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事共返回6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乡事忆谈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7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4-11-01
    关键字: 陈汉傅 碑帖 妙文

    七八、陳漢傳碑帖並重榮昌陳漢傳鐵如,早歲留學東瀛,旋加入國民黨,志節凛然,爲同鄕先進黃復生氏所重。民國廿七年于役陪都,暫寓林森路濱江第一樓,常擎茗椀俯瞰大江,翛然意遠。時黃氏在渝,晚年足疾,不良於行,居恆閉戶,漢傳時往存問,風義足多。漢傳長於文學,工詩善書,於書主碑帖並重,嘗謂:「大字宜碑,小字宜帖。」益以碑帖用筆有方圓剛柔之異,必所書字體大小得宜,始克各盡其美;言簡意賅,信臨池有得者也。偶爲詩,不輕示人,其「行路」一首云:行路栖栖若有求,一官元不務身謀...

  • 文章乡事忆谈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9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三国故事 曹介坡

    八〇 曹介坡论三国史三国故,流传民间。曩在成都求学时,尝聆老辈纵谈当时分合兴亡,多具灼见,而以川东曹介坡先生论孙权用吕蒙计袭取荆州,破坏鼎足均势,为一重大失策,予余印象最深。曹氏为前淸擧人,少年任侠慷慨,有鲍叔风,晚岁生涯萧瑟,课徒自给。以下为所言之大略:诸葛孔明北伐未成,千古惜之。蜀汉国势不振,系于两大战役,一为关羽襄樊之战,一为先生虢亭之败。经此二役,先机已失,形势改观,故孔明虽六出祁山,终无所成。孔明在隆中时曾吿先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

  • 文章乡事忆谈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5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3-01-01
    关键字: 说梦 诗集 旅游 望江楼

    垒块,」集句之工者庶乎近之。作者盖蜀人,或先君所识者,身世已无可考,湮没不彰,殊觉可惜,爰就所能记忆者录之,以俟同好:旅游十年世渐多更(高启),满镜新霜老可惊(陆游)。雅志未成空自叹(苏轼),故园虽在有谁耕(温庭筠)?靑山自绕孤城去(陆游),春水遥连古岸平(韩偓)。此日霑襟念歧路(赵嘏),逢人更问向前程(张籍)。暮春即敍怀怅望春衿郁未开(崔涂),年华忧共水相催(李商隐)。偶逢佳节牵诗兴(徐铉),却忆前欢似梦回(李中)。云影断来峯影出(卢纶),桃花净尽菜花

  • 文章乡事忆谈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2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李白 苏东坡 诗词 马瀞庐

    传。枚乘谏吴王书云:「能听忠臣之言,百擧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惟太白以上天形容道路之难行,更觉取譬恰当耳。东坡赤麈怀古念奴娇词,脍炙人口。其下阕:「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盖指诸葛亮说孙权联刘抗曹,火攻破敌,含义甚明。尝见某所编注之国文敎材,以羽扇纶巾,系指周瑜,疑误。按三才图绘:「诸葛巾,一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又苏词上阕:「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已预示所咏叹者非止一人

  • 文章乡事忆谈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2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2-10-01
    关键字: 杨济川 作画 吴又陵 诗有唐音

    故国,春风桃叶记谁家?半生憔悴金城柳,一曲凄凉玉树花。莫向南朝问遗,秋霜愁照鬓边华。」有一唱三叹之致。所著秋水集,皆七言绝句。忆有句云:「谢娘柳絮因风起,何似梨花带露开?」又云:「宓妃偶露惊鸿影,费尽陈王八斗才!」皆似诗中有人,呼之欲出者。人非太上,孰能忘情,信然。

  • 文章乡事忆谈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4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蒲元梦 蜀汉史事诗 程澣 诗联

    七二、蒲元梦咏蜀汉史诗吾川昔曾为蜀汉基地,三国鼎立,蜀得人和,如刘先主之知人善任,诸葛亮之公忠体国,以及关、张、赵、马诸将之功勋彪炳,莫不脍炙人口。虽汉室兴复未成,而后世惋惜者多,疵议者少,所谓公理自在人心,不宜以成败论也。綦江蒲元梦君,吾师仲山先生裔也,诗法得先生指授,尝从先生周览蜀中名胜古蹟,颇多题咏;曾于东游三峡时,经白帝城,探瞿塘灔滪之胜,有感于先主征吴故,得诗若干首,民国三十年客成都时为余诵之。诸作皆慷慨悲歌,令人击节,诚无异阮嗣宗之亲临广

  • 文章乡事忆谈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1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2-09-01
    关键字: 添水炖黄牛 颐园老人 籤语 关帝庙

    势成弩末,亟须整补休息,士兵多疲极酣睡,戒备大弛。至第三日夜半,鲁军大众忽回师自城外四面围攻,马兵竝进。邓部仓皇应战,旋被击溃,县城随之陷落。牛部亦屡败,文、成、诸县尽失。川军沿途遭马队追袭,损失伤亡甚重,迨退归川境,精锐已损大半矣。时人为之说云:「添(天)水炖(邓)黄牛。」廿八、碧口灵签先君(颐园老人)随邓部入甘,奉委天水县篆,接甫三日,而甘军反攻围城,砲声大作。时军心已乱,鎭守无人,城旋陷落。摒挡不及,仅擕一手提箱,仓皇出走。途中又遭乱兵拦刼,幸尚有

  • 文章家鄕故一则——没有石子 饿死老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53期  作者:仲康  出版时间:1974-03-20
    关键字: 家乡故事 无锡谚语 民间趣闻

    笔者幼时,常听父老辈讲有一则地方上的故,叫「没有石子,饿死老子」,情节是这样:从前吾鄕(无锡南鄕)有一老翁,子孙兴旺,家中人口众多,惟一班子孙,都不孝顺,连饭也不给他吃饱,老来受苦,因此活得毫无乐趣,时生厌世之念。一日,老翁忽然心生一计,用空木箱数只,满贮石子,再用铁钉锢封,放在床下,朝晨晚上关着房门,坐在床上,把银元二枚叮叮作响,家人听到这种声音,再看到床下用铁钉锢封的木箱,认为中间藏的是银元,偸偸把木箱推动一下,估计中间的容量至少有五千余元,按当时

  • 文章朱尚威将军倡办家乡公益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朱尚威 家乡公益 家乡建设 人物事略

    朱尚威将军光德地灵毓杰雄,将星闪耀傲苍穷。建功立业鸿猷展,义举仁风福利丰。儒雅温文普润惠,乡亲黎庶尽欢容。关怀桑梓爱心献,日月双辉庆大同。「朱翁布德泽,光德生光辉」。这是「山中山」大埔县老百姓对旅台北乡贤朱尚威将军热心倡办家乡公益事业的赞歌。朱尚威将军已逾八秩高寿,广东大埔县光德镇上磜村人,幼年家贫,五岁丧父,靠母亲勤劳俭朴,操持家计,生活窘迫使他小学尚未毕业便辍学,只好到瓷厂打短工,尝尽艰辛;少时的艰难困苦,磨砺造就了他坚毅俭朴、宽厚仁慈、儒雅谦逊

  • 文章澄緒伯的祖地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丘玉輝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杨澄绪 人物事略 创业 家乡公益 捐资家乡

    起全家生活。后母亦病故,临终前,叮嘱其几兄弟,母与大哥在唐山时得其枫朗王兰村外婆、舅父帮助,常以米谷杂粮接济,日后如有好日子,要知恩图报。澄绪先生一谈到这里,老泪纵横,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足见他们母子情深。母亲去世后,澄绪先生在其兄庇护下,昆仲致力于工商业,创办「杨泰隆私人有限公司」,并使该公司逐步发展为新加坡五金行业中的翘楚。澄绪先生虽出生在新加坡,但在其父母教育和兄长影响下,对家乡情深意重,多次回乡探亲,捐资兴办、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等多项公益业;他早年曾通过

共64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