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三代同堂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社区发展论如何——提倡孝悌思想及维护三代同堂家庭制度的精神

    来源期刊:《阜宁人》 第3期  作者:唐學斌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社区发展 三代同堂 孝道

    格,增高父母的人格。中孝弗辱是指:不可无故的毁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不可玷辱父母传下来的人格。小孝能养是指父母老了,子女应尽心尽力奉养双亲。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奉,更要在精神上的安慰。子女对父母的供奉,不是出于同情和施舍,必须出于至诚,要有敬意。孝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古代许多忠孝节义的故事,千古流芳,永垂不朽。现政府每年选拔好人好事,重阳节敬老尊贤,敎育界所推行的「敎孝月」运动,在在均是提倡孝道思想。倘人人能做到「父慈子孝」,则每个家庭必能乐也融融。伍、三代同堂是理想

  • 文章從銀髮族的安養觀念談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65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8-07-20
    关键字: 银发族 安养 养儿防老 三代同堂 独居

    亚洲—日、韩),三代同堂或大家族(庭)的生活结构才逐渐瓦解。另外,从公寓、大楼、别墅、透天厝……的建筑格局亦「崩解」了四合院、三合院、古厝、大宅院和眷村文化,同样地也「支解」了三代同堂的「向心力」!「三代同堂」有其共同生活的优点,但也有其缺点,父母(或岳父母)与子(媳)、孙辈共处一屋,合得来一团和气,若合不来,婆媳问题、管教问题、生活起居习惯与价值观问题、财务干预与经济能力问题……均将浮上台面,而且最后多半不欢而散收场!「老俩口」不但未享「三代同堂」之福

  • 文章最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家庭制度——三代同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11期  作者:王蒲臣 出版时间:1985-11-10
    关键字: 家庭制度 三代同堂 农业社会 现代生活

    社会的需要。最适合现代社会的家庭模式三代同堂大家庭与小家庭,既然都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而要想出一种折衷方式所组成的家庭型态,那自然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三代同堂了。三代同堂的组合,是中代盛年的夫妻,上代已退休的父母,下代未结婚的子女子女。在一个以上,则父母可任选其中一个最适当的一对同堂。许多学者专家,都认为三代同堂最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总其要点如下:㈠三代同堂的中型家庭,给孝行建立具体的模式,是今日刻不容缓的急务。因为小家庭日趋普遍,年轻人对孝道观念,非常淡薄

  • 文章最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家庭制度——三代同堂(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4期  作者:王蒲臣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新家庭制度 三代同堂 家庭教育

    投父母之所好。除非有伤身体触犯刑法之事。八、不可嫌父母噜苏!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有些话他会说了又说,有时对于子女们的言语行为,以他过去的想法,会加以批评指摘,即有不悦,也不可嫌其噜苏而形于色,致令父母不欢。要知父母的言语,即有不合时宜之处,总是出于善意而値得原谅的。三代同堂,父母与子女,如果双方能各退一步,多为对方着想,检讨自己,尽量去实行我上面所说的几点,以消除代沟,这样的三代同堂,一定会和谐相处,而成为一个最理想的新家庭制度,亦为最幸福的家庭。所谓代沟

  • 文章提倡「三代同堂」家庭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家庭协进会 三代同堂问题座谈会 家庭结构演变 老人问题

    中国家庭协进会日前邀集各界代表和历届模范父亲,擧办了一项「三代同堂的家庭是否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座谈会。与会人士发言,分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三代同堂新家庭的意义和贡献。当此孝道遂渐衰微的时际,提倡这种家庭结构,从而发扬孝悌思想,是目前社会所至为需要,我们支持这种主张,并期望这种中型家庭在提振伦理规范上,发挥相当的力量。近年来,我国社会逐渐失去了祥和安适的气氛,相对的浮躁的状况呈现在眼前,使许多人感受到莫大的压力,发生了适调困难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