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前讀鄕前輩負翁杜先生在本刋「暢流」所發表點主遺規一文,記述有關神主款式及點主儀式事項,至爲詳盡,頗足以啓發後進,洵爲不世之作。民國二十五年先王父直英公,先母徐先後棄養,及三十五年先嚴實夫府君之喪,均經於擧殯之前一日擧行題主義式,與負翁先生所述大體相同。(升炮奏樂略有小異),惟此儀式盛行雖已甚久,但已非古制。目前本省已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婚喪禮儀,早因生活習慣及環境之不同,發生重大變化,尤以喪事爲甚,是以二十年來,在臺逝世之達官貴人,不知凡幾,其經擧行...
我初來臺灣那幾年,常到臺北拜訪鄕前輩董彥堂先生請敎。彥老硏究甲骨文字,而且並以善書甲骨文字蜚聲藝壇。有時彥老給我寫,我給彥老畫,燈前揮毫,樂不可言。從那時起,我對於古文字便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也蒐集硏究金石文字的書。於茶餘飯後,閱覽欣賞。我每當聚精會神玩味商周金文和殷墟甲骨文的時候,便不自覺的會讚賞它結構之美和線劃之樸。因此、我便下定決心,要把象形字從實用的符號裡解放出來。不但恢復其本來的面目,並且更賦予它詩的意境,重新組合爲簡單、樸拙、有生命、有趣味...
自從到政大任敎以來,很多同事和朋友都常打趣的說,你們父子彷彿同政大有緣份,不僅是先後期同學,而且又是同事,又是師生,而學的又是同一學科——行政學,父子有這樣多的相同點,眞還不多見。有些好友一再對我說,爲什麽不寫一點這方面的事,也算是一段文壇佳話,好吧,就厚着臉皮來「自說自話」一番。家父明誠公,名金鑑,生長在河南安陽的一戶農家裏,當時北方還很閉塞,所以讀書也晚,十歲始入私塾,民國八年赴開封讀預備中學,其後考入河南省立第十一中學、北京大學、及中央黨務學校,畢...
江蘇省立東海師範學校,不但是海屬縣市的最高學府,南及漣、阜,西至邳、宿的蘇北各地,亦有靑年學子負笈以從,在全省算得上是頗具「知名度」的學校。民國五十三年,筆者軍次台南縣新營鎭(縣治所在),應胡縣長飯局,有緣與「閒話揚州」作者湖南易君左先生共話,易先生對吾海種種風貌,說來如數家珍,而海師卽首受稱道。余生也晚,只有在海師附小念書的份兒,但叔姑兄姊輩,泰半都是海師學生,耳濡目染的間接影嚮,對於海師,倒也親切無比,而從小就踉着學唱的海師校歌,至今記憶猶新,偶或撫...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70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