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佛教文化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溫州黃樹林創業有成中國龍在意大利騰飛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4卷 第1期  作者:梭榔  出版时间:2008-02-01
    关键字: 普华寺 佛教文化 意大利

    黄树林一九九一年从浙江温州辗转来到意大利,十七年时间从最初的打工仔到服装工厂,进而经营中餐馆,再从中餐馆到进出口批发贸易,黄树林以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在异国他乡打开了一片事业的天空。黄树林怀着对祖国和家乡的情感,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热爱,他和乡亲们发起成立了意大利华侨华人佛教总会,并被推奉为总会会长,将中华佛教文化在意大利植根,得到当地政府的批准,在意大利的普拉托市建立了普华寺,使东方传统佛学得到认可和尊重。近年来,随着华人移民的逐年增多

  • 文章福建的少林寺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1期  出版时间:1985-11-01
    关键字: 少林寺 佛教文化 少林武功

    少林寺不僅是佛敎中重要的廟宇,同時也是中國武林的重鎭。除了中嶽嵩山的那座少林寺之外,福建省也有一座少林寺,該寺位於閩江東南的九仙山(又稱九蓮山)。其地崇山峻嶺,古柏參天,茂林蒼鬱,飛瀑懸空。從山麓即可仰望山間「少林寺」三個斗大匾額,係用樟木雕刻,塗以黑漆金字,高懸寺門,日光照射,閃耀奪目。少林寺門外兩旁,拱植了古松兩株,都是千年以上的神木,需要四五個人始可合抱,頗似兩個巨形侍衞,守護寺門。進入寺門後,拾級登臨,寺之東西走廊頂上,設有鐘樓與鼓樓各一座,據說...

  • 文章悟明大師傳授靜坐習禪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悟明法师 佛教文化 修禅 静坐

    編者按:楊再興將軍爲我國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在宋紹興十年七月與金兵大戰於河南省臨潁縣城南三十里之小商橋,壯烈殉國,陵墓及墓碑現仍存於小商河北岸,佔地四十餘畝,墓西北五〇〇米有楊再興將軍祠堂;墓西南三〇〇米處,有隨代所建石雕拱橋一座,亦爲罕存古蹟之一。墓園今已年久失修河南當局爲紀念民族英雄,弘揚民族文化,乃受海內外熱心人士之倡導,發起修建楊再興將軍陵園,藉垂久遠以慰忠魂,本社頃接「河南省臨潁縣楊再興陵園修建委員會」函及「重修楊再興陵園致海內外同胞信」一件,爲紀...

  • 文章一代高僧靈隱寺方丈慧明法師故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4期  作者:樂觀法師 出版时间:1997-08-01
    关键字: 慧明法师 灵隐寺 人物事略 佛教文化

    的说话,是开示她的法语,是慈悲心,反而惭愧起来,乃又改穿素服,也不擦姻脂花粉,再去礼拜慧老,请求开示,并皈依在慧老门下,当了慧老的弟子。过去高僧的行藏是如此,今之高僧如何?慧老法师于民国十九年冬月坐化,其灵骨在该寺起塔供养。三十四年抗战胜利,我将僧侣救护队结束,由陪都东下,二次到灵隐寺静养,常住挂牌请我为「堂主」,在慧老灵骨塔旁寮房安居了三年。(原载于「佛教文化」第一卷第三期)

  • 文章夏河:藏傳佛敎文化的「大觀園」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4、65期  作者:甘肅日報 張學虎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夏河县 藏传佛教文化 民俗风情

    夏河,素有「小西藏」之称。走进夏河,便走进了古朴神祕的藏传佛教文化的「大观园」。你可尽情领略多姿多彩的藏传佛教文化的神祕氛围,欣赏神奇美丽的宗教艺术。在这里不仅有静态的佛教建筑和价值连城的各种文物,更有动态的佛教文化艺术和各类佛事活动,构成了夏河一道别具特色的民俗旅游风情线。在夏河六二七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座寺院就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和文化图书馆,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夏河也因此成为我省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以拉卜楞寺为主体的「拉卜楞文化

  • 文章做法事的僧尼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陳明節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佛教文化 儒家道义 和尚 尼姑 斋姑

    吾鄉禮俗崇奉儒家道義,對於宗教之信仰,幾全為佛教。各處廟宇以佛寺為多,庵堂少數,道觀更少。往昔民間做法事超度亡魂者,都為佛教系之和尚、尼姑、齋姑(齋姊、齋嬤)。時移事異,祇是閒話當年。和尚:和尚為出家受戒,終年居住寺廟,齋戒修持之男士,若經受聘為往生者做法事,則視所定日期及需要,由主持派三數位,攜帶應用器物,如佛像、經書、袈裟、禪杖及其他法具等前往演出,配樂之鑼鼓,則由主事家準備。最少為一天一晚,平常多為三天三晚。由其按規則日夜循序,一齣一套,念誦至凌晨...

  • 文章居凡思聖修覺道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居士林佛殿 开光大典 捐资建设 佛教文化 典礼概况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八日,冬陽燦爛,惠風和暢,僑鄕大埔縣舉行佛教居士林佛殿落成曁諸佛聖像開光大典。被邀請前來參加慶典的有梅州市宗教局局長沈榮添、副局長廖明、大埔縣府官員劉樹光、劉瑞開、林彩朋等及旅新加坡僑賢、縣佛協榮譽會長吳昌倫、居士鄒進良,還有潮州佛協會會長楊銳深,開元寺弘徹方丈,梅州市佛協會會長明慧法師、汕頭靈山寺光輝法師,大埔萬福寺惟添法師、福山寺惟燈法師,江西省盧山黃龍寺維悟法師及善男信女、群衆等上千人。大埔佛教居士林座落於縣城五虎山中峰山腰裡,座東...

  • 文章普陀山將舉辦首屆「觀音文化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2期  作者:張明華 出版时间:2001-11-10
    关键字: 普陀山 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 佛教文化 旅游业

    我國佛敎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首屆「觀音文化節」,將於今年農曆九月二十九(國曆十一月十四日)藥師佛誕辰日期間舉行,屆時將有數千名臺灣、香港和日本、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及四川、山西、安徽、北京、上海、福建等海內外香,遊客蒞臨普陀山。首屆「觀音文化節」由普陀山旅遊總公司和普陀山佛敎協會主辦,台資企業上海華笙文化服務有限公司承辦,舟山市旅遊局協辦。爲成功舉辦好首屆「觀音文化節」,五月卅一日,主辦、承辦和協辦三方在普陀山白華樓召開了首次「觀音文化節」組委會會議。「...

  • 文章從兩岸佛教看江西和台灣的歷史淵源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況興國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两岸关系 佛教文化 历史渊源 佛家发展史 台湾传播

    台灣是我國宗教色彩比較濃郁的省份,信仰佛教的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台灣佛教的產生和發展,同大陸有著密切的關係。隨著大陸人民向台灣的遷移,佛教開始傳入台灣,由於大陸向台灣移民的省份主要是福建、廣東兩省,因此將佛教傳入台灣的省份也主要是閩、粤兩省。表面上看,和江西沒有什麼關係,實際上與江西淵遠流長。爲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爲:一、江西在中國佛敎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佛教自東漢明帝永平十年白馬馱經傳入中國,經過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發展,到了隋代和唐代的中前期,佛...

  • 文章中國古代金銀工藝瑰寶——臨猗北宋舍利銀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喬正安 韓振遠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舍利银棺 北宋文物 錾花工艺 佛教文化

    的考察中,还可以看岀北宋时期瘗埋佛骨舍利的方式,已符合中国传统习俗,也就是说在佛教东渐的过程中,佛骨的瘗埋明显地带上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仁寿寺塔宫岀土的石函、银棺,双塔寺西塔地宫岀土的北宋熙宁二年(一〇六九年)石函、银棺,均装饰和雕刻着诸天神降十二天乐。观其全貌,棺内供奉著诸佛骨舍利,四大力士托棺缓行,天女散花,哀乐悲鸣,十大弟子哭泣迎送,恰似一幅民间岀葬图。所不同的是,民间入土起坟丘,瘗埋舍利则建塔奉养。在临猗岀土的这两具北宋银棺,不仅为硏究北宋时期佛教文化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