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閩西範圍與汀龍之關係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0期  作者:張永明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行政区划 风土习俗 汀龙

    吾國各行省有東南西北之區分,如吾閩有閩東、閩南、閩西、閩北是也。蓋福州、福寧二府屬閩東。漳州、泉州、興化三府及永春州屬閩南。汀州府、龍岩州屬閩西。延平、建寧、邵武三府屬閩北。在四個地區之風俗、習慣,頗有差異,尤其語言方面,各地區完全不同。按淸明兩朝地方行政區域,每一省中之大州稱府,其較小者稱直隸州。如汀州府轄長汀、寧化、淸流、歸化(後改明溪)、連城、上杭、武平、永定八縣。龍岩州轄龍岩、漳平、寧洋三縣。入民國,廢州府,置汀漳道,轄原有汀州八縣龍岩州三縣及漳...

  • 文章故鄕名產萊陽梨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戰慶輝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莱阳梨 故乡名产 风土习俗 乡音乡情

    一、序言來臺後已寫過兩篇有關萊陽梨的文章,第一次是來臺之初,每與新交寒喧,說到籍貫山東萊陽時,友人輒脫口而出;「萊陽梨,很有名啊」。那時初嚐國破家亡滋味,思鄕心切,感懷良多,因寫「故鄕風物話萊陽梨」,刋於民主憲政雜誌。第二次是六十六年九月,去南部考察;參觀省農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該所對各種水菓之試驗改良,頗爲成功,如水蜜桃、葡萄、大芒菓、廿世紀梨等,過去均爲高價進口貨,後均成價廉物美的普通水菓了,簡報後,所長說:『現正設法引進山東的「雅梨」,試種...

  • 文章山東莊稼雜字釋文(四)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曹繼曾 出版时间:1982-06-20
    关键字: 庄稼杂字 农业生产 释文 风土习俗

    小妮在懷裏,抱著還叫喚。北方稱女,曰妑或曰妮。六書故:「今人呼婢曰妮。」女子供人役使者稱婢女。妮,妮子,本爲使女之稱。俗以爲孩子越視之輕賤越好養活,遂以稱使女之名稱女。國語辭典:「妮,謂小女,寓愛憐或輕之之意。」卽此。上句謂:小女兒搋在懷抱裏。抱着她還凍得直叫喚。俗謂哭喊曰叫喚。單布圍裙子,尿下晒肯乾圍裙子,指包裹小兒下體的尿布裙,多用單層棉布做成,包起來方便,好抱。如果解上小便,晒起來也容易乾。花布涎,襖是螞蜡鞍。二字不明音讀。疑卽防口涎沾濕胸前衣襟的...

  • 文章知非室劄記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1期  作者:眉山  出版时间:1986-02-15
    关键字: 银钱业 风土习俗 诗词

    余七十自壽詩,有云:「行年今七十,漸覺六九非」語,因以名室。人生在世,最忌自得自滿,梁任公所謂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則進德修業,方無止境。若稍有小成,便余智自雄,其失敗將不旋踵,屢見不爽可不愼哉。台地出版事業,至爲昌盛,以數十元代價,碍覘一人之經歷經驗,最爲値得。此種著作,傳記文學社刋行最多。近見樂淸朱鏡宙鐸民所著「夢痕記」,與嘉州孫傳瑗著「今雅堂詩存」,均爲有關甌東之文獻。因併錄之。其一 黃羣與朱鐸民黃羣,號溯初,平陽人。民前留日,梁任公長財部時,掌...

  • 文章夢歸故鄕憶趕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12期  作者:謝震 出版时间:1974-12-30
    关键字: 赶市 集市 风土习俗 故乡回忆

    韶光荏苒,歲月不居,覊留海隅屈指倏已二十餘寒暑,年靑時還不感覺離愁別恨,到了年歲增長,才體會出漂泊不定過着那哀愁折磨的生活,每逢佳節倍思親,罹此橫禍更傷心,流落異鄕孤零無依的遊子,而今人海滄桑,世事多變,故國河山依然,却是赤燄遍野,一水相隔,家人生死未卜?昨夢驚似歸家園!從囘憶中來談談故鄕的習俗,玆借浙江月刊篇幅,聊慰鄕思,並藉以使在寶島成長年靑一代鄕親們,知道故鄕民間「趕市」的風光!說到趕市,在浙江台州府所轄臨海、黃巖、溫嶺、天台、仙居、南田等七縣的鄕...

  • 文章趕角場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2期  作者:郊農  出版时间:1970-10-20
    关键字: 角场 故乡经济 风土习俗

    吾邑除城區外,四鄕各鎭,都有甪場;甪場就是一種市集,有牛甪,有猪甪,有羊甪,在各鄕鎭輪流擧行,甲鎭定期爲三六九,乙鎭爲二四八,丙鎭爲一五七,以免相互衝突。每逢甪場擧行的日子,牛甪就有各鄕鎭或鄰縣的販賣牛隻商人(俗稱牛頭)和養牛的農人,都牽着牛聚集到甪場上來,聽憑農家選買或折貼交換,猪甪羊甪,也是這樣,如期都把猪羊齊集到甪場上來,但是只有買賣沒有折貼交換的。吾邑最大的牛甪,在沿京滬鐵路線的洛社鎭。擧行甪場的日子,非常熱閙,販賣各種傢具、日用品、農具的商人或...

  • 文章山東的蠶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山东 蚕业 风土习俗 经济金融

    中國的養蠶業始於黃河流域,而山東則爲老蠶區。有桑蠶及柞蠶兩種。益都殷墓中出土殉品玉蠶,尙書禹貢篇說兗州「桑土旣蠶,厥貢漆絲」,秦宮中用的是東阿所產的阿縞,唐詩人杜甫說:「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安史亂後魯蠶業不振,元明時代爲棉業取代不少,宣統二年全省有桑三〇四四萬株,產繭四〇·五萬擔。時周村爲產銷中心。山東蠶業有三大區域:魯中南區:包括益都、淄川、臨朐、萊蕪、沂水、蒙陰等二十餘縣。此爲古老蠶區,農民習於糧桑間作。臨朐縣至今有健旺的明朝魯桑,淸代...

  • 文章博山點滴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丁筮宜 出版时间:1984-03-20
    关键字: 胶济铁路 博山车站 博山县 山川风土

    博山位於膠濟鐵路,張博支線之終點處,全縣皆山,河川壯麗,風景幽美,惟土地狹小,而且多是山坡梯地,所生產之糧米不敷應用,全憑外地供應。然該縣有特殊之生產,而地下蘊藏的資源至爲豐盛,永久開發不盡,是爲天賦之縣。開發的資源計有煤炭、石炭、磁器、陶器、玻璃、琉璃、硝和硫黃等原料礦產。因之使得工商業發達,財源茂盛,人民富庶,生活也就有奢侈的現象。關於寺宇水利方面:有顏神廟、孝婦河,多有傳奇之處。筆者在抗戰以前,曾於役該縣達七年之久,距今已將屆五十載,對景物、名稱等...

  • 文章故鄕的特產大花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牟文成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沾化 大花生 特产名物 风土习俗 乡音乡情

    春節過後,與幾位長久不見的鄕友,約邀於怡賓樓小酌,憶往事,話家常,暢敍鄕情。在飯前,老闆端來一盤大花生,花生本來是可下酒,可佐餐,可當糖菓吃,是老少咸宜,大眾最喜歡的食品,大家舉箸品嚐,花生粒確實大了,吃起來總是沒有家鄕香脆爽口,因之大家懷念起家鄕的大花生,吃一粒滿口生香,彷彿鼻尖傳來餘香。故鄕霑化,位於渤海之濱,黃河最下游,盛產花生,因花生喜生於鬆弛的白沙土壤中。黃河水災過後,游沙沉積,土壤改良,適於種植花生。吾鄕自泊頭鎭以南,東至富國鎭,多屬於此種土...

  • 文章中原的小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7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2-07-25
    关键字: 中原粮食 气候风土 小麦生长

    華北地區,大都產麥,尤以黃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黃壤鬆土,肥沃深厚,氣候適度,種麥最宜,產量特豐,較美、加、阿、澳等各國並無遜色,而品質之佳,猶有過之,早已膾炙人口,名聞遐邇了。惟歷代中原多事,天災人禍相因,大好產麥區域,常因兵燹匪患,致未使地盡其利,殊爲可惜!麥爲六穀之一,俗稱麥子,有小麥大麥兩種。小麥一名來;大麥一名牟,詩周頌思文:「貽我來牟」,卽給我小麥大麥也。中原種麥以小麥爲大宗,約佔夏作百分之九十,而大麥與豌豆扁豆等僅共約佔百分之十。故中原稱夏季...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