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分布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林氏源流概要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林錦祥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林氏家族 历史源流 分布 概要

    林氏出自商朝末年,商紂王時代比干,爲殷少師,是紂王之叔父,以直諫而死。夫人陳氏有遺腹三月,逃於長林石室而生男。周武王克商,封比干墓,召其夫人,爵其所生男,以其誕於長林石室,故取名堅,賜姓林氏。先封清河郡,後封博陵爵公,封戶二千,世爲大夫。其後裔散居在周、魯、齊、衛各國,戰國時的趙國官拜宰相三十四世的林皋公定居河北境內的九門,膝下九個兒子,個個賢達超人,爲趙國賢臣,號稱九龍之父,十德之門。趙王嫉才企圖殺害,林皋聞訊,攜子逃陝西、西河白于山藏匿,至秦始皇滅趙...

  • 文章鄉情報導之伍 山西籍學生助學金辦理情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4期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助学金事宜 分布地区 年级分布 申办情况

    财团法人山西全省民营事业奖学金基金会与山西全省民营事业在台资产临时监理委员会合办之山西籍学生六十七学年度助学金共审定合格学生五五四人。其中大专级二八三人,每名六〇〇元,高中级二七一人,每名五〇〇元,合共发款三〇五、三〇〇元。学生就读学校,分布台北台湾十六市县(市)一八一校。详如附表一。学生本籍计有九六县市,详如附表二。此项助学金累计办理已二十一次,受奖学生一七、〇一八人次,发款总额二、九九八、七一〇元。详如附表三。附表一(中华民国六十八年六月十五日制

  • 文章云南全省边民分布册敍言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張邦翰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云南全省边民分布册》 序言 少数民族 人口分布 调查统计

    民国二十五年本厅出版云南民政概况所载亦达四十八种,但此种记载,所谓「种类」仅系各地边民「名称」之汇集,其实有不少重复者,所敍分布地域,仅略擧一二,亦有不少省略疏漏者。至其人数,本厅虽于民二十四年一度令饬各县局调查,但呈报者仅昆阳等五十三县局,且无具体之记载,近三四十年来,虽有若干中外学者,以科学立场,研究本省边民,但亦仅能加以分类分系。而不能将其人数及分布地作详尽之说明,本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有见及此,特发动本厅外勤人员及各地方政府,加以调查,由会整编统计

  • 文章廣西僮族與撣傣族系文化關係之探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梁之直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壮族 傣族 文化关系 学术研究 分布概略

    广西僮族分布槪略广西是一个多元化种族社会,其中除汉族外,当以僮族所占的人口比例为最多,分布的地域也最为广濶。北起红水河,东至柳江,南连海隅,西达越边,都有僮族足迹。至于广西僮族,到底是当地原始民族,还是从外地迁徙而来,过去中外学者研究我国西南边区少数民族时,虽然略有提及,但都略而不详。对僮族历史源流,从未有人作过独立性的研究,诚然是民族学的学术研究领域一大憾事;仅徐松石先生「泰族僮族粤族考」一书内容比较充实完整而已。西方学者硏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动机和阴谋

  • 文章從南越王墓出土文物論越銅器文化瑰寶的銅劍和銅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梁文偉  出版时间:1995-03-30
    关键字: 南越王墓 越剑分布 铜鼓考古

    而罗师香林所著《「百粤源流与文化」》书中特别指出铜剑和铜鼓,是不容忽略的古越族文化物。古代越族的分布面很广,「南越」本属「扬越」的一部分,是百越的一支,因为在扬越之南,故称「南越」,于秦汉时立国。史记南越尉佗列传说:「南越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相杂处。」故在秦汉间南越已有汉水流域的人民徙入。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赵佗行南海尉事,其后任嚣死,秦亦亡,赵佗遂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这是南越建国与

  • 文章化石之鄉——榆社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趙振龍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榆社县 化石 化石分布 考古研究

    这里曾是河湖纵横,水草丰盛,古动物栖息出没的平地,被国内外地质学家称之为「楡社盆地」。而今在这里不断发现的化石为人们展现了遥远年代的大千世界,而楡社也就以它蕴藏化石丰富,种类之繁多而享有「化石之鄕」的美誉驰名中外,成为新生界晚期地层的重要发现地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重要产地之一。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埋葬在地下与空气隔绝不再氧化分解,并被地下矿物质逐渐渗透矿物质化的结果,它大体保存了原生物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楡社化石主要分布在浊漳河两岸的丘陵地带,全县十四

  • 文章新石器時代的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9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72-09-25
    关键字: 史前中原 考古发现 遗址分布

    图二:(1)所示,为大赉店出土,红地无纹,口径250公厘,高150公厘。(二)盆形器:大口,平底略凹,分布的区域,秦晋较多,甘靑较少。(三)缸形器:中口,鼓腹,平底略凹。图二:(2)所示,为秦王寨出土,红地红纹,高330公厘,口径290公厘,腹径342公厘。(3)为河阴池沟寨出土,红地彩饰,乃复原器。在晋豫出土者多为土质如上所述,在陜甘出土者多为沙质,腹部有细划纹。(四)罐形器:小口,短颈,鼓腹,平底,在甘肃葬地中出土的最多。(4)从半山出土,红地黑彩,器高

  • 文章大足石刻槪論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2期  作者:陳習删 出版时间:1967-10-01
    关键字: 大足石刻 年代释疑 阙误考证 成因 分布

    一、石刻所在及特征大足石刻,共有六处,各处皆有造像碑图题识,兹分述如次:一、北山:在县北五里,造像分布山之四陬。最多者为佛湾,计有二百四十余龛窟。每一龛窟,有多至千尊者,亦有仅一尊者,总计六七千尊以上。其诸龛窟所造佛像,多为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地藏王菩萨,如意轮菩萨各十余起;惟韦君靖碑侧之韦君靖遗像,多宝塔内之冯檝遗像,林见素诗碑侧之林总制遗像,于诸佛菩萨中现宰官身,百世之下,犹见前代冠仪,此其特异也。碑图有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使持节都督昌州诸军守昌州

  • 文章四川宁属山川及乌蛮分布形势(下)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2期  作者:李璜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乌蛮 分布形势 高山族 宁属山川 身材样貌

    二、宁属乌蛮分布形势山川道里既明,可以一言乌蛮分布形势。但前已言之,宁属夷族,种类至伙,乌蛮不过其中之较为强悍,曾征服诸蛮,成为宁属中西南各夷的统治者;自唐肃宗至德初(西纪七五六)至元宪宗减大理(西纪一二五三),中间有五百年之久。虽其间一度为吐蕃所攻入,数度为汉军所收复,然皆未能久据,故乌蛮在宁属至今仍自命为统治者。但元代收复以来,又经过明淸政治的经营,乌蛮已经被汉兵汉民一步一步逼入居高山之中,成为高山族了。其所以逐次高升至于山中,我曾与西昌、会理两地

  • 文章江西鎢鑛槪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洪超 出版时间:1968-08-02
    关键字: 江西省 钨矿 分布 量产 地方资料

    鑛脉甚多,筹设各地钨鑛事务所,计划进行探采,艰难创始,粗具规模,二十五年中央政府,鉴于钨鑛为国防重要资源,商得江西省府熊主席同意。(亦有由熊主席自动请中央接办之说。)由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接办,在南昌成立钨业管理处,由洪中先生首任处长,在赣州成立钨业管理处赣南分处,由原钨鑛局长陈国屛先生调任分处长,不断努力,逐渐扩大鑛区,增加产额。迄至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历任处长,有洪中、程义法、张莘夫诸先生,惟赣南分处则因敌寇窜近赣南时,在三十三年冬季结束。三、矿鑛分布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