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入伍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回忆连城靑年入伍

    来源期刊:《連聲》 第7期  作者:李恆生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入伍 祠堂 地瓜干 木船 冷水

    时间过得很快,离开故鄕已将近四十个年头了。囘顾民国三十七年春,共党正在北方叛乱之时,我们这羣二十余岁的小伙子,正当年轻力壮,人人有「从戎」之志,也抱有「出外」之心,于是带着高兴而又有离鄕别井、难分难舍之情,应征入伍。民国三十七年农历正月初,首先被征集者有伍焕良、罗光胡、魏子山等人。当时暂驻于城内西门外李家祠堂,陆续经过两三个月,再向各地催征,直至四月初七最后一名林金养报到后,计有一百二十余人。这几个月来,我们被集中在祠堂内,可说一切生活行动皆不自由,因为

  • 文章矩成詩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方矩成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忆方璧成弟 颂外孙入伍 袁啸天 往事回忆

    ●忆方璧成弟一、上海别后杳无音,重见金陵数十秋。长谈三天三夜话,话完家国话全球。二、从来聚会不依人,道是君临君未临。白酒消香笋化竹,绿茶变色蛋成禽。大盘出柜重藏柜,小院无尘又有尘。惟愿秋风送归雁,彩云飞起解愁云。●颂外孙入伍外孙入伍举家欢,又为长城添一砖。来岁绿衣传喜报,老夫大笑对云天。●为袁啸天老先生思卿而作你唱我弹事已无,思卿泪注海难枯。遗像虽见无言语,不知何日会酆都。

  • 文章八桂子弟靑年軍 投筆從戎憶當年(中)——第二期靑年軍在廣西招生往返臺灣始末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梁雄 出版时间:1996-07-10
    关键字: 青年军 参军入伍 军事训练 金门战役 北平参战

    第一篇拙作問世每當演習過程中,輪到我背砲盤時,那二十多斤重的鐵塊壓在背上,越走就覺沉重,氣喘吁吁,連腰桿子都挺不起來。個子小的背起砲盤來,眞像「水漫金山寺」中,那飾演烏龜精的演員。邁著外八字的步子,痀瘻滑稽的模樣,打從心裏就好笑。途中休息時,趕緊把砲盤甩在一邊,看它那無情的一付冷面孔,就像猙獰的怪獸般的可惡,不免要咀咒它幾句,來消除心中的怨氣。但砲盤卻無動於中,似乎在訕笑我們,工夫還不到家,還得加強訓練,或是無言的抗議,把軍人視爲第二生命的武器,如此這般...

  • 文章另一批山東流亡學生的前塵往事憶述(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入伍教育 军校生活 坎坷往事

    三、抵校受训纪实离开万县,江轮恢复整日行驶,经忠县、酆都、涪陵皆未停泊,直至重庆,始下船徒步至弹子石进入警官学校,在中正堂休息,而结束了四十二天的艰辛行程。原思敎育长必降尊纡贵来此接见,并予以慰劳;谁知并未如我的想像,即次要负责人也无一人到场;官僚作风,使人颇失所望。㈠编队入伍次日即行编队,绝大部分皆编入新成立之第三队;剩余人数,如吕笃惠、姜培利、刘嵩山等则编入第二队;第一队乃系在重庆当地招考者,因已足额,故无人编入。我等行军原编之班长,率皆撤换,新任

  • 文章那得梅花撲鼻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胡升堂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入伍教育 军营生活 人物悼念

    入伍敎育甘苦谈一个军官的养成,是必须经过「入伍训练」的过程。入伍训练是十分严格的,当过军人的人都知道其中况味。从前部队中有所谓「行伍」军官,那倒不是歧视,只是表示他们没有经过严格入伍训练阶段,和受正规的敎育课程。中华电视台前几年曾经有一阵子播演「军敎片」,如「班长你好」等,颇受各种年龄层的人喜欢,就是因为当过军人的人,想回味一下自己过去在军中的生活,而年青人则是为了好奇,对军中生活作一种憧憬,看到那些「老鸟」想尽办法作弄「菜鸟」,觉得很好玩。最脍炙人口

  • 文章回首來時路,常懷感恩心(中)七、馬公兩年,完成高中學業〔三十八年七月至四十年七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冉亦文  出版时间:1998-12-20
    关键字: 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 编兵入伍 学业经历 校园生活 告别高中

    有些不同角度、不同主题的报导。我在这里仅以一个在学学生的个人立场,记述这两年期间的一些生活点滴,喜怒哀乐。七月十二日,我们由渔翁岛到了马公,直接住进马公小学的敎室里,开始有大锅饭吃,有固定的敎室睡觉,比起前些时飘泊不定、温饱难维的日子,舒服多了,尤其多了一份安定的归属感,最为可贵!当时有来自八个不同学校的一千多学生,因为一定身高以上的男生都编兵入伍了,所以学校有高年级女生多,低年级男生多的特殊情形。应管理上的需要,第二天就依照班级、性别编队,全校女生成立一个

  • 文章穿草鞋的朋友包不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2期  作者:張鐵民  出版时间:1989-06-01
    关键字: 外号由来 吸烟哨兵 入伍 射阳湖滨摸枪 山芋干子 泾口吃鳖 步校受训 不老巷

    一、包不老的由来我的朋友—包以法,字约三,「不老」为其外号也,江苏沭阳人,与笔者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八期入伍生团第三营第十一连的同连同学,曁本校第十八期第六总队第一大队的同大队同学(笔者系编在第三中队,包在第二中队),素称为「穿草鞋的朋友」。因在抗战期间,由入伍生起,至学生毕业后,分发军中服务,都是穿草鞋,故在同学间,皆互称「穿草鞋的朋友」,彼此私谊颇笃,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包君其人性情爽直,有时脾气绝强,然而待人热忱,受人恩惠,永不忘怀,此为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