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治理淮河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孫中山先生的治淮思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乾之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孙中山 《建国方略》 治理淮河 治淮方案 水污染

    洪涝灾害四十八次,平均一点九年发生一次。水旱灾害造成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居民田园淹没,妻子仳离,老弱转于沟壑,丁壮莫保残喘」的局面。同时,自然灾害又无情地破坏着人们生存的自然条件,使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本总统忝为公仆,实用疚心。」关心民众疾苦的孙中山先生重视江河的治理,在《建国方略》中就明确提出:「疏浚淮河为中国今日刻不容缓之问题」。他认眞探究了淮河水患的成因及其治理办法,提出了淮河水患防治构想,这些主张是其民生主义思想

  • 文章导淮程序先宜注重淮河历史地理说帖(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張謇  出版时间:1963-05-25
    关键字: 淮河治理 历史地理 治理方案

    按本文,为张啬庵师,于民国三年夏,写供美国工程师锡伯德等,勘视淮河时作参考。把我四千年来,淮河利害之历史,与卅余万方里内,淮河利害相因之地理,详述无遗;从而指示,淮、沂、泗、沭宜从何宣泄入海,又宜在何处分流,何处合流,使相资而不相犯。更主张使淮与河画分,复古代二渎之旧,承受上流之水;本七分入海,三分归江的原则,宣泄下流之水,以期转病为利,堪称定论。中国淮河之历史既久、地理之更变亦极复杂,古图散失,取证无从,读者倘能循斯篇主旨与沈百先先生所谈江苏水利问题

  • 文章導淮入海完成·上億居民受惠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淮河 入海水道 治理防洪 立交涵洞

    江水道左堤就会溃决成灾。据统计,最近二百年来,淮河流域共发生一百多次较大水灾,每次都有十个县市和上千个城镇沦为泽国,受灾人口多达数千万。淮河是中国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淮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王玉太表示,这条新挖的水道西起洪泽湖,东至黄海,全长一百六十四公里,并采百年防洪频率的设计施工标准,将可造福两岸一亿五千多万居民。新水道位于旧道以南约十公里,和原有的苏北灌概总渠道平行,水道取直线设计,中途和京杭大运河相交,专家在此设计一个亚洲最大的立交涵洞,届时淮河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