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淮河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導淮入海完成·上億居民受惠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淮河 入海水道 治理防洪 立交涵洞

    据新华社报导:八百多年前被黄河南侵夺去入海口的淮河将重新开凿入海水道,这条全长一百六十四公里,宽七百五十公尺,深四公尺的水道,目前正积极施工中,工程区内六万多人正陆续迁离故居。原属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全长约一千公里,流域面积二十七万平方公里。自黄河夺淮后,留下中游梗阻、洪泽湖阻水和入海通道不畅三大恶果,并成为中国灾害最频繁的河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曹为民说,失去入海口是淮河灾情逆转的关键之一,且淮河洪水基本上是汇入长江,当洪水较大时,入

  • 文章河南省河川略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萬良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河流 黄河 淮河 卫河 白河

    济水,为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发生的地理现象;易言之:南河最初东注沇水(济水),为沇水西侧支流,之后,或因南河流水量逐渐增大,冲力强,穿过沇水,直向东北流入海,因此沇水上源,反为南(黄)河北岸支流。今日发源济源县境的老蟒河,十分类似古济水的上游。由此例说,济水源出黄河以北,方属合理;亦符合禹贡九州图所示的济水分布现象。金章宗明昌五年(一一九四),黄河改道分流:一支经泗水故道入淮;一支经山东北清河(济水故道)入海。元代至元年间,黄河又改道,南经淮河入海。但到清文宗

  • 文章导淮程序先宜注意淮河历史地理说帖(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7期  作者:張謇  出版时间:1963-07-25
    关键字: 淮河 改道入海 历史地理

    張謇遺作甲、復淮沂泗三故道而使入海:故道者,楊莊以下之廢黄河,卽最初淮也,河漕甚寬,可容納積流,其利一;河堤甚高,因其舊制而修繕之,不必興巨工,其利二;如嫌雲梯關下灘長路遠,亦可從六套北隄,循太平河而東,由套子口入海,其利三;或並分由灌河口入海,亦爲便捷,其利四;濬張引洪澤湖平漫之水,北出淸口。會中運沂泗之水以入海,使洪澤湖涸出爲田,其利五。乙、定沂泗沭入海之支路:淮水本幹在淸口以下,其淸口以上,今名運河,實則泗水之舊路,其流量本多,沂在泗東,沭又在沂東...

  • 文章导淮程序先宜注重淮河历史地理说帖(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張謇  出版时间:1963-05-25
    关键字: 淮河治理 历史地理 治理方案

    按本文,为张啬庵师,于民国三年夏,写供美国工程师锡伯德等,勘视淮河时作参考。把我四千年来,淮河利害之历史,与卅余万方里内,淮河利害相因之地理,详述无遗;从而指示,淮、沂、泗、沭宜从何宣泄入海,又宜在何处分流,何处合流,使相资而不相犯。更主张使淮与河画分,复古代二渎之旧,承受上流之水;本七分入海,三分归江的原则,宣泄下流之水,以期转病为利,堪称定论。中国淮河之历史既久、地理之更变亦极复杂,古图散失,取证无从,读者倘能循斯篇主旨与沈百先先生所谈江苏水利问题

  • 文章孫中山先生的治淮思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乾之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孙中山 《建国方略》 治理淮河 治淮方案 水污染

    ●引言淮河古又称淮水,「淮」字拆开来看是「水佳」的意思。「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熟,天下足」,流传至今的民谣,见证了淮河两岸曾经拥有的美丽富饶。但是,自十二世纪初开始,黄河夺淮长达七百多年,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从此,淮河乃以频繁的灾害示人。据考证,黄河夺淮时期,从一一九四年至一八五五年的六百六十一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二百六十八次,平均二点五年发生一次。黄河北徙后,从一八五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九十四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较大

  • 文章蕪湖長江大橋帶給浙皖二省新發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4期  作者:韓佐樑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长江大桥 淮河 大别山 黄山 九华山 轮渡 北煤 南运 旅游

    一、概述安徽省简称皖,长江和淮河分别在南北由西向东横贯;称之为淮北平原和皖中平原。全省面积一三万余平方千米,人口约六千万。有汉、回、畬各民族杂居。淮河在过去是多灾之河,自傅作义将军任水利部长,由「水利兵团」执行「治淮」任务后,淮河总算是澈底整治,现在很少发生水患。所以安徽省则能发展为农业大省。因气候关系,淮北平原以小麦、杂粮为主,已发展为商品粮、毛猪生产基地;长江淮河间的皖中平原属鱼米之鄕,以水稻、油菜为主;皖南(长江以南)为丘陵山区,有著名的大别山

  • 文章洪汛紀實 新沂河行洪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汪以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新沂河 治沂整沭工程 淮河大水 行洪纪实 五言诗

    新沂河是平地筑堆拦水式之地上河,西起络马湖,东入黄海,全长二五〇公里,为苏联专家设计的治沂整沭工程之一。河宽三·三公里,堆高六米,一九五三年峻工,经历年行洪,河床已高出平地。新沂河是季节河,汛期行洪,水退为田可种麦,但汛期早则不能收获。今年淮河大水,尽注洪泽湖,一时湖满情急,四处分流,其中一部分经大运河入络马湖,由沂河泄黄海,历时一个月,最大流量速为四三〇〇流量,创历史纪录。行洪高峰水势汹涌,险象环生,沿线民众,奋力保堆八昼夜,始化险为夷,特以五言诗记述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