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业社会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科擧時代農業社會中的奬學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12期  作者:黃造雄 出版时间:1974-12-30
    关键字: 贤田 农业社会 宗祠 奖学金

    本省自光復後,各機關、各團體,曁仁人善士,對各級學校奬學金的辦法,在每學年度,開學前後,一看報卽可看到幾處。此可見我國機關團體中的主管,仁人善士中的首腦,對靑年求學的重視,與奬勵靑年勤學的熱情也。其實我國在往昔鄕村農業社會中於一族一村中,亦早有奬學金的辦法。就是設立『賢田』。這種賢田。各宗祠中,大都有設立。小則設有賢田一、二十石,大則設有賢田二、三十石。每一石賢田,每年可收到賢田租穀百斤。科擧時代,此種宗祠內所屬子孫,考中秀才者,宗祠內卽可給你管賢田,收...

  • 文章辦理故鄉子弟奬學金的意義

    来源期刊:《浦東》 69、70  作者:楊乃藩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同乡会 奖学金 联谊会 农业社会

    心」。正是以刻划出我们旅台鄕亲的游子情怀。我们办理故鄕子弟奖学金,就是要表达我们对热爱的故园鄕土的诚挚的奉献。其二,是人才的关怀。曾国藩说过:「中兴以人才为本」。今天,浦东正在推展一项规模庞大的开发计划,使一向处于落后型态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化的工商业城市。作为浦东人,我们当然乐见这项开发计划的成功。但是,要推动这项计划,资金和硬体设施,固然可以借助于境外的来源,人才却必须出之于本地。这样才能可大可久,使浦东不断的、永久的成长茁壮。开发浦东,需要的是具有新知识

  • 文章除舊佈新迎春節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牛振濤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新春佳节 放爆竹 五谷收成 过年习俗 农业社会

    所以过年应该是农业社会的象征。按照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二三四七年尧帝时即制订了历法,便有了年。这是四千多年前的事,正是我们祖先进入农业时期的历史记载。过年的习俗很多,实不胜枚举,有一些是随地域而有差异,有一些则随年代岁月而改进,故具有人情味与传统价値的仍然很多,最为我们所熟稔的有贴春联、放爆竹、贴年画、吃年糕、祭拜祖先、拜年、吃年饭、给压岁钱等……。眞正体会中国农村过年气氛的,应该是吃年夜饭之后的守岁。这时全家忙年夜饭吿一段落,全家大小汇集在大厅围炉取暖

  • 文章最適合現代社會的新家庭制度——三代同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11期  作者:王蒲臣 出版时间:1985-11-10
    关键字: 家庭制度 三代同堂 农业社会 现代生活

    我国农业社会的家庭制度我国自虞舜以大孝治天下,迄已四千余年,历代帝王,无不大力提倡,是以我国孝道能深深的印入每人的心中历久不衰。过去我国在农业社会,都是大家庭制度,父母与子媳同住,三代、五代、九代、以至于十代以上的都有,让我在下面摘几段史实:五代同居的:⑴唐杜暹濮阳人,其家自高祖至暹,五世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孝,擢明经第,补婺州参军。⑵宋永嘉陈侃,以孝悌闻,自高祖至侃,已五世同居,门无间言,至道中,旌表其门。⑶宋醴陵丁隽兄弟十七人,义聚三百口,五世同居

  • 文章配合國家的需要創造自己的前途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0期  作者:余曙勝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家庭情况 投笔从戎 学历 农业社会 工业国家

    已由农业社会趋向工业国家,而我的求学志愿,也配合着国家的需要去努力学习,以期寻求创造自己的光明前途。在景文高工汽车科毕业以后,为求取高深学问与技能,准备再作二专考试,从事工业报效国家;不然,则投考军事学校,拿枪杆杀**,直接贡献力量,为光复大陆锦绣河山,实践三民主义统一新中国的目标而奋斗。

  • 文章浦東的過去和未來

    来源期刊:《浦東》 第65期  作者:楊乃藩  出版时间:1991-08-05
    关键字: 黄浦江 春申君 农业社会 地区发展 吸引外资

    便船只往来,与世界各地相通;又增添都市景观,最精彩的市,大多位于这条河流的两岸,以增加气势。然而上海市的情形,有异于其他世界名都者,则是黄浦江的两岸,发展并不平衡。黄浦之西是十里洋场,大厦连云,交通辐辏,商贾云集,精华荟萃。背后是广土众民的中国大陆腹地,面对着的是可以通往世界各地的汪洋大海,繁华热閙,无与伦比。而江对面的浦东,却依然是世代沿袭下来的农业社会型态,恰恰与浦西形成强烈的对比。仅仅一水之隔,而荣不过浦东尽管与对岸的上海市好像隔个世界,但毕竟由于

  • 文章童年樂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7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84-02-10
    关键字: 方言 同乡 前辈 地方文献 春节 农业社会

    「尾牙」以后,私塾老夫子便暂停敎读,不敎生字,只理熟书。开始为各学生的东家写春联,学生磨墨;遇到天寒水冻,还要用「暖砚」。(形似圆罐,上面是砚台,下面㸃豆油灯,旁开方孔透空气。)待到送灶日便放学,诸生囘家去过年。童年喜欢过年的原因,由于过去是农业社会,生活从简,节衣缩食,粗茶淡饭;更没地方去玩,也没多钱给孩子们去用。一到过年,孩子们不上学了,无拘无束,新年要讨吉兆,不打不骂。不旦如此,还有穿有戴,有吃有喝,有钱可用,有物可玩,有处可游,自由自在,直至「元宵三日

  • 文章表示先民生活進步的周易繫辭下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0期  作者:楊遠岷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周易系辞 先民生活 历史传说 农业社会 文字发明

    知道。先民既入农耕生活,生产出来的谷物,必需脱壳去皮,才能供人食用,以致发明杵臼(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似此,可以证明古代人类飮食的进步,渐走上吃有益人体健康的食物。人类进入农业社会,需利用土地种植作物,以解决食衣问题,但土地无法搬迁,则需有固定的住所。因此,开始建造房屋,安身栖息,并遮蔽风雨烈日(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以维持身体康强,才能继续工作。如此,无形中表明我先民居室进步,脱离不良的穴巢住所。人类

  • 文章中國語文津梁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6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79-06-25
    关键字: 中国语文 语文教育 教育研究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社会转型 教育转型

    语文直接传递心声,文字间接表达情意,语言受时间之限,文字托空间以传;虽同为表达情意,而所采之方式则逈然有别,故硏究语文者有语言学、训诂学、声韵学、文字学等畛域分明,各有千秋。声韵学重在口耳,诘屈聱牙,古人视为畏途,文字学重形音义,演变复杂学者每感纷扰,自淸朴学大兴,甲骨文字出土,新资料出现,过去解字读音有牵强附会而成悬案者,多已焕然氷释矣。近人得博洽中外,融会贯通,参考诸书,汗牛充栋,有志硏究中国语文者,可谓俯拾皆是,惟吾社会,正値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之际

  • 文章桃符乍換敍鄉風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2期  作者:楚燕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农业社会 国之四维 过年风俗 先期作业 除夕祭典 喫年饭 三十夜的火 分压岁钱 守岁

    一、引言话说阳新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社会,古典色彩甚为浓厚,民心保守而纯朴,对新的事物排斥力较强。因为保守,所以将我国的固有文化传统的伦理道德,保存得相当完整;因为纯朴,所以对日常生活及工作方式,如「奉天承运,替天行道」似的,到什么季节做什么活,用不着订什么计画和进度,依着老天爷替人们安排的,只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像火车转动在车轨高头一成不变,费不着烦心,也因此日常对衣、食、住、行、人情事故,有一套严格的社会生活规范,毋需任何力量来约束,一切视为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