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湖北省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北省造银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期  作者:袁林  出版时间:1967-07-10
    关键字: 湖北省造银币 历史沿革

    文与图:袁林湖北省地方自铸银币,始于光緖十九(一八九三)年,张之洞由两广转督两湖时,奏准设造币厂于武昌后,开始铸造。因本省之造币继广东造币之后,故采用之图案,亦与广东之币相仿佛。从此湖北省之银币,亦盛行于全国也。为使各鄕长对本省所铸之各种主辅币,有一槪略之认识与了解,玆将其分别简介如后:一、本省壹元币;此币乃本省首造,铸于光緖二十年(一八九四)计有一元、二角、一角三种。该币与其他省币略所不同。币之正面上端,铸有湖北省造之字样外,背面复另铸有「本省」二字

  • 文章荆江地區經濟開發史概述(三)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8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2001-01-10
    关键字: 湖北省荆州市 历史沿革 经济开发史

    南朝時的江漢平原開發大都只限於西部江陵、公安、松滋、枝江和中北部石城(鍾祥)竟陵、安陸等地,東南部雖增設了幾個縣,仍少開發。如《南史》載:「梁魚弘爲湘東王鎭西司馬,述職西上,中道乏食,緣路采菱荷作飯給所部,於窮洲之上捕得數百獼猴,日暮以爲脯,以供酒食,比及江陵,資食復振」。甚至過了六百年以後南宋初陸游《入蜀記》,都還是「鄂州以西,陂澤深阻,虎狼出沒,未明而行,則挽卒多爲害」的淒涼景象。不過在西晉時南郡土地開辟和航運發展也帶來一定程度的繁榮。當時朝廷於江津...

  • 文章費力三十年 湖北老人栽柳成橋水布埡工程壩區附近年年大水年年栽留下一批中流砥柱成爲山民交通要道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8期  出版时间:2001-01-10
    关键字: 湖北省巴东县 向志信 栽柳成桥

    在湖北巴東的水布埡鎭的一位叫向志信的老人,用三十年的時間育成了座奇特的柳樹橋,這座柳樹橋位於清江水布埡工程壩區附近,橋長約十米,高四米,橫跨村中心的一條小溪上,橋的兩邊居住著八十戶土家族老百姓。培育這座柳樹的向志信老人今年已八十九歲。四十年前,老人看到溪水每到夏季洪水暴發,經常沖走過溪的村裡人,給溪兩邊的群衆生產生活造成不便,於是就生起了培育柳樹橋的念頭。開始,老人沿溪邊栽下了許多柳樹,年年發大水年年栽,終於留下了一批「中流砥柱」。柳樹還未長到一米高時,...

  • 文章抗日時期武漢淪陷區的敵偽政經設施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期  作者:陳中平  出版时间:1968-04-10
    关键字: 湖北省武汉市 敌伪政经设施 抗日战争

    走起路来,的确神气十足,和占领武汉的日本军人没有两样,只不过是没有武器而已。虽则如此,但宪佐的行为责任,还是由日本人负担的,这就违背日本政府「以华制华」的大原则了,正因如此,故与「宪佐」有同一作用,而行为责任却由汉奸们负担的伪军伪警就次第在沦陷中的武汉出现了。最先是伪「湖北省保安队」的成立,它是和伪「武汉特别市政府」同时粉墨登场的。指挥部设在武昌山前长街的原湖北省警务处,并在武昌的私立启黄中学旧址组织了「保安敎导总队」,作为训练保安队士兵的机构,另外在汉口又组织

  • 文章荆江地區經濟開發史概述(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6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2000-07-10
    关键字: 湖北省荆州市 历代政区沿革 经济开发史

    前言荆江一詞起源甚早,系指古荆州地域內的一段長江而言,如《宋書·何尙之傳》載其議曰:「夏口(今武昌)在荆江之中,正對沔口(今漢口)。」不是今天地理敎科書所言荆江,僅指枝江虎牙山與對岸枝城荆門山以下至監利觀音洲與對岸岳陽城陵磯而言,故本文定名的荆江大致以今天荆州地區所轄長江兩岸各縣市爲基礎,結合歷代相類行政區劃所轄區域而言,遠者上起巫山,下迄漢陽(州陵);近者上起枝江枝城之間下迄洪湖;漢水流域上起鍾祥市沿京山、天門、潛江而止於仙桃市。茲將歷代政區沿革表列如...

  • 文章湖北水利槪述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期  作者:高淩美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湖北省 地形与气候概述 防洪与水利工程

    上游三十五公里,北为湖北省境,南为江西省境)等。对于沙洲整理之方法,不外二途。其一为施设整治工程,利用水之冲刷力,在低水位时,发现洲滩之处,束流归一,使增加流速以洗沙。其一为借机械之力,疏濬河床。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所拟之沙滩整理计划,湖北境内方处沙滩整理费,约需银元三千二百余万元。将来筹有经费时,可逐走择要实施也。⑸分流分流者,即将河道内一部份洪水流量,于某一定地点,引入另一支流,以减少干流之洪水量,即所谓泄洪是也。此支流仍应以堤工保护,迨至下游某一相当

  • 文章荆江地區經濟開發史槪述(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7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2000-10-10
    关键字: 湖北省荆州市 地形变化 人口因素 经济开发史

    秦漢時期秦兵陷郢後,楚人曾反攻,約二十年後方定局。據《史記》及注與《漢書·地理志》及注以及《輿地紀勝》及注等記載,秦即紀郢建立南郡,修馳道自咸陽以達,於郢城置郢縣,於今江陵西北及枝江置江陽縣(見《括地志》)後更名江陵,西漢析置枝江縣。西楚霸王項羽封共敖爲臨江王,都南郡,劉邦滅共尉建臨江郡,郡治即紀南城,當時城中人口據高後二年(前一八六年)南郡大水,漂沒二千餘家;八年又大水,漂沒六千餘家看來,居民可能不下萬人。鳳凰山一六七、一六八號西漢墓出土銅、鐵、玉、陶...

  • 文章荆江地區經濟開發史概述(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9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湖北省荆州市 经济开发史 水利交通优势

    等等。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荆沙开始用电灯照明。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湖北省第一条公路—襄沙公路通车。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年)九月沙市棉花打包厂建成投产。十一月中国航空公司在沙市二郎门开辟水上飞机场。在此前后,碾米、纺纱、面粉、机修等小规模机器生产的工业和邮递、电报、电话、银行业、货栈业……都逐步适应需要发展起来。不过在同时期由于帝国主义不断入侵,内战频频不已,灾荒相继,农村破产,城市手工业一蹶不振,荆庄大布倒庄,民间旧式纺织绝迹,丝织只剩下制花线、清水

  • 文章湖北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0期  作者:本刊選輯  出版时间:2011-07-10
    关键字: 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 普查结果及特点 两岸人口对比

    文◎本刊选辑(注:湖北全省常住人口分布图(荆楚网))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与湖北省统计局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公布湖北省人口普查结果,湖北省人口总数排名:为全大陆第九位。湖北省调查结果截至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一日零时,湖北全省常住人口五千七百二十三万七千七百四十人;户籍人口为六千一百七十五万九千七百廿万人,与二〇〇〇年底统计的户籍人口相比,增长百分之四点零四。湖北省人口在五百万人以上的有四个地区,依次为武汉市、黄冈市、荆州市、襄阳市。以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