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代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明窗數編在·長與物華新——李約瑟博士逝世周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3期  作者:胡中原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李约瑟 科学史 古代技术 纪念

    一发不收,五十年如一日地将全部精力奉献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在一九四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他受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顾问与英国科学代表团团长,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他不畏战争的艰难险阻,对中国转移到后方的三百多个科研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涉足十个省,行程超过了二万五千里。他亲自访问了数以千计的中国科学家。他对在生活与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仍然执著地从事科学研究的中国科学家寄予极大的同情与关注。为了冲破日寇对中国科技界的封锁,他特地将英国的六千七百七十五

  • 文章長安的佛寺與中外文化交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郗琳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佛寺 文化交流 长安 古代文化

    佛教传入我国将近两千年,对我国的学术思想、语言文学、建筑雕塑、绘画音乐以及天文、医药等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以后,经过吸收、融合,其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为十多个宗派。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派体系,与原有的儒学和道教文化互相渗透,形成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同步发展的时期,是超越秦、汉的一个高峯。隋、唐文化

  • 文章古代温州的城市和经济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1期  作者:陳牧野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温州 古代 城市发展 经济发展 农业 粮食 种植业

    繁荣的区域,所以时人邱迟说:"控山带海,利兼水陆,实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2]至南宋,由于京畿南移,温州的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宋元在此设市舶务(司),海外贸易的发展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入明虽受倭寇骚扰,但由于域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浙江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它"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3]在某种意义上说海上交通与海外贸易是其经济生命力的补给线。温州位于瓯江下游,是一个富饶的平原,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 文章温州古代商业历史概述(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2期  作者:章志誠 曹一寧 出版时间:2015-04-01
    关键字: 商业史 古代 温州 历史考究

    我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历史悠久。早在周文王时代,就出现”商贾易资“、”商之浅资“[1]、”关人易资“[2]和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定居[3]的记载。而温州商业的产生,比周文王时代晚得多。据史书记载:自汉惠帝三年(前一九二)驺摇被立为东海王、都东瓯后至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九月,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前的二〇六八年间,温州的商业发展经历了兴衰、曲折的过程。究其原因,它与人口的迁徙、社会经济发展起落密切相关,与战乱、生产力破坏密切相关,也与城乡商品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

  • 文章温州古代商业历史槪述(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3期  作者:章志誠 曹一寧 出版时间:2015-06-01
    关键字: 商业历史 古代 温州 历史考究

    元代,温州继两广、闽南之后推广双季稻,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此外,温州经济作物的生产,也有重大的突破[1]。大德十一年(一三〇七),温州路瑞安州民户吴瑞状告本州王同知”下乡体覆折收木棉,取受钞锭“[2]。税收中实行折收木棉,说明,这裏种植棉花可能已很普遍。而平阳海滨一带,种植棉花更广。陈高在《种橦花》诗中云:”炎方(今苍南县炎亭)有橦树,衣被代蚕桑,舍西得闲园,种之漫成行。苗生初夏时,料理晨夕忙,挥锄向烈日,洒汗成流浆。培根浇灌频,高者三尺强,鲜鲜绿

  • 文章中國古科技文物展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王蘭芬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台湾展览 文物介绍

    你知道古时候如何测量地震吗?你知道中国明朝时曾经有叫做「神火飞鸦」和「一窝蜂」的武器吗?你知道古时候的战车也像我们现在的计程车一样,会每走一里敲一下鼓吗?你想看看老祖先在四千六百年前所使用的铜刀和世界上第一本印刷出来的书吗?台湾博馆刻正展出的「天工开物——中国古科技文物展」,由大陆北京历史博物馆及许多其他单位共同提供了两百四十九件展品参与展览,文物超过三分之二,其中有六十件大陆一级古物。总归纳这些展品,共可分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十个专题——天文、造纸

  • 文章鼓聲、號角、長嘯、狼煙、馳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葉蒙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飞鸟传书 驰道 信息传递 古代交通

    我国老祖宗很早就懂得利用各种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来传递信息,像以鼓声、号角、长啸,将声音传至远处,或以烽火、狼烟,让远在百里外的人,可以看见,这些办法都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达到将信息以最快速度传到远处的目的。其中烽火并成为我国古代传递情报最快速的信号,远在西周之时,已经建有烽火台,设有专人看守。周幽王为了博取美人褒姒的一笑,还以点燃烽火寻开心,引来诸侯大军一场奔波,美人果然笑了,但却丢了大好江山,可见烽火对国防的影响多么大。保持情报灵通,自古以来

  • 文章晉國巨商——計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辛研 古代商业家 辅持勾践 生平事迹

    計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商業巨子,也是歷史上善於把軍事戰略、行兵技術運用於經商理財商場上的傑出人物。他幫助越王勾踐經商理財、富國強兵,終於打敗吳王夫差,復興越國,成爲歷史上著名的商業家。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代豪富,《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說:「昔者,越王勾踐困於會稽,乃用范蠡、計然。」計然,姓辛,名硏,字子文,號計然。吳越春秋謂之計倪。據《史記·集解》記述:「計然者,葵丘濮上人,其先晉之亡公子也。當南遊於越,范蠡師事之。「據此可知,計然祖籍晉國,先祖乃晉國貴族。作爲...

  • 文章古代文韬武略的富翁谈到贵州名贤华联辉治学经商致富济世之道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5期  作者:吳逸梅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华联辉 经商致富 古代先贤 名贤事略

    壹、前言一般人以为中国古代只是一个农业社会,工商业不发达,其实若以工业革命以前世界各文化相较,中国系属于极少数工商业最发达的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便已有国际性的大商人、大企业,雇用数以千计的职工、商人往来于数千里的中华大地上,从事大规模的商品交易,这种情况,至秦汉时期尤为发达,远为其他古代国家社会所不及。有鉴于斯,本文拟将古代的富人加以分类统计,并作分析,希望借此增进吾人对古代经济状况的了解,提供世人借镜。兹根据史记「货殖列传」与「平准书」及有关

  • 文章宋代四川交子考(上)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4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四川 交子 古代纸币 创行背景 民间发行

    一、最古紙幣交子爲宋代四川區域所通行之紙幣,眞宗朝始由政府正式定立此名。至徽宗大觀年間,更名曰錢引,然交子之名,仍亦沿用。其行使初限於四川一隅,其後復推行於若干區域。宋室南渡所發行之關子會子及金人所行之交鈔,均用其法。降及元明兩代所行之鈔或寶鈔等,亦濫觴於此。其在我國貨幣史上之地位,從可知矣。交子不僅爲我國最早流通之紙幣,亦爲世界最古之紙幣。近代紙幣之行使,始於一六九四年英國政府創設英蘭銀行而授以發行銀行券之特權,其後各國逐漸倣行。而四川行使之紙幣交子,...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