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国文学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丘成桐 出版时间:2010-04-30
    关键字: 数学 中国文学 意境 品评 演化 感情

    此稿為哈佛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世界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博士在聖地亞哥中華科工聯誼會二〇〇九年一月廿五日新春年會上的講話。本刊自《廣州培正通訊》第四十九期轉載,以饕讀者。

  • 文章山歌與童謡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李少陵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李少陵 中国文学 山歌 童谣

    在中國文學上,詩詞歌賦,佔着同等的地位。可是這些作品,大都是文人的專利品,與一般老百姓,是很少關係的。只就「歌」而言,如屈原的九歌,李白的子夜曲,白居易的長恨歌,這只能說是詩,而不是歌。他如伯夷的采薇歌,漢高的大風歌,項羽的虞兮歌,我自小就懷疑:決不是本人的作品,而是司馬遷代作的贋品,你想,那伯夷叔齊,餓得快要死了,還能痛痛快快的去作歌去唱歌麽?那位流氣十足的劉季,讀書無多,他還能卽席作歌,教人演唱麽?那位四面楚歌的霸王,快要刎頸自殺了,還能從從容容,和...

  • 文章中国文学之美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2期  作者:陳松雄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学 对仗 韵律

    者,爱其屋上之乌。」(四)根深柢固:《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二、故事之镕铸(一)路温舒<尙德缓刑疏>:「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周庄王十一年襄公无道,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襄公从弟无知弑襄公,后齐人复杀无知,小白归国即位,是为桓公,任用管仲,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晋献公宠幸骊姬,杀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奔蒲,后归国为文公,成春秋霸主。(二)蔡邕<正交论>:「&

  • 文章國內漢學硏究的方向與問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7期  作者:丁邦新 出版时间:1988-07-30
    关键字: 汉学研究 学术综述 中国文学

    有三位研究员;赵元任、李方桂和罗常培,无论那一所大学都摆不出这样一个阵容来,请这三位先生到全国任何一个大学去「指导」语言学的研究,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现在在台湾,奖励的角色已经给国科会了,用「指导 二字有人不会心服,但至少也要能并驾齐驱,也要有「联络」的功能。跟汉学关系较为密切的历史语言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大体还能维持这些任务,但是其他的领域呢?以中国文学而言,在汉学研究里绝对是一大支,无论国内海外,研究文学的人数总是最多,可是中研院并没有

  • 文章永嘉前輩讀書多——陳子萬孝廉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3期  作者:吳景文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教师 中国文学 温州中学 环山书院

    公諱壽宸,字子萬,晩號意園老人,世居永嘉縣城(今溫州市鹿城區)。曾祖清,祖星慶,皆諸生;父體芳,號我蘭,名中醫師。公兄弟三,次居二。生於咸豐七年丁巳(一九五七),卒於民國十八年己巳(一九二九),享年七十三歲。公七歲能文,十六歲入縣爲庠生(生員),即與兄壽寬(字頤百)齊名,父俱挈往杭州,肄業於詁經精舍,爲德清兪樾曲園太史之入室弟子,學遂益進;爲課優良,輒冠儕偶。光緒十一年乙酉(一八八五,廿九歲)試選拔貢,名居兄右,主司以兄先弟後易之。而公仍膺選丁酉(一八九...

  • 文章中国文学宋词选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学 宋词 乡思乡愁 范仲淹 欧阳修 苏轼

    我出生于豫北安阳,来台湾住了六十多年,人老了愈想家乡,又特别喜爱《宋史》,中国文学韵文类、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代诗,觉得可以调剂心情,读几首消解心中郁闷,乃写此文。本文先选宋词中的河南作家,再加其他名作家几首。一、河南省宋人名词:(一)——时彦,字邦荣,开封人,进士第一。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长记小妆才老,一杯未尽,离怀

  • 文章边塞诗在中国文学领域里的地位和价値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作者:高景亮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边塞诗 中国文学 诗词评介 唐诗 文学价值

    中國歷代進行對外戰爭的場合,多不在中原,而泰半是在西北邊陲的九邊地方,因其戰略地位甚居衝要,素爲兵家所必爭,藉以平定四夷,拱衞國土。所以每當外族入侵,往往一國勁旅精銳盡出,戰爭的慘烈,載之於史册殊多,讀了之後即可體會到它的景況。如李華的一篇「弔古戰場」,刻劃深澈入微,使讀過的人,莫不沁其心脾,催其眼淚,堪稱爲千古傑作。除此而外,成千累萬的詩章和樂府,亟能表達出描繪的深度,因此又昇華了作品的內涵,壯大了文學的領域。其詩風的強勁,韻味的雄奇和格調的高逸,可比...

  • 文章硏討中國文化的一點建議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段茂廷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 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 中国文学 教育改革 文化复兴

    也许尙有不足,视为定义之一,固亦未尝不可。我觉得这次各位主讲先生所讲的「文化」,有时还不如说是「文明」更为妥当,譬如科学文化、物质文化,何不说科学文明与物质文明。因为文化与文明,毕竟是有区别的。我们不可以说野蛮人或原始人类没有文化,但可以说他们没有文明。我个人是学敎育的,不过对中国文学,颇有兴趣。我认为谈「中国文化」,不能把中国文学撇开,所以文化的内涵,除哲学以外,至少应包括文学、科学、艺术、宗敎、风俗习惯等等。而文学尤为中国文化特色之一。我相信各位大师先生

  • 文章中国文学与音乐实同源异流——在周氏奖学金颁奖典礼致词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柳克述 出版时间:1984-01-15
    关键字: 周氏奖学金 中国文学 中国音乐 人才培养 古代诗歌

    多端,人才之培养条件也不拘一格,所以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不论文、法、理、工、农、商、敎育、艺术各科系,都甚为重视,也都在尽力培植。而今天周氏奖学基金会所颁赠奖金的对象,却规定限于肄业于中国文学科系和音乐科系的同学,这当然是有其特殊的意义。我想,其主要的意义,就是一方面是要矫正当前社会上偏重理工科技知识,而忽视人文社会学科的不正常心态,乃特别提出被若干人误认为冷门科系的中国文学和音乐两者而予以奖助,以促使达成复兴文化,和提升精神生活的功能。同时还有另一重要的用意

  • 文章吳稚暉先生曾對我們説的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8期  作者:何其坦  出版时间:1983-08-01
    关键字: 吴稚晖 青年月刊 精神与物质应当并重说 中国文学 科学发展

    罗马等姑省不别记……)亦为中国之内黑暗外桃色时代,因在此千五百年中,世界文学之盛,有再莫过于中国者也。」先生由于倡导科学救国,科学讲求务实,求致用。所以他对于千余年来的中国文学,认为太偏于软性,逞弄个人风雅,夸张玄虚,以高蹈为尙,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反科学的作用,跟软化生存意志的结果。才赐得「一再亡国,忠臣惨死,汉奸坍台,民族哀矣!」他甚至于曾因此慨叹:「文学不死、大难不止。」这些话也许是他在某种特殊时空情境中所发的感兴,(他事实上并非反对文学,他本身且有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