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后裔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高则诚后裔的发现与研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5期  作者:俞海  出版时间:2010-10-01
    关键字: 瑞安 高则诚 后裔 高氏宗谱

    肯定。但也有一些问题必须作进一步的探讨。如:一、高可逊[1]是高氏后裔中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但他是不是高则诚的嫡孙,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上曹高氏宗谱》中的”诏书“是否出于建文皇帝之手,也有待于考证。二、林的《寿序》中提到的”兵燹“,究竟是指明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2],还是指明嘉靖年间的东南倭寇作乱[3],高则诚后裔迁离柏树村,究竟是为了躲避”靖难之役“的牵连,还是为了逃离沿海倭寇的骚扰,还需作进一步研究。三、林的《寿序》中所指出的”高则诚嫡孙

  • 文章岳飞后裔在修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6期  作者:熊耐久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岳飞 修水岳姓 岳飞后裔

    岳飛(一一〇三—一一四二),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南宋抗金名將。少時應募從軍,宋建炎以後,屢立戰功。紹興元年(一一三一),時任通泰鎮撫使,奉詔協助江淮路招討使張浚,討伐江南軍遊寇,鎮壓農民起義,率軍至洪州(今南昌)與張浚會合,岳飛自請擔任先鋒,領兵由贛江上游的生米渡過江,打敗了馬進的先鋒部隊,乘勝追擊,直逼筠州(今高安縣)。六月另股遊寇,在其首領張用的率領下,從咸城渡江東下,移駐瑞昌、分寧(今修水),岳飛奉命前往追剿,軍至分寧,致書勸降,張用...

  • 文章三槐堂西沙支王氏修宗譜 請宗親共襄盛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77期  出版时间:2009-07-20
    关键字: 三槐堂 西沙支 王南坤 宗谱 后裔

    本刊讯】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传统,故乡「三槐堂西沙支王氏历史文化修续会」王南坤乡长告知,青桥头支宗谱已于前年定稿。王乡长来函,希望本刊能登载王氏宗谱正在修订的讯息,期在台宗亲能与其联络,告知其家族资料,除了先祖及本人和配偶外,并请提供后代子孙的名字、生日、生肖,配妻姓名、何地人氏等,使宗谱更形完备。本刊秉于交流目标,特予刊载,期能发挥桥梁功能。据王乡长说,在台湾的无锡籍王氏乡亲,基本上都是西沙支的后裔,希望借由乡讯传达给王氏宗亲们,故乡正在编制王氏宗谱

  • 文章劉邦祖塋陳列館落成 四面八方衆遊客紛至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劉恒心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刘邦祖茔陈列馆 刘清之墓 金刘寨村 刘邦后裔

    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刘淸之墓,座落在江苏省丰县越庄鎭金刘寨村西。由于刘氏后裔世世代代添土圆坟,刘淸之墓现在昭然成丘,为当地十分著名的一大古迹。一九九〇年十一月至一九九一年底,在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刘邦祖茔陈列馆落成。陈列馆由大殿、东西厢房组成,馆内塑有刘邦曾祖刘淸像及西汉东汉帝王像,并藏有汉高祖刘邦的有关文物与史料,占地宽阔,初具规模,对中外游客颇有吸引力。迄今为止,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在观光旅游的客人中,除大陆的众多游客而外,还有港台

  • 文章隴西尋根有考略記李甲中先生和他的《三隴李氏淵源考略》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0、41期  作者:張西原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三陇李氏渊源考略》 李氏后裔 族谱

    当唐代大诗人李白高歌「我李白万叶,柯条遍中州」时,该是何等恢廓的胸襟,又是何等自豪的情感啊。今天,岂止是「遍中州」,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何处没有李氏宗族后裔的踪迹呢?据估计,目前李氏人数在全世界已超过一亿人。李氏宗族主流出自甘肃「陇西郡」,因此他们世代相袭的「陇西郡」或「陇西堂」便成为遍布世界各地李氏宗族的鲜明标志。在甘肃图书馆从事文史研究工作多年的李甲中先生,已是八旬老人,阅历丰富,学识广博,笔耕不倦,当他看到近年来遍布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的李氏宗族

  • 文章岳飞公后裔在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8期  作者:岳忠瀛 出版时间:1982-04-02
    关键字: 岳飞 江西岳飞后裔 北州岳氏 南昌岳氏 抗敌御侮

    第三十世孙岳忠瀛我中华民族屡经内乱外患,能够嬗递五千余年而䇄立不坠者,除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外,其主要的凭借,端赖我中华民族至刚至大,充塞在天地之间,中华民族儿女骨肉裏的浩然正气!先祖岳飞公,乃宋代名将,其精忠报国,一门忠烈,国人皆知,早垂于靑史而万古不泯,毋庸赘述。本人谨将武穆公与江西省的关系和后裔在江西省繁衍绵延的情况略加报导一下,俾供我省同胞参考!一、岳飞公与江西的源渊宋绍兴元年,即公元一一三一年,江州(九江)被诸盗贼乱军所陷,赣北地区危急,于是宋朝

  • 文章談姓氏堂號之淵源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4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姓氏发源 炎黄后裔 中华民族姓氏 姓氏

    系间,彼此互相融合,同舟共济。据地质学家的硏究;台湾的山胞,从前大陆与台湾陆地相连,台湾的山胞与中国古代的民族属于同一系统,并非来自南洋群岛。考古学家指出,在深坑发现古代人类的遗迹中,进一步证明山地同胞,根本就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炎黄的后裔。中华民族究竟有多少姓氏,截至现在还没人能够硏究统计得出来,不过,历代纪录及人类文化学家不断下功夫硏究中,民国六十七年五月台湾省文复会完成整理;中华民族姓氏源流,分属八十堂号二六七姓。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及台湾大学社会系调查

  • 文章韩信的后裔问题及相关考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童德彥  出版时间:1992-09-01
    关键字: 韩信 后裔问题 历史考证 《赵氏孤儿》

    韩信后裔有韦、何、韩三姓之说「人多出韩信」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成语,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这证实在人们心目中,韩信和诸葛亮一样,被视为了不起的智囊人物和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在秦末汉初,群雄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中,「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扫秦、定魏、掠赵、降燕、破齐、灭项兴刘、统一中国、安定汉室,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公元前一九六年(汉高祖十一年),被吕后萧何以谋反罪,斩于京师长乐钟室,夷三族。世人以为韩信无后,可在韩信死后两千多年的今天,其后裔

  • 文章华孝子不是吴太伯的后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4期  作者:華伯章  出版时间:1979-04-20
    关键字: 杨保和 吴转华 华氏 张其昀 后裔

    读上期鄕讯载有杨保和鄕长的「从吴华二姓之由来说明」一文,至深钦佩。杨鄕长对吾邑地方历史文献,夙有硏究,他写该文系因读了张其昀先生的「谱系学的新开展」一文,对其所述无锡吴华二姓的想法由来,表示难与苟同,而与讨论辩解的说明。写得切实扼要,不支不蔓,句句都是有根据的不刊之论。张先生说:「无锡的华氏,为江南大族,是吴太伯的后裔,」又说:「他们为何不姓吴而姓华?由吴转华,吴华二姓,可见吴华二字,本来是同音的,」云云。这种说法,不但我无锡华氏后裔,即无锡一般同鄕听了

  • 文章許氏祖系及遷散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頓嵩元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许氏溯源 《说文解字叙》 许国故城址 许氏后裔 迁散他乡

    一、许氏溯源许愼《说文解字叙》曰: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大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许,世祚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滨。意思是我这个许家的曾孙小子,祖先是炎帝神农。后裔缙云辅助黄帝,共工与高辛互为诸侯,大岳佐辅夏禹,吕叔作武王的藩屛,被封为许侯,世禄沿袭相承。许国被楚所灭,许国之民为纪念祖先,便以国为氏,迁散他鄕。我祖自许迁往召陵,居住汝水之滨。「曾曾」就是曾孙。对祖先不管如何远,都曰曾孙。曾曾是加重语气,说明许愼对祖先来说是较远的子孙。许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