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业概况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拾穗(六〇)农业槪况——肥料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22期  出版时间:1978-11-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肥料 农田 农学

    六、秧草:因秧草所開之花小而色黃,故家鄕俗稱之謂金花菜,亦呼之謂盤歧頭或草頭。其莖臥地延伸,花形似蝶,其莢甚小,圓形若螺旋並有刺,家鄕隨處可見。惟有家野兩種。野生者最大約與大盤碟相若,莖葉較細,可以䥥刀挖囘,洗淨後切碎煮熟以喂牲畜。辭源所載之野苜蓿,卽屬於野生之盤歧頭,又曰南苜蓿者,可能卽是指由農家專事種植亦可謂之家生之秧草。(按苜蓿有南苜蓿北苜蓿之分)。苜蓿之所以有秧草之稱者,蓋因其可作秧苗之肥之故,此乃余想當然耳之推想。由於其可作秧苗之肥,故農家便適...

  • 文章故乡拾穗(十二)农业槪况——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09-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大豆 故乡拾穗 播种时间

    大豆一類之播種時間,在農曆之三月底,亦卽是元麥大麥見莠之期。農家在售年種麥時,卽決定了那幾塊田翌年種豆,凡是種元麥大麥不是散種而是塘種或條種(亦稱行種)之田,亦卽是種豆之田。農家在元麥大麥之田內除去最後一次草約十數天後,見元大麥芬薺時,農婦卽將家藏之豆種取出,將壞豆曁顆粒細小之豆以篩子篩掉或檢出,作最後一次之檢查。播種大豆之工具,必須兩種,一種名叫「星鏟」,一種名叫「豆籠」。「星鏟」之式樣與鏟乾土修田埂挖缺口用之鐵鍬一樣,同是以鐵製成,惟體積細小,鏟頭僅...

  • 文章故乡拾穗(三〇)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1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稻米 碾米 风车 舂米

    碾米時,首先將稻穀鋪於碾墩週圍之石板上,戽斗內也裝滿了稻穀,然後蒙住牛眼,套上犂丫,由牛拉動碾碡,沿碾墩循圓徑前走,碾碡則隨之沿碾墩斜鋪之石板面滾壓轉動,戽斗內之稻穀,則由下面所開之口下洩至碾板之上端,碾板上之稻穀,由於碾碡之滾壓,逐漸下落至碾槽內,在碾碡後面尙裝有一把無齒之拖把,正好將碾下尙未去殼之稻穀拖至碾槽底開口處下預置之笆斗內,負責看管碾坊之人,見笆斗有八分滿時,卽將之拉出倒入風車左上之木斗內,另換空笆斗放入。倒入風車內之穀粒,祗須搖動風扇,開啓...

  • 文章故乡拾穗(三五)农业槪况——杂粮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6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9-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杂粮 黍稷 黍稷秸

    在家鄕一般農民之心目中,除米、麥、黃豆三種爲主糧外,其餘均爲雜糧;所謂雜糧,不過是用以配搭於主糧之副食品而已,因此故雜糧之種植數量,亦極爲稀少,甚之有些雜糧,田地較少之農家根本不予種植,一方面當然是因無田可種,另方面雜糧不但是副食品,且亦難適應大衆之口胃。玆就記憶所及,將所謂家鄕農民所認爲之雜糧種植情形,略作簡介。黍稷兩字,家鄕之字面讀音爲ㄖㄐ,與國音之拼音同,但家鄕之語韻則爲ㄌㄐ(路鷄),與字音完全不一樣,當然這種土音方言之養成,由來已久,是無法變更的...

  • 文章故乡拾穗(十三)农业槪况——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4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11-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故乡拾穗 豌豆 豆类

    是醉心悦目,确亦魄销荡魂。豌豆是淀粉质,将之磨成粉,可作粉条粉皮凉粉等。豌豆炒咸菜吃稀粥亦极可口,油炸豌豆——椒盐豌豆下酒颇妙,既香酥又可口,家鄕农家有将豌豆以瓦罐煨烂加糖及猪油,吃时香而且甜,别有风味。(待续)更正启事:鄕讯第七十二期,故鄕拾穗(十二)农业槪况——豆、篇内「……星铲稍微向左旋转约十五度,……」应更正为……「星铲稍微『向右』旋转约十五度。」

  • 文章故乡拾穗(三一)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5-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稻米 籼米 糯米 大团子

    米之種類,家鄕大致僅分爲兩種,一爲籼米,一爲糯米,至於籼米與糯米之吃法,則各有不同。籼米爲家鄕農家之主食,乾飯有白飯,赤豆飯(加赤豆),菜飯(加菜油鹽等)。稀的有白粥、大麥粥、豇豆白粥,(豇豆有烏白兩種)綠豆白粥、菜粥(俗稱鹹粥加菜油鹽並加豆類或芋頭等),農曆臘月初八所吃之臘八粥,亦是以籼米煮成。籼米磨成之粉較粗,俗稱之爲米粯,可煮粥,謂之米籼粥,爲尙未痊癒病人之最佳食品,因其易於消化而富營養。米粯可做成糰子,煮於大麥粥內或稀的白粥內,米粯糰子有兩種,一...

  • 文章故乡拾穗(六三)农业槪况——水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28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农田 故乡 农业概况 水利 沟塘

    我北鄕沿孟河兩岸之各鄕鎭農田,由於溝塘及農田地形之高低不平關係,除臨近孟河邊之農田可由孟河引水灌漑外,其餘之農田,均靠溝塘平時之蓄水以灌漑。至於塘之名稱,則因地因形因姓或因事而各異其稱,如長溝、圓塘、彎溝、扁溝等便是因形狀而名者。如張家溝,李家塘等,便是因溝塘四週之田屬於姓張或姓李曁附近之村莊住戶姓氏爲張爲李而名之者。如孝溝上,節塘上,義灣塘等則是因事而名之者。不問是溝或塘,均須保持非常深且有出入水道。其所以能保持很深之故,是由於每年近溝塘邊農田之主人,...

  • 文章故乡拾穗(二九)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0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3-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稻谷 小砻 碾坊

    稻穀去殼後卽是大米,欲將之去殼成米之稻穀,必須經過多次曝晒非常乾燥而無絲毫水份存在者方可。鄕下農家試驗稻穀乾燥與否之方法,大致皆以兩手掌根,用力互搓稻穀,視去殼後之米粒是否是碎粒抑是整顆,卽能判定其乾燥之程度可否碾米了。或許有人難信藉兩掌根磨搓之力,能使稻穀之殼脫落而成米,殊不知農人之手掌與吾儕不事農工之手掌大不相同,農人由於經年累月整日之操作,其手掌之皮,均極粗厚,家鄕俗稱此厚皮爲「老繭」,其軔如革,其堅似鐵,用力磨搓稻穀使之去殼成米,却屬易事也。城市...

  • 文章故乡拾穗(六五)农业槪况——水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0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9-06-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水利 农田 科学原理

    灘裏之水利灌漑有一定之灌漑系統,與上鄕不同,上鄕有若干「靠天」田,灘裏則無。灘裏之田,俗稱之謂「圩田」,皆是由長江邊之蘆柴灘圍築而成,在圍築之時,卽有計劃的順着日積月累之長江引水水道而圍田築堤,是以該圩大都均以數字稱之爲一圩二圩三圩等,但亦有唐家圩、朱家圩或何家埭、張家埭等之稱。每一圩內之田,總在數百畝以上,視江邊沙灘面積於築圍時之大小而定。圩成長方形,若一「囘」字,中間整塊是低田,僅宜種植麥和稻,一年收成兩季,不適於種植其他任何穀類,低田之四週爲溝渠,...

  • 文章故乡拾穗(十三)农业槪况——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3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10-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故乡拾穗 蚕豆 蚕豆的吃法

    蠶豆亦係穀類植物,莖高約二尺許,葉柔而厚,狀若羹匙頭,面靑背白,春月開花,花冠如蝶形,白質有紫黑斑,結實成莢,可供食,以其成熟時間,適在養蠶之期,故名「蠶豆」,莖葉可作肥料,亦可飼養家畜。播種蠶豆之時間,家鄕大都是與小麥同時,卽隔年於播種小麥時,將蠶豆種仔攙入小麥仔內,播種於種小麥之田內,與小麥同時播種之蠶豆幼苗,同樣地須在田內度冰天雪地的寒冷冬天,惟雜於小麥田內播種之蠶豆爲數極微,因在小麥見莠之期,亦卽蠶豆實莢豐滿靑嫩可口可以採食之時,散種於小麥田內之...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