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性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淺談容忍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黃海洋  出版时间:1987-03-20
    关键字: 中国人 人性 容忍 典故

    潭市—黃海洋中國人講人生是奮鬥,西洋人講人生是戰鬥。不管人生是奮鬥或是戰鬥,這一人生的全程,不能被苦、難、險、惡所打倒,故能容能忍的修養功夫是缺一不可的。先談能容,有容乃大,莫若天地,以其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故書經上說:「有容德乃大。」孔子一生講「忠恕之道」,躬厚薄人,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但是,今天社會一般現象,似乎一切爲利、利、利,惟利是圖,這種現象的呈現,當與工業迅速成長有關,尤其是今天臺灣的經濟發展,一大堆的爆發戶與敎育文化的比例不相稱,形成心靈的...

  • 文章情深似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6期  作者:深深 出版时间:1980-06-25
    关键字: 亲情 情感 人性 人生感悟

    人为感情动物,故人与人相处,会生各种不同之感情,一般言之,不外乎亲情、爱情、友情等,即是家人、爱人、友人三者之关系,诸如父母儿女夫妇兄弟姐妹等家人,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几十年,自然会生亲情,此人性自然现象,亲情深似海,共享天伦乐。至若男女相处,日久生爱情,海誓山盟,永偕白首。再如朋友交往,会生友情,忘年之交,情如手足,朋友为五伦之一,足见其重要性。我们在生活中,受了亲情的温暖,爱情的滋润,友情的安慰,实是人生乐事,因为这种情感的流露,都是发自内心的眞挚

  • 文章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6期  作者:碧果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人性 人生感悟

    我们所有诞生与尙在诞生的理念。使我们的一言一行,均能呈现我们赤裸的「真我」,而后,深植于益于人生的理念中,实践完美的「人性」与「仁道」。——「善」乃是「恶」的克星。也唯有「善」才能使我们放弃一切憎恶的理念。也更唯有「善」才能将我们导引向「真」与「美」的境界里去,积极的创造充实而幸福的人生。

  • 文章从「人心」一文看「人性」谈「人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77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9-07-20
    关键字: 人性 人生 社会 目标

    新闻传播教育工作(教学)。在这行一路走来,逾三十年在新闻传播领域,三十年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阅人无数,「人心」一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不但将「钱」与「人」的互动关系刻划入微,同时,更裸露「人性」虚实、真伪的另一面!但是,它是否也反映另一种「人生」?值得你我探讨。俗云: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一件、每一种、每一个人、事、物也都有「面面观」!你有你的「角度」、他有他的「观点」、见仁见智,今天的「大是」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大非」,历史的记录,必定最后要接受「公评论

  • 文章孟子论人性——读书随笔之一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劉德宣  出版时间:1987-03-20
    关键字: 孟子 人性 性善论 读书随笔

    孟子与吿子论性:吿子主性无分于善恶;孟子则主性善。吿子说:「性犹杞柳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卷。」又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故「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性之定义为何?吿子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其义乃谓性是人的知觉运作,与甘食悦色之不期然而然的机能,原如杞柳、湍水之自然,无分于善恶,故人性原是「无善无不善」的。孟子主性善,吿子章句以下阐述颇多,综括其义有三:一、性本然为善孟子辩正以杞柳为桮

  • 文章人性的善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3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75-03-31
    关键字: 人性 善恶 进化论 孙中山 荀子

    性善性恶之说,乃中国学术史上二千年来争辩未决之问题,迄今尙无定论,余以为此一问题可依据 国父之宇宙进化论说明之。国父认为进化之时期有三:㈠物质进化时期,㈡物种进化时期,㈢人类进化时期。在第三时期中,人类初生,与禽兽无异,本物竞天择之原则,亦必如猛兽之凶暴残忍,始克制胜禽兽以求生存。及至第三时期,人类始长成人性,其进化原则,已由竞争而进为互助,以社会国家为体,以仁义道德为用,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如此者当已行之数十万年,然而人类犹未能尽守此

  • 文章修興樑鄕親書法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6期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修兴梁 乡亲书法 书法人性论

  • 文章聖賢與禽獸——曾國藩的兩種哲學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亦耕 出版时间:1984-04-15
    关键字: 曾国藩 哲学思想 圣贤禽兽论 人性论 进德修业

    面对太多的人生选择而迷失了自我,最好的得不到,求其次,其次得不到,再求其次,一再降格以求的结果,便是人性堕落的开始。人性如水之就下,是很容易堕落的,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多。史记礼书上说:子夏入闻夫子之道而说(悦),出见纷华盛丽而乐;二者心战,不能自决。连圣门高弟的子夏都有抵抗不了花花世界诱惑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持不住,意志开始发生动摇,此时应该唸起曾国藩两极哲学的紧箍咒;也许我们不见得想当什么圣贤,但我们绝对不想当禽兽,由于不想当禽兽,我们只好极力克制自己,不做

  • 文章人味濃於神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彭云  出版时间:1993-03-01
    关键字: 《西游记》 人物分析 人性 孙悟空 吴承恩

    一、《西遊記》雖舉世公認爲神話小說,也不妨另作人情小說來看待。那樣讀起來將會覺得更加有味,更加神采飛揚。其中凡是極耐咀嚼的文字,久被傳誦的故事,爲人樂道的人物,都出自那些人情味極濃、世情氣極重的章節,也許《西遊記》千古獨步,不同於一般神話小說的長處便在於此。一部《封神演義》寫了那麼多神仙,那些神仙還又各有各的絕招,有會放法寶的、會騰雲駕霧的、會割頭再生的、會鑽天入地的,等等,等等,然而卻共同缺少了一樣東西—人情味。他們確乎是神,但都類似於泥塑木雕的神像,...

  • 文章叮嚀集養成好習慣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3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5-09-30
    关键字: 人性 教育 环境 家庭 生活作息

    洁西卡: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似乎各有所偏。我们从历史文献和现实社会中观察各种人性的表现,似乎并非所有的人生下来都是好的,也不会所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坏的,而是所有的人生下来就有的好,有的坏。然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或许好的变坏了,也有坏的变好了。教育能使人变好,但效果有限,环境能使人变坏,却轻而易举。因此显得教育更为重要,因此我对家庭教育更为重视。幸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并不难,只要稍为用心一点就好了,因为我们家的孩子天生就是好的。你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