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明代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阳城明代砥洎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郭天林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明代砥洎城 山城格局 明代建筑

    华北地区现存尙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砥洎城,位于阳城县城东十三公里处的润城鎭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寨上,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鎭,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该城创始年代不详,但从明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山城一览」碑碣得知,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二十余米

  • 文章明代著名火器专家 赵士桢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5期  作者:俞光  出版时间:2002-10-01
    关键字: 明代 火器专家 赵士桢 《神器谱》

    赵士桢(约一五五二——一六一一),字常吉,号后湖,乐清北门人,我国明代著名的火器专家。他早年为太学生,书法「骨腾肉飞,声绝当世。」万历六年(一五七八年),偶因所写诗扇经宦官带入内廷,为神宗赏识,「以善书征,授鸿胪寺主簿。」。二十四年,他始升武英殿中书舍人,著有《用兵八害》、《神器谱》、《续神器谱》、《防虏车枪议》、《倭情屯田议》等。嘉靖年间,乐清屡有倭警。故他在《神器谱》中说「生长海滨,少经倭患」,「海事初起,即留心访求神器」,「深知神器之利,用之

  • 文章現存最早甘肅明朝糧倉開放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0、61期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古甘州明代粮仓 历史地位 旅游资源

    中央日报 九一、六、一中通社报导为拓展旅游资源,具有六百年历史的甘肃古甘州明代粮仓最近对外开放供游客观赏。据报导,古甘州明代粮仓坐落在甘肃张掖市,旧名「甘州仓」,俗名「大仓」。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一三九二年),占地面积约二万多平方公尺,可存储粮食七百七十万公斤。报导说,古甘州明代粮仓设计科学、建造精巧、坚固耐用,均为土木结构,具有防潮、防鼠、防虫害、防霉变的良好性能,成为目前中国大陆保存时间最长、最完整的古粮仓。

  • 文章明代军垦移民创建血肉长城始末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韓同文 出版时间:1996-03-20
    关键字: 明代 山东军垦移民 捻军 文德女中 抗德阻路运动

    堵截的包围圈中神祕地消失了。捻军所向披靡的力量源泉,来自人民羣众的舍命支援救助,山东军垦移民的作用尤为突出,明代军垦移民是反对满蒙统治的起义军后裔,代代相传,矢志不渝,虽在抗击倭寇和历次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同仇敌忾、协同淸军作战,但在内战中却完全站在太平军和捻军一边,不遗余力地支援人力和物力,提供情报,军垦移民信息灵通、情报准确、斗争经验丰富,且高瞻远瞩,是捻军信赖的高参,捻军也自信有夺权的实力,自知无建国良策,继续与淸军拼斗下去只能两败俱伤,给虎视眈眈的列强

  • 文章山西鹽業史(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山西盐业史 明代盐业 清代盐业 民国初年盐业 盐区介绍

    明代之山西盐业明承之后,对于盐业之管理,一切均循旧制。明之版图,东起辽海,西抵嘉峪,南至琼崖,北达云朔。产盐地区既广,盐之种类亦繁,有海盐、井盐、池盐、土盐之别。池盐产于河东、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土盐亦名鹻盐,产于晋北及开封。洪武初年,于诸产盐地,次第设官,以资管理。河东盐池,元代设四场。明代设东、西、中三场。解池于洪武时,岁产小引盐三十万四千引,合大引十五万二千引(注:明制大引四百斤,小引二百斤)。弘治时增八万引,合四万大引。万历中,又增廿万引,合十

  • 文章郑和与明代宣德青花瓷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1期  作者:張誠 出版时间:1991-12-25
    关键字: 郑和 明代宣德年间 青花瓷 郑和下西洋 海上贸易

    被誉为中国瑰宝的青花瓷,在持续生产的六、七百年中,一直是以精选钴土矿制成的「青料」彩绘着色,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青花艺术,对世界陶瓷装饰艺术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曾有人想把我国盛产青花瓷的年代,定名为「青花文化」,这不无一定道理。青花是从釉下黑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远在宋代即已出现,到元代已趋成熟,明、清两代获得很高的造诣和发展。明代宣德青花是我国青花最突出的代表,沉稳的色调加上豪迈雄健的笔意,为历代青花所不及。后世虽刻意模仿,然与宣德作品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