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造纸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夾江紙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5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6-05-01
    关键字: 夹江 造纸 漂白

    夾江是四川省著名的產紙區。本縣產紙,分爲河東與河西二部:河東多造彩色紙,燒紙,火紙等類,品質較粗劣,價値亦廉;河西多造對方,貢川,連史等紙,品質較優良,因之價亦較高。各種紙類之原料,皆爲縣境所產之白葭子(即竹),其製造方法亦大略相同,惟經過之手續及紙張之大小稍有差異耳。如火紙爲未將竹麻(即紙漿)舂細而又未經漂白之紙類,彩色紙則爲已製成之紙用毛刷法再塗染料者。餘如貢川,對方,連史三種,則爲舂細紙漿且經漂白之紙類。製紙工作,係首將嫩竹置淸水池中,約浸一月左右...

  • 文章鄂南通山紙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3期  作者:謝天  出版时间:1972-04-10
    关键字: 纸业 土法造纸 原料研究

    壹、土法造纸通山位于鄂南,东界阳新,南与江西修水武宁相接,西邻崇阳,北连咸宁,有太阳九宫山脉为富水之源头,境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出产以火纸为大宗,(又名羊山纸)惟数百年来墨守成法,不知改良,制纸者多子孙相继,略述其制造、与设备玆介绍于后:(一)原料:在万山丛中,蕴着许多宝贵惊人资源,除竹和松杉柏可作制纸原料及建筑材料外,其他产品茶、麻油等、鑛产有丰富之煤、芦家源、新桥等地,均用土法开产,在宝湖横埠一带,都是修竹成林,溪涧交错、形成天然产区,我们倘若跑

  • 文章福建的紙

    来源期刊:《闽聲》 第34期  作者:振瀛 出版时间:1969-07-15
    关键字: 造纸 原料 报纸 书籍

    纸是福建特产之一,居出口业重要的地位,在新式机制纸厂设立以前,据说其产品占全国总产量的八成以上。其产値占全省手工业总产値的四成半。可以窥见其重要性了。福建造纸的原料,竹占九成半以上,其他麦秆、稿藁、桑皮、棉屑、麻屑、反古等,仅占半成(五%)。全省产竹中,有八成是供造纸的原料。纸的产地,多在闽北和闽西,就中白料和毛边,无论质量均居全国第一,战前地方平静时,年产四十万担,价格値银元二千万元以上。战时洋纸无法进口,福建的纸业曾有一段黄金时代。后方各报的印报纸

  • 文章夾江經濟概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6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1-06-01
    关键字: 夹江 农业 造纸 金融 糯稻

    ○○○市石蚕豆 三三、○○○市石豌豆 二九、○○○市石油菜 二二、○○○市石三、造纸业夹江县以造纸著名,造纸业在本县经济上亦占主要地位。本县西北,邱岭起伏,遍地生长竹林,统计全县所产竹料,年约二万四千吨,可造纸六七千吨。造纸为农村副业,零星散布于四野山舍中。造纸农家,称曰槽户,全县约有二千五百余家。均为手工业小作坊形式,自备简单工具,每一作坊仅有工作者十余人,最多拥有五个纸槽。农闲时节,全家动员,辛勤生产。造纸区域,以靑衣江为界,分河东、河西两区,共有纸槽

  • 文章我讀「我生桴影」的感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我生桴影》 读后感 史梅岑 印刷 造纸

    的硏究中国的纸、印章、雕板印刷、符咒印刷,以致摹拓碑石等,由商旅经大丝路进入欧洲,造成西方的文艺复兴。第二个外国人在中国考古的是英人斯坦因,史公为追求完美,也曾为这位世界闻名的汉学家认眞的了解,斯氏在其「西域考古记」一书中,详尽的叙述到敦煌石窟的壁画、大佛像、碑文拓片、残画丝织物、及附有年代的纸画与雕板印刷品等,这些藏于秘室的雕板印本,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史公为求治学的宽广博,凡有关印刷学术之文字史料,统蒐其著述之内。除此之外,「我」文对管理科学,造纸方法等

  • 文章山西名紙歷史悠久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衡翼湯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山西名纸 造纸业历史 西北制纸厂 当代造纸 山西造纸业特点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用以书写、绘画、印刷和包装等的纤维制品。早在东汉元兴年,即公元一〇五年,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等为原料造纸试制成功并开始大量造纸。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创举,获得举世公认的荣誉。蔡伦造纸术是在河南洛阳发明的。山西南部的运城地区与洛阳隔河相望,再加政府的极力推广,所以造纸术很快传到了该地区。产生与发展:东汉永初六年,即公元一一二年运城地区的蒲阪(今永济)产生了手工造纸业,不久即兴盛起来。因其产地属蒲州,所以名叫蒲纸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