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作物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長江、三峽、大壩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遗址 农作物 发电 景色 工程

    输送。元、明、清三代的经济更是倚赖长江流域,向江浙和两湖征收的粮食,占全国粮额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经济重心起初在黄河流域,后来南迁到长江沿一带。这一带因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加上长江横贯东西,交通运输便利,所以农业、工业、商业都兴盛不衰。长江流域农业其中稻米是最主要的农作物。长江沿岸以南多水田,适合稻作。稻作的大量发展在六朝以后,唐宋之际尤其旺盛。唐朝以后,历代都把长江沿岸生产的稻米运到北京,作为官吏、军人等的薪饷。米的主要产地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

  • 文章長相思憶故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2期  作者:方剛生 出版时间:1975-02-28
    关键字: 故乡 浙江 气候 作物 交通

    之功。全凭劳力,一锄一铲挖掘,挖出之土石,作适当之运用。石块搬到外缘筑起石墙,泥土塡平地面。遇大岩石则以火攻,把岩石烧裂叩凿下来,或用自炼炸药爆破移走。田既辟成,再寻水源,把溪涧中涓涓细流筑沟渠引入田中,无使一滴漏失。觅地势适宜位置开池储水。有泉水冒露的地方,就把这股泉水导引上来灌漑这一片田。而后再找肥料。故鄕对作物施肥甚重视,古法造肥有三,一是积储动物尿粪及植物烧烬后之灰土,再掺入打过油之后的豆饼、油菜子饼等,搅拌腐化,一撮一撮安放在稻根。次是上山割取草木

  • 文章四川的農業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期  作者:周開慶 出版时间:1963-05-01
    关键字: 四川 农业生产 粮食作物 特用作物 产量统计

    有如下表:(单位:千市担)上表系根据民国三十六年行政院新闻局编印之「全国粮食槪况」编制,西康省产量一并计算在内。抗战期中,四川粮食作物生产情形,颇有调整。下表为民国三十六年四川主要产品产量:(单位:千市担)粮食作物中,又以稻谷及大小麦为主。本省稻谷产区,分布极广。川东稻谷多产之县,当推江津、綦江、忠县等处,除自给外,向有余力供给渝万。江北,巴县产稻亦丰,但以重庆需要之大,距自给之域向远。川南如宜宾、江安、长宁、南溪、泸县,合江各县,皆为有名产米区域,亦为渝万

  • 文章美美的洞頭紫菜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2期  作者:葉青青 出版时间:2015-04-01
    关键字: 紫菜田 故乡风景 农业 经济作物

    的哲思。他说传统紫菜长在海边潮间带石头上,随着海水潮来潮往漂荡,想像看是不是像一缕青丝、一束长发般飘逸柔美,加上它又有相当高的营养,所以就更受人青睐啦!为了增产就在海中架起竹架,留住那一股美也养出高经济作物,除了观光享受视觉的美,饱足了口腹与健康,也丰富了大伙荷包。潘老板说技术上是采来原生紫菜晒干、研磨(紫菜仍是活的,这也是它不死的来由)、敷于文蛤上培养、取下细胞、和绳子浸在一起让它依附在绳子上、挂到海水中等着它长大……。(照片取自网路)

  • 文章王友釗爲農業創造美好的明天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5期  出版时间:1984-11-01
    关键字: 王友钊 农业发展 作物结构 经济发展

    不断外流的农村劳力。可是,囿于短期内无法扩大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又如何来推广农机?鉴此,王友钊表示,今后的做法是辅导农民共同使用农机,推行共同经营,并配以作物制度统一化(如稻作专业区)及运销过程规模化(如果菜、毛猪共同运销)来提高生产及销售的效率,如此,将可「因应小农制而发挥大农效率」。在王友钊的脑海中,未来农业由于农力不断外移(预计九十年代农业劳动力将由目前约一百廿五万减至六十四万多人),届时,一门新兴行业—农业服务业将会应运而生,专以提供机械代耕、有效

  • 文章福建经济作物与茶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期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经济作物 历史考究

    福建位于闽浙丘陵,就农业分区而言,属「稻茶区」,农作物以稻作为主,应为两造式稻作区。不过,根据了解,这两造式稻作并不普遍,而茶的生产则十分兴盛,福建武夷茶早已闻名天下,就史家硏究,认为茶叶不但是十九世纪中叶,福建对外贸易之重要商品,同时,茶叶之栽培更进而能够改善福建农民生活以及解决人口压力。故经济作物的栽培,一直是福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色,这就历史文献记载,也可获得证据。宋史地理志列述福建的物产特别标列「银、铜、葛越之产,茶盐海物之饶」其中葛越、茶乃属

  • 文章经济作物谈乌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9期  作者:鄭競 出版时间:1995-09-10
    关键字: 经济作物 乌桕 工业价值

    烏桕是大㦸科落葉喬木,樹榦可高達十數丈不衰。春季抽芽,初芽褐紅色,葉作心圓形,漸茂漸綠。夏日開條形黃綠色小花,花謝後結成一公分許的綠色果實,每攝四、五粒不等。秋末經風凌霜欺,葉片由綠變紅,繼而變黃。至冬的北風緊烈,朔果也由綠成黑色外殼而裂開,黑殼與黃葉同時落盡,展現出一樹白色的桕子。桕樹在嵊新一帶農民都有種植,不論田邊地頭,塘岸草原,都可看到烏桕的樹跡。因桕子含有豐富的油質,對工業上有很大的經濟價値。其一是皂蠟原料:桕子的油質含有桕脂與焦油酸,不僅是做香...

  • 文章園藝·園藝

    来源期刊:《浦東》 第12期  作者:陸萱之 出版时间:1978-04-15
    关键字: 园艺系 大学 必修课 锄头 作物栽培 化学

    是难以形容的。园艺系是农学院里唯一的「花系」,女生奇多。使系里老师们甚感烦恼。因园艺系除了花卉外,果树、蔬菜亦为主要部门,另外还包括了园产品加工与造园。必修课「邪气」多,以作物栽培的基本理论为主,另外,化学也很重要。由于园艺系不分组,着重通才敎育,故不生产专家。但只要自己能立志,把握住那少数的选课机会,仍能在四年之中,在某方面获得专长的,像对造园有浓厚兴趣的我,虽然在其他方面是「鸦鸦乎」,但从小庭园的设计大风景区的规划,却仍有「一眼眼」心得。您家里若是打算建个

  • 文章改進家鄕農業之管見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7期  作者:李士璉 出版时间:1993-01-31
    关键字: 梅县 农业改革 水利建设 经济作物

    家鄕梅縣,山多田少,地瘠民貧,過去是靠僑匯接濟,四十多年來制度改變,僑匯銳減,眞是一窮二白,苦不堪言。爲了改善鄕親生活,作者建議,利用台灣已有成就,由個人做起,並先由簡單易行者做起。方法很簡單,只要鄕親們回鄕探親,帶些榖(菜)種回去種植,不要一斗幾升,只要信封帶半袋可能就會使梅縣生活改觀,由貧窮變富裕,這不是神話,讓作者先說個親身經歷的故事。筆者從事糖業工作,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日人留下來的蔗作,每甲土地(台灣土地以甲爲單位),要經十八個月,才能生產三...

  • 文章中江縣經濟槪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8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3-04-01
    关键字: 中江 经济概况 农业 特用作物 财政金融

    三十九。农作物主要产品产量,以民国三十三年为例,其数字如次:稻谷 八〇二、二九二市石玉米 四〇二、一四五市石甘藷 一四一、五八〇市担高梁 一〇六、一六五市石豆类 八八、四八八市石花生 二〇、二六八市石大麦 三四〇、九七四市石小麦 三八九、三四八市石葫荳 一四一、五八一市石以上粮食生产,以供本县需要,丰年勉可足用,一遇歉收之年,即感不足。三、特用作物本县特用作物,有棉花,蚕县,桐油等。以民国三十三年为例,棉花种植面积约计五八、九九二亩,总产量为一一、九七八担(以百斤为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