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养蚕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拾穗(六七)農業概況——桑麻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9-08-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桑麻 养蚕 管理办法

    桑麻即桑树与苎麻,本篇先谈桑。桑为落叶乔木之一种,每年刈剪采叶以饲蚕,桑叶为卵形,肥厚而大,浙江湖州所植之桑为最佳,俗称之谓「湖桑」。实似枣状,谓之桑葚,家鄕俗称「桑子」,熟则色呈紫黑,味甘而美,可以之浸酒,据云能治伤痨。野生之桑,树干高大而桑叶则小且薄,桑葚亦小,其叶不宜饲蚕,但家乡滩里或上鄕,凡是用以饲蚕之桑,均为湖桑。谈桑即得谈养蚕养蚕是家鄕农家之一种副业,尤其是滩里之农家,祇要人手够房舍足,简直没有不养蚕的,因之滩里之高田,差不多除果园外均是

  • 文章故鄉拾穗(六八)農業槪況——桑麻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3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9-09-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桑麻 养蚕 水库

    屈折之地道,地道内之每一转折处,即装置有一扇厚草门,其作用当然是为了防止冷气外泄与热气内流。每年冬季,雇工就附近之沟塘敲氷运囘贮藏备翌年之用,就地取材,价廉而物美,颇合经济之原则,此氷库之式样架构间隔等,均为王长庚先生所设计,由此可见其学识之渊博。农家养蚕之时间,约在每年农历之三月底四月初,此时虽是春末夏初,天气尙属温和,既无寒意,亦不十分炎热。农家每年仅养一次,振华蚕种制造场,则每年饲养两次。养蚕之工具有二,一为竹篾编制之平底圆匾,至少得有十数张,视养蚕

  • 文章勤耕耘是收穫的不二法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3期  作者:本會名譽理事長陸潤康鄉長 珊瑋  出版时间:1997-07-20
    关键字: 耕耘 务实 种田 养蚕 同乡会

    際此炎炎夏日、鳳凰花開的季節,正是莘莘學子們踏出校門步入社會的時刻,也是生命中重要的轉捩點。如何在浩瀚的職場中掌握契機,最需要的就是歷練豐富的鄉長們,將他們數十年來寶貴的人生經驗,傳薪給青年人。本鄉訊青年園地版有幸承蒙本會名譽理事長陸潤康先生同意並關愛,將幼年時在家鄉的點點滴滴、娓娓道來。「世事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相信對心情焦躁的青年人,有若醍醐灌頂,對未來的生涯規劃,助益很大。

  • 文章憶揚州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26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67-04-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故乡风貌 养蚕

    鄕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揷秧」,由于养蚕与种地,成为农业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事业,自嫘祖敎民养蚕,「黄帝尧舜垂裳而天下治」,使我国成为衣冠文物之邦。特别在江淮区域,男耕女织,历千百年而不衰。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扬州城鄕,对于养蚕事业,仍很兴盛,每到春季从养蚕到抽丝,眞是忙无闲人。囘忆我在童年时代,居住扬州西门螃蟹巷,在住宅前的院中,种有七、八株碗粗的湖桑树,每年春季,绿叶成阴。叶厚而肥,桑椹累累,引来乌雀争食,满园喧噪,别有情趣。可是每到三、四月养蚕

  • 文章谷雨三朝蚕白头 兼谈吾邑养蚕的肇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7期  作者:安陽山農  出版时间:1985-05-20
    关键字: 养蚕文化 历史事迹 蚕业发展

    淸明过后,就是谷雨,正当农历三月,天气温和,蚕子已经孵化了。故鄕俗谚说:「谷雨三朝蚕白头」,农村里的人们,尤其妇女们,又要养蚕忙了。大家知道,我国发明育蚕治丝,始于黄帝之妃西陵氏女嫘祖,后人称他为先蚕,故鄕各处的庙宇里,都供有蚕姑娘娘的塑像,就是嫘祖。「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这是唐诗人谢枋得的「蚕妇吟」,描写养蚕工作,自古已然,妇女们非常辛苦。(子规是一种鸟,又称杜鹃,鄕人叫它「催忙鸟」,在养蚕时期,统夜啼鸣

  • 文章平凡的紀錄(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匡振基  出版时间:1990-12-20
    关键字: 小学教育 养蚕 九一八事变 师范讲习所 县立初级中学

    小学,未几转入职业补习学校。所习者为蚕科,前身为乙种农业学校,校址设于南关水寨街,修业期限为三年,较一般小学增加了「栽桑」「养蚕」「制丝」「解剖」,四门课程,都是由日本书籍翻译来的,无论课文及名词,均艰深难懂,敎师是靑州甲种农业学校毕业的王天民先生,敎学认眞,考核亦严,全班同学莫不畏惧。每年春天都要做养蚕实习,其过程是,选定时机,将蚕卵放于温度一定的养蚕室中,名曰「催靑」,蚕蚁出生后,秤定重量,以四钱为一组,分置于蚕箔,依蚕蚁之重量决定饲养桑叶之多寡,切割桑叶依蚕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