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井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代之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家乡古井 井字解读

    凿井而飮」之井,应仅为一小水塘,或因地形构筑而成之小蓄水池。盖以石头为工具,不可能凿成一似现代之井。我国近代文字学家叶玉森解释「井」字谓,为「四木交加形,中一小方,乃象井口」,此所谓井,如为土井,以四木交加做井口,并无任何作用。如为石井,则为井口,为何又舍石而用木。如谓四木交加,乃象井边,庶乎近之。四木交加之水塘,在水枯时,则仅余中间一点之水。则形成大篆中从点之井字。我先民如是,今之印第安人如此。由古井之形式,吾人应知神农氏教民稼穑之为如何也。盖初民之世

  • 文章重修『開化方泉』記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6期  作者:莊政榮  出版时间:1996-12-20
    关键字: 开化方泉 古井通泉 开化文社 碑文 重修古井

    字,可见二者间历史源远流长乎!笔者查阅『开化乡志』,唐代广元年(880年)墓志铭已明确记载:南方泉地属开化乡;清代康熙年间则有南方泉。开化方泉,系一古井之名。古井原在镇西『许神桥』堍北侧的『善宿庵』内,井碑镌刻『开化方泉』四字。井深三丈三、口径五尺,状成方形。古井通泉之说,确非玄虚.笔者自幼时起,曾卅多载岁月居住于古井西邻的庄氏祖宅,有幸与古井朝夕相沫,故所闻及所见得天独厚。井水清淳、汨汨有声,涓涓细泉,冬暖夏凉,供人滋养,舒心享受.即遇大旱之灾,河道干涸

  • 文章橫山橋、白龍廟、大林寺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35期  作者:湯源民  出版时间:1996-09-15
    关键字: 横山桥 白龙庙 大林寺 古井 工业卫星镇

    本寺左方的白龙娘娘古井井亭。敦请书法家赵朴初题大雄宝殿横匾,高龄一〇九岁老秀才题大林禅寺竖额于山门。寺内银杏(白果)树一棵,树龄已八百年,另两棵也有三百多年,近几年寺周围广植的青竹,已蔚然成林。远近高僧与信徒前来礼拜的日渐增多,上海电视台曾借寺内地点拍摄历史故事,台湾亦有人去过,现大林寺为武进文物保护单位,佛教会会址所在。白龙庙位置高于平地约三十公尺以上,和大林寺同在紫霞峰的南麓。南宋绍兴年间(公元一一三一—一一六二)建造,先后名潜灵观、龙母庙。历经明清两

  • 文章江苏无锡挖出千年古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9期  出版时间:1997-03-20
    关键字: 无锡 千年古井 粗瓷陶罐 西晋 宜兴土窑

    无锡市日前挖掘出一口千年古井,这证明了太湖北部靠近梅园一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还是陆地。据介绍,这口古井是无锡市渔港乡银湖村在建造农民新村时发现的。井被一米多厚土层覆蓋,井深约四米,井的直径的一米,是用大青砖直砌成井壁。从井底还挖掘出十多只粗瓷陶罐。据无锡市博物馆专家鉴定,井底挖掘出的十多只粗瓷陶罐是西晋时代的物品,估计出自宜兴土窑。由此可以推断,大约一千七百多年前,这一带还是陆地。井的大小证明此处曾有较多人口聚居,后来这一地区被太湖水淹没,古井被沉入湖底。

  • 文章我們的故鄕——長汀(上)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2期  作者:長汀文化局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古越先民 闽越王 城址三变 长汀县志 长汀名胜 朝天门 古井 围山盆地 宋清建筑 府第式建筑

    门,位于城内南大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砖斗拱,南北走向,为双重城门,中间凿天窗,两廊以马槽联结,形成独具一格的整体城门样式,城楼为单屋砖木结构建筑。5.汀州古井——「双阴塔」,是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和宋代古井「府学阴塔」的合称。「八卦龙泉」建于唐开元间,位于城区开元寺内,原名开元井。井深十六米,口径一·七二米,上宽下尖,每层用石板砌成八卦形,和地面的塔正好相反,犹如一座倒置于地底的八角塔,故称「阴塔」。是我国极为独特罕见的古井,至今井水清洁终年不枯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