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埔会刊》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与台北大埔会刊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邱漢章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大埔会刊 虎山中心 感怀

    记得2000年,作为《田家炳与大麻中学》一文的作者,我收到了第三十七期台北市大埔会刊。我对台北大埔会刊的第一印象是:装帧印刷精美。台北大埔会刊是厚厚的一本杂志,比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的《花城》杂志厚得多。一年出版一期的会刊不单装帧印刷精美,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可保存著慢慢读一年。十余年来,我手头保存了好几期的会刊,空间时常常阅读,觉得非常亲切。每期会刊的前头都有好几页亮丽的彩图插页,总是让人赏心悦目。来我家拜访的朋友们,几乎都很喜欢翻阅,并赞不绝口。会刊是免费

  • 文章我所知的台北市《大埔会刊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楊呂華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大埔会刊 回忆记述 五十华诞 祝贺诗词

    台北市大埔同乡会之《大埔会刊》,过去我未曾见过面。对此刊虽略有耳闻,但终未见其庐山真面目,思念久矣!一次偶然机遇,1990年春,在台湾屏东市定居的百侯老乡、(厦门)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老同学杨培然先生特来函约稿,为他主编的《六堆杂志》写文时,我正在编写《大埔县教育志》,随寄去《大埔县教育志(稿)编写简介》一文,旋接覆信说明,来稿更适用于《大埔会刊》,已转送,云云。1991年四月十九日喜收由范日欣先生主编的《大埔会刊》<第27期>一册。<第50页刊有本人

  • 文章生活的伴侶 精神的家園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大埔会刊 创刊五十周年 创刊精神 祝贺词文

    自从和《大埔会刊》相识、相知已经有20个春秋了。好的刊物就像知心朋友,心相印、刊相依,剪不断的情思;见了面,开心快乐,想起来,无比温馨;情有独钟,就像周末晚上进了「酒吧」、「茶室」、「咖啡馆」,像磁铁一样吸引著乡人。远离家乡的游子,品著清茶,宣泻著对故乡对亲人的一腔柔情。《大埔会刊》创刊50年来,在历届会长、编委、乡亲、作者共同参与下,群策群力,共同耕耘,走过不平凡的道路。经过不断创新、探索、开拓、进取,具独特视角,鲜明色彩,越办越好,在众多出版物中

  • 文章我对《大埔会刊》的祝愿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大埔会刊 祝愿词文 客家文化 家乡文化

    你像一只百灵鸟唱出全大埔的心声,听着你的歌,我看到昨天——弹雨下搏斗的革命先烈,血海中挺进的三河义军……* * * *你是一只喜鹊,报著大埔的佳音,喜听着你的歌,我看到今天——乐助家乡的海内外贤达,敢创伟业的大埔干群……你是一管萨克斯,弹奏了50个冬春,曲里有客家文杰的华章。曲里有大埔文化的辉煌,我看到一位拓荒人,在希望的茂林、原野上,默默耕耘……* * * *你是一架现代化钢琴,主编和编委是弹琴的人。我愿做你的一个琴键,轻轻奏响自己的心。我愿你的琴声

  • 文章海外傳鄉訊 溫暖遊子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廖世覺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文化 海外同乡 二十周年纪念 大埔会刊

    乡讯」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侨刊乡讯」,是值得令人赞佩称羡的。在廿余年时光中,台湾的「大埔会刊」迄今已发行四十三年了,在两岸开放后,立刻转型,吸收本土养分,充实两岸资讯,展开文化交流,报导故乡的人文与进步,道地的本土题材,旨在让新生代认识家乡,热爱故土,埔邑文士热烈响应大力支持,本刊内容丰富,编印精朴,深受海内外乡亲的欢迎,久离故乡覊旅他方的游子翻阅「大埔会刊」无异「万言家书」的喜爱和珍视。二00三年大埔会刊膺选为「客家优良出版品」。中华文化同源,大埔人一家亲

  • 文章同鄕會四週年感思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張達騰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台北市大埔同乡会 四周年感言 奖学教育 大埔会刊 乡亲情谊

    三十年前,笔者自军旅届龄退休,开始赋闲,没想到怎样的生涯规划,适値台湾经济起飞,得友人介绍到电子厂管理器材,后又转到陶瓷厂管理人员货物出入,忽觉二十余年,竟成家育女,生活还算得过去;唯一感觉到的是精神生活虚空,就因自己毕竟是异乡游子心灵没有寄托。承前台北市大埔同乡会理事长罗伟郎兄嘱写先贤兆符堂兄纪念文以载会刊,接着理事长邓佳民兄继任,正値同乡会二十周庆,曾以「少年十五二十时」唐诗句为贺,转瞬同乡会三十周年联谊会蓝理事长之光主持盛况,祝三十而立;如今,忽忽

  • 文章臨危授命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楊懋勷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大埔同乡会会刊 编辑工作 联谊 乡情乡谊

    文官不要钱,武官不怕死,是强国之道,自古皆然,汉朝末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人才荟萃,奇人毕能之士不胜枚举,很多人读三国人物,都从几个风云人物着眼,其中最为我国民间所崇拜的有关羽、诸葛亮,对关羽的各种传说,更把他神化为关圣帝君,几乎与孔子并列为文武二圣、蜀国到了后期,大将凋零,征战时缺乏调派的大将,以廖化为先锋,即书中所说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但我独爱廖化,廖化之所以可爱是在蜀中无大将时临危授命、勇气十足,为蜀国征战打头阵。我们台北市大埔同乡会会刊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