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读者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杜芳若姐妹來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85-09-20
    关键字: 读者来函 杜芳若姐妹 杜光埙 社费资助

    敬啓者:收到山東文獻第十一卷第一期,欣悉貴社於六月十六日假國父紀念館舉行創刋十週年慶祝茶會,十年來,山東文獻在諸位鄕賢長輩辛勤培育下,卓然大成,不僅對故鄕文物之保存闡揚,啓發了吾魯省子弟勿忘根源之精神,且對鄕親們彼此情誼之聯繫及覊旅異地苦悶心情之撫慰,尤令人感佩。先父杜光塤先生生前參與山東文獻籌備工作,不幸未及目睹創刋號發行,突然於六十四年六月二十日以心疾復發逝世,迄今亦十週矣!爲思念先父對山東文獻創刋之志願,茲將紀念先父逝世十週年忌日之費用計貳萬元正送...

  • 文章莊稼雜字釋文疑義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劉德鄰 出版时间:1982-06-20
    关键字: 庄稼杂字 读者来信 释文指正

    山東文獻第七卷第三期:曹繼曾先生撰——山東莊稼雜字釋文㈡89頁第三句「迎風摔簸箕、揚的蛾眉灣」釋爲——此言迎風摔簸箕,當是以木鍁除起糧食,迎着風揚鍁摔出去——「釋錯了」。蓋迎風所摔之簸箕,絕非伺候好上鍁之木鍁,它是一種專供揚場用的小簸箕,只有簸糧食用的大簸箕三份之一大,全名叫——小摔簸箕子——通常叫摔簸箕。這是二人揚場,非一人揚場,揚者在前,兩手握箕,左手握箕左側,右手握箕後端中間,上鍁的人在後,兩手上下握緊木鍁柄將場上所堆之糧(有糠有土)鏟在木鍁頭上,擧...

  • 文章三點小建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8期  作者:劉淦芝 出版时间:1980-08-25
    关键字: 建议 昆虫学 地方特产 读者来信

    我是河南人,生在商城,但讀書不在河南,做事亦不在河南;卅三年返豫治蝗,當時蝗勢已經大衰,並無蝗可治。我學的是生物,而專攻昆虫,原在東北大學敎書;九一八後,從事農業改良行政,前後凡四十年,計茶業十年,糖業廿五年,香蕉五年,六四年退休,始獲重理舊業。現中華蟬譜(英文)已出版,中國害虫民間防治調査已殺靑,待印中。前爲搜集河南各縣害虫民間防治,曾在本刋專文徵求,但至今迄無消息;不過我深信,在蔬菜花卉水菓小麥大豆蚊蠅等害虫防治方面,河南決不會落居他省之後。近半年來...

  • 文章(來函照登)有關上海大新公司的補充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6期  作者:徐鶴鳴 出版时间:1984-11-01
    关键字: 上海大新公司 读者来鸿 往事回忆 勘误

    行周先生台鑒:在八月一日出版的同鄕月刊內,拜讀黃影帆先生的上海大新公司憶舊大文後,本人亦有一點補充。拜讀黃先生的大作後,好像本人似已囘到五十年前在上海時的感覺,那時候我住在白克路口人壽里(寧波同鄕會的斜對面),我看着大新公司打樁基起而後大樓落成開幕。大新公司內當時裝有自動扶梯,實是新奇玩意,不像現在自動扶梯已普遍化了,可是在五十年前的上海來講,大槪當時多數的人確是第一次看到。我無事時領着外甥女去大新公司乘自動扶梯,可是現在去過上海的人說該自動扶梯已封閉不...

  • 文章读者·作者·编者交流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2008-06-01
    关键字: 期刊交流 读者来函 房地产权 赔偿案

    老友致电本刊,询问司老下落,何以家中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我们也只能与电话另一端的老友们,同声感叹人生的无常了。简覆汤、吕二鄕长来函汤宜谐、吕佳芳两位鄕长,先后致函本刊,汤谓拜读上期本刊,欣见佳作甚多,高手倍出,深感可喜可贺!他建议老编能继「交流道」创意之后,再辟一条新道,将初次在本刊发表大作的「新手」简历,甚至大头玉照,一并刊于文首,以增进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相互了解,而收「读其文如见其人」之效;吕则建议本刊将海内外所有作者的通讯地址,印成一张表,夹于本刊

  • 文章梁明湖先生致陳委員壽民函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期  出版时间:1979-01-26
    关键字: 梁明湖 读者来信 海外侨胞 建设过程

    壽民我兄賜鑒:謬蒙過譽,愧不敢當。弟僅以同鄕一份子之責任,爲同鄕大衆服務,略盡棉薄而已。所謂「領導羣倫」者,當另有人在。弟不敢妄自逾分,掠人之美,據多年觀察所得,定居馬來西亞之廣西人,多爲第一代移民,生息蕃衍,現已傳續二三代,亦有歸化馬國後仍四代同堂者。如梁幹臣、子興武,孫富賢,曾孫英華是也。四代一脈連貫。我家亦留駐海外生根,迄已四代,惟第一代墓木已拱,徒有樹欲靜而風不息之慨歎。至若第五代移民,似尙有待於若干年後,方能繁衍接代。桂裔第二代移民,爲桂裔社會...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