌、忠、信,自诚而明。所讲的话奥妙无穷,醒人迷梦,所以里人,扩大的说,全东北称之为王老善人,可说是妇孺皆知。缘起,在日本统治东北时代,包括热河省在内,对教育设施极为严格。中等教育在赤峰仅男生「国民高等学校」,女子中学更是绝缘的,日本人根本不重视女子教育,祇在四道街财神庙设立一所女子优级学校,因之舍妹贾素秋在核校毕业之后,意欲继续升学,苦无学校可读,闻悉朝阳有所私立

  • 文章由易繫辭看大易的人文精神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9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93-01-23
    关键字: 人文精神 易传 系辞 孔子 圣人

    圣人,已见前述。其时代应在孔子殁前后若干年,儒学盛行之际。约当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下不及泰。十翼中以文言系辞为最精要,彖、象次之。皆由天道讲到人事,成为最高深、最广大,而又切合实际之人生哲学。应与礼运作者等量齐观,皆宏道立敎垂统之宝典。其精义得于孔子者当不在少。又按,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得中庸之旨。故其思想宏通高远。虽少言易,但易与中庸思想实相一贯。则孟子得易学精英无疑。后世言易者多就作易与传易问题作考证,或就卜筮问题而讨论,殊少宏扬实践其哲学思想。惟两程

  • 文章王以昭先生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王鍊中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王以昭 地方公益 东海圣人 教育改革

    附註:本事略爲曾孫王効蒐集資料,王勤整理撰寫,王功編審校對。

  • 文章我對八股文的看法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9期  作者:劉志誠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八股文 圣人立言 取才公平严谨 是非评说

    依。而儒家思想则源于五经以及四书之内涵。宋王安石张明以五经经义为取士标准,即在于取才以圣人之德操为目标,以治事之学能为所用。所以王安石去诗赋而代之以经义。以经义取士,其形式上亦重视排偶,而排偶是由诗赋而来。汉赋、六朝骈文、唐宋律诗,皆讲求排偶。排比对偶之句不但为唐之律诗格式,即古之散文亦莫不以排比对偶为能事。中国文学之作,重视排比对偶的句法,犹如天籁之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世所称之魏晋文学尤重四六骈体,浮华无物,为后世所不齿。但就事而论事之观点,六朝文章其

  • 文章王安石思想與孟子的關係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夏長樸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王安石 韩愈 孟子 思想文化 人君之心 圣人

    之先,却是不容忽略的事实。㈡论圣人在讨论圣人此一概念时,王安石的说法多本之于孟子,但并非因袭,其中时有别出新意,发孟子所未发处,如安石的大人论云:孟子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夫此三者,皆圣人之名,而所以称之之不同者,所指异也。由其道而言谓之神,由其德而言谓之圣,由其事业而言谓之大人。(临川先生文集,卷六十六,页七〇六)王安石认为:大人、圣人、神人三者都是圣人之名,所以会有名称的不同,是因指涉的有异,就道而言谓之

  • 文章北伐初期浙省第一任敎育科(厅)长“绍兴圣人”朱兆萃先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6期  作者:王梓良 出版时间:1976-06-06
    关键字: 北伐初期 浙江省第一任教育科厅长 绍兴圣人 朱兆萃

    分会委员兼主秘书室。在此期间,又设政治学院,敎育靑年工作基干。朱在战地工作不辞劳瘁,三十一年卒以脑溢血殁于安徽临泉政治分会任所。抗战时王德昭著「中原归来」一书中有附录「对朱兆萃先生的悼念」一文,指在纷纭人事中,朱被称为「绍兴人中的圣人」,在结语中并有「朱兆萃先生是死了!在汤恩伯先生的幕内,从此失去一个秤锤,这秤锤的分量,乃在调度各方的平衡;在一部分靑年则失去了一个『外婆』……」玆特将该文录要于后,以见朱氏的足以令人钦仰追思之处:「去年夏天,我从湖北郧阳到河南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