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道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庸》是整体 中道有层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4期  作者:丁潤生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中庸》 中道 诚明 体用

    关键词:中庸 中道 诚明 体用 误区摘要:本文认为,作为整体的《中庸》文本,围绕命、性、道、教为核心可分为以诚为体和以庸为用体用结合不二的两大层次(部分),进而指出对《中庸》文本误读中割裂体用以及把中庸庸俗化及与折中鄕愿相混淆等误区。

  • 文章中华·中国·中国人·与「中道」 ㈠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5期  作者:謝恆德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中字 说文解字 中道精神

    」舜亦命禹。尧、舜二君,皆极重视「中道」。所以在政权转移时,特别告诉继任者,膺负治国安邦的重责大任,必须信守中字精神方能完成历史使命。于此,启示我们对于中字,可作多方面的认知:1.中字在方位方面:位居中枢;中央。2.中字在气质方面:端正;平和;善良;朴实。3.中字的功能:上下通;内外通;前后通。可以通达六合;统领四面八方。均在通情达理之中。4.中字的度量:包容万事万物;大公无私;气壮山河;温暖人间;可以担当任何重责大任。5.中字的特色:执两用中,不偏不倚

  • 文章中道与三民主义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張益弘  出版时间:1987-01-15
    关键字: 易理 中道 三民主义研究

    一、由易理至中道世界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其演变的历程,进退往复,有如河川的曲折。孔子在周易「系辞」中说:『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唯变所适』。变化的原因,就在天地间有相反的作用存在。如『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

  • 文章對蔣緯國將軍論「三生」、「三理」思想之體認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孫紹蔚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蒋纬国 《弘中道 “三生” “三理” 理论基础

    壹 先谈「弘中道」这本书本(七十一)年春,蒋纬国将军由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了一本取名「弘中道」的钜著,作为纪念领袖 蒋公逝世七周年追思的献礼。顾名思义,这是一本阐扬中道思想的专著。在内容上除自序外,共分为七篇,广泛地引证了中道哲学思想渊源,发展体系,及其在各时期与各层面中,所显示出中道思想的正确性与重要性。全书行文简明,辞句畅达。而在其涵义中却又深邃无穷,令人有仰之弥高之感。蒋将军庭训渊源深厚,军事敎育完整,兼以天资颕悟,秉赋过人,有锐敏之反应力与高度

  • 文章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4期  作者:頓嵩元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中庸》 《说文解字》 中道 许慎 人物简介

    西元一千九百年前,中國有一位文字學巨匠,他撰著的《說文解字》,澤披後世,輝映千古,是漢民族文化的一塊瑰寶,也是世界文字學上的一顆明珠。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他,就是聞名中外的古文經學大師——許慎。許慎(約五四—一四九),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萬歲里(即今河南省郾城縣東三十里許莊)人。據《後漢書》本傳和《說文解字·後敘》及其子許沖《上「說文解字」書》,知許慎祖系炎帝,世代相傳,徙居召陵(漢爲汝南郡召陵縣,西晉改爲邵陵縣,隋大業初廢,倂入郾城,今爲郾城...

  • 文章乡谊报导 耿保安乡长负责「中道航空基金会」筹备工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88-03-01
    关键字: 中道航空基金会 环球飞行 筹备工作

    蒋纬国将军在一次筹组中道航空基金会的座谈时说:「当今世界纷乱,人性泊没,如何恢复人性及人类文化尊严,为我们中国人责无旁贷的责任。中道是中国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国立国基础,中华民国的法统就是根据这项道统而来,所以世人常说廿一世纪将是中国人世纪,亦可说廿一世纪是中道的世纪。蔡云辅先生决定以单人驾慢速飞机,不加油不着陆绕地球一周,打破美国人不久前建立双人机环球飞行的纪录,并准备将这架飞机命名为『中道精神号』,这眞是一项非常伟大的擧动,实在値得在此时此地——世界

  • 文章穩定“民族文化”的基點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羅光  出版时间:1989-01-31
    关键字: 中华民族文化 亲情 艺术 中道 仁道

    大成殿。三、中道中华文化的一个特点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每事合于时,洽得其当,中华民族最厌恶走极端,常喜欢充容中道;虽然造成了一些流弊,如苟且敷衍,但是家和社会安,则是好的成效。现在中国大陆,共产党一意走极端,以中道为懦弱。自由中国方面,一年来突然显出一些极端的现象,尤其在立法院根本铲除中庸之道。这些海峡两岸的极端份子都是想学西方的德国人,由德国而俄国人。可是国民对他们的厌恶,日渐月深,把他们的政治资产都摧毁了。我们应提倡中庸之道,使与守法精神相配合,以成今天我们

  • 文章易經漫談(四)——我學我問我思我辨我寫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7期  作者:霍雙印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易经》 我国中道哲学 “允执厥中” 知行合一 “明明德”

    我国中道哲学思想形成、发展与运用一、领土居世界及亚洲之中,气候温和适中。二、民族文化发源地位于黄河流域居中国领土之中。三、历代政治中心多位于国土之中(均以当时人民散布情形而言。)四、法天、敬天、爱民、自然形成天人、心物,知行合一的中道思想。五、历代治国者施政经验之累积所形成。六、易经太极——方田涵三为一真理为我国中道思想之根源。七、中庸作者对中国中道思想之发越与系统化之整理。八、大学作者,依据中庸人生哲学原理,予以方法论、条理、秩序、排列科学化,以致

  • 文章帝位傳賢允執厥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原馥庭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帝位传贤 中道文化 中国文化 徐继畬 《瀛寰志略》

    帝位传贤,创于尧,继于舜·距今虽远,但在政治史上是长久光辉的一页,为历代学者所传述,亦为世人所钦佩。尧传舜授以“允执厥中”,舜传禹授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道文化,尧授之,舜继之,其后先贤阐述之,成为世界文化重要的一脉,至今犹然。兹就甲骨文中的尧,帝位传贤的尧,尧传舜允执厥中,舜传禹允执厥中,世人尊崇尧帝重视中道,结语,槪略分述于后:甲骨文中的尧甲骨文中有无尧字,卫聚贤教授硏究的结果,他说,尧字在甲骨文中有,我并没有想到,不过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