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路建设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的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大埔 道路建设 发展过程 交通建设 侨乡捐资

    路是人走出来的。文学家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又是人开出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路有公路、铁路(包括桥梁)、水路、空中航路等,四通八达,沟通城乡,“条条道路通京城”。它既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准,反过来又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埔县地处粤东山区,有49.6万多人口,总面积达2467平方公里。建国前,只有一条由老县城茶阳至太宁7公里的埔峰公路段,通行过几年客运,建国后,成立了县公路修筑机构

  • 文章川楊河之旅

    来源期刊:《浦東》 第67期  作者:孫鳴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黄浦江 地理概况 行政规划 川杨河 道路建设 机场建设

    …我想这是张历史性的照片,因为当新区开发成功后,必是另一种风光了。前面提到「周川公路」「川六公路」「川南奉公路」,我认为似乎比台湾的十八号公路、一百三十七号公路等,较为明显,一看就知道路是从那里起到那里。但是我看到「上川公路」,就发生了疑问,这「上」字是什么地方呢?一查地图,知道这条公路是从庆宁寺开始的,乃恍然大悟,这乃是当年上川铁路的遗址,沿途经过金桥、陆行、新陆、曹路、龚路等站,是我读书时经常往来而很熟悉的一条路。绕道又囘到「川杨河」,又驰过一坐跨越「川杨

  • 文章沭陽古城新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古城新貌 土城 拆除古城 道路建设 市政设施 交通线路 商业

    沭陽在明代以前無城,至明正德六年(公元一五一一年),流寇入境,七年(公元一五一二年),知縣始築土城。萬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三年)知縣徐可達議修以磚。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古老之沭城延續四百二十五年之久,爲了抗日作戰,不得不忍痛將其拆除。古城垣雖拆除殆盡,但城裡所有之建築物原封未動。城市民之住房,三分之二爲磚瓦結構,其餘均茅草屋。從西關宣義門至東關承暉門爲主街道。每條街道均爲亂石鋪成,崎嶇不平,而且頗爲狹窄,僅能通行一輛馬車。各條小巷口均爲土路,每逢梅雨...

  • 文章如何改善道路交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2期  作者:王化棠 出版时间:1988-12-30
    关键字: 道路交通 河南建设 王化棠

    亦大增,而交通秩序之紊乱久为中外人士所诟病,道路之拥塞,人车争道,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行驶,在公路上随时可以看到惊险镜头。影响公路交通运作的主要因素,包括了「道路」,「驾驶人」,「车辆」。兹对于主要因素的评估,仅就个人看法提出拙见,以供参考。一、道路工程整体规划:必须依据民生需求,也就是要连接贯通机场,港埠,火车站,并扩散至城鎭,鄕村甚而深山原野,以及每一生产工、农业区,而形成点、线、面、网路结合。如何在施工前加强便道设施以利民行一事应包括工程规划范围之内

  • 文章埔城新景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鍾稚才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城 城镇建设 桥梁道路 市容整改

    縣府加大了對城鎮市容市貌的改造力度,對縣城作了許多切合新潮流的規劃,並竭盡全力實施,取得了可喜的變化。首先,令人振奮的是,從三河至縣城的進城大道兩旁的綠化和美化,加之二排路燈上一串串的紅燈籠和標語牌,如同二條延伸的彩色巨龍直奔埔城而來,給埔城增添了萬般姿色和生機。「西湖公園」的興建,規模宏偉、壯觀,園內小景繁多,各類依古建築風格的亭、樹、樓、閣、迴廊、曲徑,池旁翠柳、異草奇花,起伏的人造小山坡,己披上綠裝,名貴樹木遠道運回,風格奇特,幾百米長的人造奇石群...

  • 文章工程地質專家林文英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4期  作者:林鴻標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林文英 名贤传记 道路工程建设

    聊起三十年代,在我国地质学术界有成就的顶尖人物。他们擧出在地层构造、古生物及工程地质等方面最有成就的学者,首推李四光、孙云铸、何杰、李春昱、林文英。并称,这几位人物中以林文英年纪最轻,其在工程地质方面的成就,当时却无人能望其项背。在这次会谈中,能够由专家口中推荐的杰出人物,自然有其学术上的地位,而林文英先生能在而立之年,其努力成果便已获得同行赞赏,确是不同凡响。我们同鄕有此一位「专家中的专家」,甚感与有荣焉。[2]林文英先生,系广东省蕉岭县金沙鄕人,为殷商少

  • 文章左宗棠对西北的建设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期  作者:梅榆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左宗棠 人物政绩 西北建设 兴筑道路 织造呢绒 屯田水利

    一、兴筑道路左宗棠对西北的建设,其最大者,首推筑路。因西北无航运之利,行旅商贩,全赖车驮,于是道路之修筑,实殊重要。左公西征,从潼关西进,当时东南军需,多由潼关转运,故其筑路工程亦自潼关始。自东迤西,横贯陕甘,后大军平定新疆,而工程继续延展,北路迄于精河,南路直抵喀什噶尔,全程数万余里。左公筑路的动机,完全为应当时军事上的需要,用以,调动军队,转运军需及传递文报。路面相当宽阔,大抵为三丈至十丈不等。然其间亦曾遭遇极大困难,因沿途经过崇山峻岭,坡度太陡,动

  • 文章環太湖慢行風景路開建全長三一六公里,將串聯蘇浙七市縣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3期  出版时间:2012-05-25
    关键字: 环太湖风景路 建设工程 慢行道路 风景区 骑行

    由江苏、浙江两省联合规划的环太湖风景路建设工程三月廿六日启动。全长三一六·六公里、串联七市县十三个风景区的环太湖风景路将在两至三年内建完。届时游客可骑单车安心绕太湖游览所有的风景名胜区,因为沿途不仅有类似服务区的驿馆驿站提供服务,还不会有机动车干扰。据介绍,环太湖风景路规划涉及苏浙两省沿湖七个市、县,包括江苏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宜兴,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其中江苏段全长近二六〇公里,浙江段约六十公里。环太湖风景路以慢行道路为主,以一条环绕、十四条纵深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