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都阳城遗址之重大发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王城岗遗址 都阳城 考古发现

    历年来经过考古学者,专家连续锲而不舍之精神,在王城岗遗址,位于登封巿告成镇与八方村之间,颍水与五渡河交汇的台地上。廿八年前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现一座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小型城址,奠基坑,青铜器残片和文字等,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有专家称之为「都阳城」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从二〇〇二年开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王成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及周围的遗迹进行调查,钻探和发掘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这座大型城址

  • 文章治水槪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壶口瀑布 大禹庙

    治水的重要性古代人为改善生活,常是从高原地带向河流冲积地带及有水可用的地方移动,夏王朝就是经过黄帝至尧舜诸代人的移动来到黄河中流的山西西南地墟上。他们和世界上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一样,是在不断与水害作奋斗,战胜水患,获得水利前进的。从唐尧虞舜至大时,水患严重威胁着人民生活,当务之急,是治理洪水。帝尧至夏就肩负著治水的任务,大治水闻名天下。《孟子·滕文公》中记:「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氾滥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顾颉刚先生

  • 文章雄姿丽影大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蕭雲西·李文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禹渡 神柏谷 大禹渡电灌站 工程特点

    仲夏五月,风和日丽,我们一行七人前往思慕已久的大渡游览。出芮城县,向东南行约五公里,疾行的汽车嘎然而止,只见在高高的山崖之巅,有一株径粗三米许之古柏,苍劲挺拔。相传公元前二一〇〇年,大治水时曾歇息于此树下。从这里观察黄河水势,并由此乘舟东渡凿开三门峡引水归道,大渡之名便由此而生。那棵古柏被誉之为「神柏」,古柏下的山沟,取名为「神柏谷」。汽车沿着陡峭险峻的山路盘旋而下,从车窗俯身鸟瞰,奔腾湍急的黄河和大渡的雄姿丽影尽收眼底。古老的渡口,虽不

  • 文章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胡春霖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大禹治水 生平功绩 善政养民

    以平水土有功,受舜禅,践天子位,定都于安邑,安邑,即今山西安邑县也。闻善言则拜,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当舜举而使续父鲧之业,乃擢伯益后稷为辅,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行山表木。兴徒敷土,即大起民夫,协力治水。行山表木,即测得水准,详为标志。由此定高山大川,而五岳四渎,遂永留山川纲纪矣。初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

  • 文章门三桥话沧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李呈祥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门口 发展历史 民间传说

    门口滔滔黄河天险之上,由北往南依次飞架著三座桥: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置身其间,抚今思昔,不能不使人赞叹昔日大治水之神功,不能不使人赞叹今日建设之神速。门又称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与陕西省韩城市之间的黄河出晋陕峡谷处,山险河急,风景绝妙,唐代大诗李白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之诗句。这里两山对峙,壁立千仞,河流其中,形如门阙,故称龙门。「鲤鱼跳龙门」,过者为龙,不过者暴腮而还的故事即源于此。据《水经注》载:龙门「为大所凿,通孟津,河口

  • 文章县地文人文概述(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1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11-30
    关键字: 河南禹县 土产风物 寨堡林立

    南通宛襄,三峯山其要害也。去城十里与城相表里里。金之移刺蒲阿、完颜合达,即败于黄楡店,而钧州不守。东南通梁郑,陉山其阨阻也。峡隘谷深,南北用兵必争之地。苏泰说楚威王曰:楚北有汾陉之塞,魏襄王伐楚,败之陉山。东通陈许,而达江淮,大陵其屛藩也。去城二十里,其高数十仞,若用武之世,屯重兵其上,与城为犄角,东方有事,城可无虞,反之则在釜中,恐未可高枕也。天下有变,常为兵要冲,岂非地形地势便利故耶!故自古以来,非但为中州奧区,而且形势之阨要,犹如昔日,诚大河

  • 文章(鄉情報導)黃河明珠—三門峽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9期  作者:李永生提供 出版时间:1998-07-03
    关键字: 三门峡 黄河 大禹治水 自然资源

    相传大治水,用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因此而得名。三门峡所在的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崛起了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三门峡市。三门峡市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和丰富的资源为特点的这一「古都新市」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的一颗明珠。优越的地理环境三门峡市辖三县(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二市(灵宝市、议马市)、一区(湖滨区),总面积一〇、四九六

  • 文章为水利建设奋斗半世纪的成就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5期  作者:承錫康  出版时间:2002-07-15
    关键字: 水利工程 成就 生平事迹 论著

    多年前程、高永祖二兄由我约晤于中兴公司,每次承蒙程董事长款待,且首次特别介绍中兴公司作简报。永祖兄得见中兴公司规模,藉著工程建设卓著成就,因此久想为鄕讯邀稿予以介绍,然程兄律己谨严,淡然于名,风范卓绝,规避颂扬,因此永祖兄寄望于我能为写稿。为应鄕讯之请,而自不量力的从蒐集资料,撰成拙文交卷。今年新春,程兄邀好友到府上餐叙,我方将鄕讯邀稿事告他,非但未受责备,并蒙将其简历交我参考,藉得依据重整文稿,请同鄕会转交并函告永祖兄。不料他从南投来电话告知,前

  • 文章古今水利歷史掌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王宜忠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水利典故 史料研究 大禹治水 刘鹗年谱

    八十五年学年度转学生入学考试放榜,我家么儿从侥幸考入逢甲大学水利系二年级,注册入学后,主讲水利工程教授陈昶宪先生,指定从和另外两名同学一组,负责撰写「水文学与气象」的专题报告,教授为体谅转学插班生是刚刚入学新生,规定撰写范围可以收集论文,报告、报纸、杂志、学术刊物展示资料等,作为撰写时辅助之题材,么儿放学回家对我说:「爸爸,咱家乡是河南省,黄河水利工程在历史上亦很有名气,爸爸能否有关水利工程的历史掌故,搜集一些来,纳入在报告之内以增添其内容和光彩

  • 文章史料探疑 大治水究竟治了几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06-06-01
    关键字: 大禹治水 台湾水患 历史事迹

    最近台湾地区因两次台风侵袭,致使中南部淹水,桃园缺水,举国上下及媒体界,陷入如何治水的口水战之中,甚至有官员而因此下台。在此科学昌明且发达的现代,竟然对水患而束手无策,不禁令人兴时光倒流的感叹!中国上古时代,相传洪水为患,天下滔滔,民不聊生。帝尧时,命鲧治水无功,子继续治水,终于大功吿成。在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更为后人所称颂。现在有一个问题:大治水,究竟几年?笔者才识疏浅,仅能就己知的两种说法,加以探讨。读者中如有高见,敬请共同讨论并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