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禹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雄姿丽影大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蕭雲西·李文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禹 神柏谷 大禹渡电灌站 工程特点

    仲夏五月,风和日丽,我们一行七人前往思慕已久的大禹渡游览。出芮城县,向东南行约五公里,疾行的汽车嘎然而止,只见在高高的山崖之巅,有一株径粗三米许之古柏,苍劲挺拔。相传公元前二一〇〇年,大禹治水时曾歇息于此树下。从这里观察黄河水势,并由此乘舟东渡凿开三门峡引水归道,大禹渡之名便由此而生。那棵古柏被誉之为「神柏」,古柏下的山沟,取名为「神柏谷」。汽车沿着陡峭险峻的山路盘旋而下,从车窗俯身鸟瞰,奔腾湍急的黄河和大禹渡的雄姿丽影尽收眼底。古老的渡口,虽不

  • 文章夏禹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胡春霖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大禹治水 生平功绩 善政养民

    禹以平水土有功,受舜禪,踐天子位,定都於安邑,安邑,即今山西安邑縣也。禹聞善言則拜,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當舜舉禹而使續父鯀之業,禹乃擢伯益后稷爲輔,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敷土,行山表木。興徒敷土,即大起民夫,協力治水。行山表木,即測得水準,詳爲標誌。由此定高山大川,而五嶽四瀆,遂永留山川綱紀矣。禹初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輦,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

  • 文章(鄉情報導)黃河明珠—三門峽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9期  作者:李永生提供 出版时间:1998-07-03
    关键字: 三门峡 黄河 大禹治水 自然资源

    相传大禹治水,用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因此而得名。三门峡所在的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崛起了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三门峡市。三门峡市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和丰富的资源为特点的这一「古都新市」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的一颗明珠。优越的地理环境三门峡市辖三县(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二市(灵宝市、议马市)、一区(湖滨区),总面积一〇、四九六

  • 文章古今水利歷史掌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王宜忠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水利典故 史料研究 大禹治水 刘鹗年谱

    教授慧眼这一关,那就不得而知也。一、大禹治水此书,是一部水利史,据史书禹贡篇载:「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九州为:梁、雍、豫、徐、兖、青、冀、扬、荆,系以天然形势为分野。查九州中「雍州」之土原为上上,「扬州」之土为下下。数千年来,因为西北黄土高原,尤其是秦、晋及豫西一带,表土冲掉,童山濯濯,肥沃之地,变为贫瘠而泥沙下输,豫省首当其冲,亦首受其害,盖由来久矣。「扬州」原为卑湿多水之区,经历代列祖列宗胼手胝足,分别导入江、海,从此水有归宿,地不淹没,水道

  • 文章史料探疑 大禹治水究竟治了几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06-06-01
    关键字: 大禹治水 台湾水患 历史事迹

    最近台湾地区因两次台风侵袭,致使中南部淹水,桃园缺水,举国上下及媒体界,陷入如何治水的口水战之中,甚至有官员而因此下台。在此科学昌明且发达的现代,竟然对水患而束手无策,不禁令人兴时光倒流的感叹!中国上古时代,相传洪水为患,天下滔滔,民不聊生。帝尧时,命鲧治水无功,子禹继续治水,终于大功吿成。在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更为后人所称颂。现在有一个问题:大禹治水,究竟几年?笔者才识疏浅,仅能就己知的两种说法,加以探讨。读者中如有高见,敬请共同讨论并

  • 文章夏禹治水槪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壶口瀑布 大禹

    治水的重要性古代人为改善生活,常是从高原地带向河流冲积地带及有水可用的地方移动,夏王朝就是经过黄帝至尧舜禹诸代人的移动来到黄河中流的山西西南地墟上。他们和世界上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一样,是在不断与水害作奋斗,战胜水患,获得水利前进的。从唐尧虞舜至大禹时,水患严重威胁着人民生活,当务之急,是治理洪水。帝尧至夏禹就肩负著治水的任务,大禹治水闻名天下。《孟子·滕文公》中记:「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氾滥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顾颉刚先生

  • 文章百湖之縣——東海縣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水易  出版时间:2005-06-01
    关键字: 百湖之县 东海县介绍 历史故事 大禹治水

    水库和大石埠水库。而水库库容在零点一亿立方米以下的水库更多达四十五座,其中石榴鎭讲习水库、安峰鎭小山庄水库则是我县建成最早的两座小型水库。众多的水库,通过沟渠连接,形成了一张通畅的水运网,眞正做到了旱时蓄水,涝时畅排,解决了农民靠天吃饭的问题,并使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收入连年增加。然而,在很久以前,东海县却因水患使百姓连年遭殃。有一个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东海。很久很久以前,现在的东海大地尙在大海之中,羽山、磨山、房山等大山则是茫茫大海中的岛屿,后历经变迁

  • 文章尙古天子居山爲三晋古都特盛之成因——拜讀喬家才前輩著「汾河」用述山西之地緣特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6期  作者:劉師古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乔家才 《汾河志》 山西古都 相关记载 三代遗迹 天子居山 三晋古都盛因 大禹治水

    通典」史识卓绝,为一代信史。此处「又自」一词,深堪注意。所谓「河北」,乃指今日的山西,而「书序」云有「五迁」(详见「大陆杂志」十卷八期赵铁寒「说殷商亳及成汤以后之五迁」一文)、「八迁」之说,那即说商殷早期,从黄河北岸的山西,搬家到黄河南岸,前后最少有五次到八次之多。理由为何?今已未可考辨。然大体上与黄河水文流变的情形,关系极大。而汾河下游,注入黄河之地区变化,在大禹治水之后的几百年间,又不同于今日形势,恐怕沧桑变化更大。而这些又不是今日史家所能说明真相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