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科学家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自我簡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特刊  作者:鄭振華  出版时间:1988-07-06
    关键字: 郑振华 简介 科学家 院士

    鄭振華字亮功,原籍無錫西鄕管社,父諱松亭,經商,因業務關係,常年留居上海,僅逢年節時返鄕祭祖,振華當時年幼,家鄕情形印象不深,中日戰事發生後,因房舍遭嚴重破壞,交通也不安全,因未再去無錫。民國三十四年大同大學數學系畢業,翌年來臺,服務於電力公司,四十五至四十七年奉派至美國立阿崗國際核子工程及科學學院進修核子工程,返國後卽借調國立淸華大學,負責其硏究用反應器之建造,其後兼任該校原子科學硏究所所長,原子科學院院長等職務,借調至七十三年歸建,其間曾二度爲日本原...

  • 文章科学家谢协清归国有关同乡设筵欢迎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06期  出版时间:1978-08-20
    关键字: 谢协清 科学家 探亲

    靑年科学家谢协淸博士囘国省亲,并举行最新科技发表,轰动一时,姚冬声、陈仲良、王庭梁、朱达人、言卓君、吴季贤、陈界名、刘公正、李大伟等鄕长阅报知悉后,特于八月十一日假丰祥楼联合设筵欢迎,并祝贺对新科技设计的成功。

  • 文章論孔子已看到地圓現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鄒豹君 出版时间:1977-09-20
    关键字: 孔子 地圆学说 科学家

    ——孔子具有科學眼,遠在紀元前第六世紀内卽奠下研究自然科學之基礎

  • 文章孔祥任留美研發「核融合」有成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5期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同乡动态 核融合 华裔核工科学家

    博士学位,并获选聘留原校继续「博士后研究」。为留学华裔杰出核工科学家新秀之一。(注:本会监事孔繁焜将军次子孔祥任先生获颁加大核子工程博士之英姿)

  • 文章旅美原子科学家邓昌黎返国 林森同鄕人士公宴表示欢迎

    来源期刊:《闽聲》 第49期  出版时间:1972-02-29
    关键字: 公宴 林森县同乡会 原子科学家 器材

    于二月十八日(农历正月初四日)下午六时卅分,假民权东路的海园餐厅,以福州菜公宴,使他能够一尝送地的家鄕味。下面是台北报纸对邓昌黎博士返抵机场的报导:我家旅美原子科学家邓昌黎博士返国时透露:美国阿岗国家原子能研究所,可能在明年内提供一个小型的原子炉给国立淸华大学做为训练这方面的技术工作人员之用。邓博士表示:这个小型的原子炉的能量约有一千瓩特左右,十年前,「国际原子委员会」开会时,曾认为这种原子炉是「标准」专门供给训练原子炉技术人员用的,因此拿它来供给正在发展原子

  • 文章宋代大科学家—沈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2期  作者:維思  出版时间:1978-02-06
    关键字: 沈括 宋代大科学家 《梦溪笔谈》 炼钢 印刷

    在宋代与欧阳修、苏东坡同时期,我浙杭州,出了一位大科学家—钱塘沈括。因为他著有一部梦溪笔谈,擧凡自然科学:如天文、地理、气象、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医药及技艺等。又人文科学:如文学、史学、音乐、绘画和艺术等,均有精辟见解,尤以自然科学,发前人所未发,其中甚多原理,与今日科学不谋而合,所以宋史沈括传:「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论著。」英人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与文明』也对沈著,备极推崇,认为十一世纪最伟大

  • 文章海洋生物科學的開拓者——陳欽明教授——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3期  作者:葉茂謝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海洋生物科学 陈钦明 科学家

    海洋,深广莫测,浩瀚无涯;海洋科学,门类广阔奥妙神秘。世界上大凡涉足这一领域探索研究的人,都会知道加拿大国家科学院有一位资深长期从事海洋生物研究的华人科学家陈钦明。他的海洋植物研究成果属当今世界的佼佼者。一、刻苦求知,立志成才陈钦明教授平阳腾蛟凤巢人,他的住家在山边村,该村落纯一色陈氏家族聚落。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当时此地没有一所学校。为了求学,他小学六年都是每天须步行四十分钟到八里路外的腾蛟上学。他风雨无阻,从不间断,长期坚持,从不叫苦,从那时起,他

  • 文章海外航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7期  作者:張文卿 出版时间:1983-07-30
    关键字: 海外 科技研讨会 科学家 专家

    发表演说,盖为鼓励我海外学术团体与国内学术界的知识交流活动之功用也,届时美南地区学者专家将有七百五十人参加,値兹敌人正运用统战阴谋策略向我自由中国施展分化诱降之时,我海外学人有此英勇表现,是自助乃人助,天不亡中国也,这些人大多数祖先皆生于黄河流域,后迁移各省及海外,是中国人,皆是中原人,特分访各主办学者,此次提出之主题论文及讨论项目简述于后,如附件,恭请修正披露是感专此即颂崇安后进张文卿敬叩72 5 2附:美南地区第五届科技讨论会简述我美南地区的科技学者、专家以

  • 文章美天文學家發現目前所知體積最大的行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5期  作者:編委會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美国科学家 新行星 体积最大

    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目前所知体积最大、密度最小的行星「HAT-P-1」。它距离地球四百五十光年,绕行蝎虎座的一颗恒星运转。它的直径比木星还大三分之一,但密度却只有木星的一半,比木头还小。HAT-P-1不同于其他气体巨型星,没有固态的核。这颗行星与恒星距离非常近,只有水星到太阳距离的七分之一,所以行星公转周期只有4.5天。科学家认为从未发现过如此怪的天体,或许可以归类为新型态的行星。科学家很困惑,HAT-P-1的体积理论预测的大很多。有天文学家认为是内部

  • 文章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周芷博士享誉国际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75-01-15
    关键字: 周芷 青年女科学家 同乡动态 生物化学科技

    长沙同鄕中国靑年女科学家周芷博士,自一九七二年冬及一九七三年春,在英国剑桥大学微分生物学学报Jawmal Malnculus Biology,连续发表论文三篇后,颇获国际声誉,该项论文,已流传各国,幷由我国中央硏究院生物硏究所长李先闻博士及台湾植物硏究所长,简介其第一篇之局部结论,发表于一九七四之中央日报。周芷于一九七三获得加州理工硏究院生物化学博士学位,论文洋洋数十万言均是新发见。该硏究院标准,凡非新发见,即不得融入论文,已由美国大学出版公司影印发行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