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俗语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笑談春秋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2期  作者:信暄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成语 俗语 口语

    上期文獻選述二十三則,玆再選述十七則敬請指敎便送歲序、並賀春釐名正言順「溫人之周,周不納客,問之曰:「客耶?」對曰:「主人。」問其老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問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謂非客,何也?」對曰:「臣少也誦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君天下,則我天子之臣也,豈有爲人之臣而又爲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說得對,你能說他是強詞奪理嗎?所以有些事情,只要戴上一頂大道理的帽子,你是奈何他不得的。自知之明「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

  • 文章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十句俗语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6期  出版时间:2012-11-25
    关键字: 误传 俗语 正解 征稿

    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㈢《不见棺材不落泪》:原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

  • 文章享譽國際語言學家溫端政敎授應邀訪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温端政 汉字 方言 俗语

    是主持山西全省各县市方言志,完成了全部八十种千万字的编写任务。获得了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际著名语言学界的赞誉。温端政敎授还和侯精—(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审、《中国语文》主编、原语言所副所长、现任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客座敎授)联合主持。列入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国家重点项目《山西省方言通志》,幷同主编的《山西方言研究》是其阶段性成果。关于汉语俗语的论著,在俗语的性质、结构、语义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见解,他主持编纂的《中国俗语

  • 文章蛇年譚蛇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以平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成语俗语 铜蛇 邮票

    農曆新的一年為己巳,依十二生肖,巳屬蛇,李商隱詩有「蛇年建午月,我自梁還秦」之句。蛇,為人所懼怕且厭惡的爬虫,有二白餘種之多,大別之,分無毒和有毒兩類,有毒的蛇可咬人散毒,致人於死,故有「毒蛇螫手,壯士斷臂」之事,為要保全性命,情願犧牲一條手臂,可見人被蛇咬之嚴重性。在醫學昌明的今日,只要快速求醫,不必斷臂保命了。因之許多人「一朝經蛇咬,十載怕井繩」,也有因「杯弓蛇影」而驚駭得染病的,如晉樂廣賜客飲,客見杯中有蛇,驚懼而得病,廣知為廳壁角弓影,復置酒飲客...

  • 文章广州方言俗语出处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黃相華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广州方言俗语 出处 考证

    說話講出來,文章寫出來,都是要它表情達意或敍事說理。懂得廣州話的人,當無不知廣州話表情達意之妙,實非國語所能及。這裏所謂廣州話,乃指舊稱廣州府屬三角州一帶今之廣州巿而言,他如潮汕惠州梅縣肇慶欽廉南路客家等方言土語,則多所未及。粤語可眞不少,一時未易詳加分析論列;正因廣州話未能通行全省,粤語難以統一,就比不上國語之通行全國。國語,講得出卽寫得出,簡而明,故易學易識。粤語之寫不出字者而祗許講祗許聽的就不可勝數,這是粤語先天註定不能像國語那樣寫述出來。× × ×...

  • 文章十八個搗臼還畫在巖裡——溫州話的言外之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2期  作者:施明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方言 俗语 比喻 温州话

    溫州方言裡有許多通俗的現成話,它生動的形象,富於表現力。特別是它的『言外之意』耐人尋味。『聞弦歌而知雅意』,它的『弦外之音』必須是懂溫州話的人纔可以體味得到。當別人對一些遠不可及的事津津樂道的時候,溫州人便不時地顯出不屑的神情,不無諷刺地掉出一句『十八個搗臼還畫在巖裡』呢。這話意是還沒有一個頭緒,何必說那麼多射影的事呢?話語本身含意豐富:一個搗臼需從山上開出巖塊,又需按搗臼大小鑿出巖胚,再精工細鑿敲打出成品。其間開山、鑿石、敲打、細琢等等工序都十分費時費...

  • 文章察省的鄉音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宋硯梅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方言 口音 俗语 察哈尔省

    我國幅員廣大,如以縣爲單位,就各有着不同的方言;往往一縣之治內,一村一鎭也略有不同。以閩南語來說,在臺灣省的東部和東北部就不同,而北部和中南部又各不一樣。至於省與省間,就相差更遠了。我省的鄕音,以省會張垣市爲中心,以東的地區,因漸近北平,語音也近官話。張垣西南,隔內長城而和山西接壤,所以語音漸近晉音。至於出張垣而北,過了外長城的大境門,俗稱口外地方,略與張市近似而口音偏硬,察南中心地帶的語言,發音較短促而多去聲和入聲,並且喜歡用重疊的字。如說盆子爲「盆盆...

  • 文章溫州話風雅篇(4)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4期  作者:張乘健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温州话 方言 谐音 俗语

    肢,扭捏太做作。你是真教授,芳林树大木。你是真歌星,青鸟在幽谷。你是维纳斯,偶然降尘俗。天天亲近你,怎么会庸俗?哪天不见你,我们都会哭!心里望你来,再苦也是乐。」「好好咒我死?打你蛮牛犊。拧痛小油嘴,看你乐不乐?」「求嫂快打我,打我我更乐。」雄黄胎与勿孵卵温州话的口语异常生动泼辣,但很多俗语都是借物喻人,如「雄黄胎」与「勿孵卵」。「雄黄胎」是指发育不健全的胚胎;「勿孵卵」是指孵不出小鸡的鸡卵。「雄黄胎」用来称人,则这个人是个脑子有贵样的人,但又不是北方话所说

  • 文章成语与俗语对照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1、2期  作者:徐公超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成语与俗语 趣词妙语 地方俗语 口头用语

    成语」与「俗语」,为文时若能运用得当,眞可收「画龙点睛」之妙,而使文章大为生色。「成语」大多属「书面用语」;「俗语」则多为「口头用语」。在一般文章中,习惯上如论说、叙述、描写等部分,大多用「书面用语」。但如戏剧与小说中的「对白」(对话或独白),则多用「口语」,以求生动传神。有时同一事件或语意,往往成语是一种说法,俗语又是另一种说法。不过,字面虽异,而旨趣则一,实具「异曲同工」之妙。唯我国广土众民,历史悠久,乃致各地有各地所流行的俗语。如北京有北京的俗语

  • 文章也谈家鄕俗语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道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萧县 家乡俗语 谚语

    近数期「萧县文献」中,孟会长繁超先生提倡我家乡之乡土文化,希望大家一起来回忆。又读到第十五期中冯家矩乡长的一场梦,因而想到元曲中有许多语词为我家乡之俗语,可能与我乡土文化有关,今特录数则以分享乡亲:⒈沙土窝——为有许多沙土的区域。关汉卿的「不伏老」中有……「茅草岗,沙土窝」……⒉慢腾腾——形容行动迟慢。亦在「不伏老」中有……「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⒊札——一札为家乡人们常以手张开,大指与中指张开量的长度为一札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