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伦理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坊美九十六天(下)

    来源期刊:《闽聲》 第11期  作者:曹捉光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伦理 经济 科学 文化遗产

    叁、美国民主政治的楷模不过,话又说回来,美国物质文明虽发展至极致,但因缺乏「精神文明」,人与人间的关系刻板机械,使人有「人间到处无温暖」的感觉,形成社会病态,最为显著的,有下面两点:一:伦理关系的淡薄—天妇、父母、子女间,常有凶杀事件发生,离婚事件叠出,家庭组织随时有崩溃的可能。儿童在物质享受方面虽佳,但因父母就业的缘故,疏于敎养,家庭温暖既少,造成太保太妹的猖獗,因此对中国城的少有不良少年,深致钦羨。有人认为美国是老年人的地狱,靑年人的战场,少年人

  • 文章(開卷有益)孫敎授的見解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7期  作者:高希均 出版时间:2005-02-10
    关键字: 书生报国 经济学出身 富而好礼 群我伦理 元智大学担任教授 伦理价值

    书生报国,初试啼声,即受到层峰的赏识,这使他走上了担任公职的不归路。他的有形的成就可以拿他出版的著作及重要职称来衡量;孙敎授眞正的贡献是鲜为人知的。他在舞台的幕后,在台湾经济成长的关键时刻,提出过很多重要的自由化政策与理念:包括所提出的「国际化、制度化、民营化」;在台湾转型时期,他又提出并推动「富而好礼」的社会、与「群我伦理」。即使在他担任公职期间,不论多忙,只要是他接受的演讲与答应的文章,都出自他自身的构思与手笔,这实在是难以坚持的自律。孙夫人常常形容:「晚饭

  • 文章我國商業文化·確優於西方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3期  作者:董志超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伦理 道德 商业文化 经营方法

    在改革開放十餘年來,溫州人的勤、敏、冒險精神,締造許多令人欽羡佳績,但內外風評卻毀譽參半,要建立今後溫州良好企業、商貿形象,必須要重新宏揚優良傳統文化;堅守誠信原則——「公平交易,童叟無欺,價廉物美,薄利多銷」,方能在劇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 文章溫州商業發展和活動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3期  作者:董志超 出版时间:1986-08-15
    关键字: 温州 商业发展 商业活动 人才培养 商业伦理与道德

    分析、辨其眞伪。以上所述如能融会贯通,擧一反三,足以适应一切。三、权能划分生财有道温州商业界也重视商业伦理与道德,大多商人均本着服务人群为己任,也秉持着大学上说的:「生财有大道」。生财的大道有四:⒈「生之者众」。提高生产力。2「食之者寡」。减少劳动力。⒊「为之者疾」。工作效率化。⒋「用之者舒」。开支合理化。能切实做到这四点,自然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销售能力。那末,「则财恒足矣」,也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温州商人又深受「永嘉之学」影响,在商业经营上步步踏实

  • 文章建立先进的经济伦理观(Economic Ethics)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鄧中堅  出版时间:1988-03-31
    关键字: 台湾地区 经济伦理观 疏散供销 集中财智 再生能源

    在此时期中,美国优惠关税之助益,当然不小。能源获得之稳定正常,亦著功绩。今后国外市场之供销,关系国内经济之盛衰,当日趋密切,是意料中事。苟能洞察世局,预筹方策,相机因应;则天下无难事,仅以管见所及,槪述于后。什么是经济的伦理伦理学是中国古圣周公的宗法制度所衍生,在中国已成为民族文化之特色。在我国社会中,任何事物,均应建立伦理观念,始可立千年不拔之根基。人伦如此,社会如此,经济亦何尝不如此。西方古代学者柏拉图(plato)也倡伦理学。但与中国传统的伦理

  • 文章論中國傳統文化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朱玖瑩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中国传统文化 科学技术 衣食住行 古代生物 伦理道德

    的历史,已五千年,像今天「暴殄天物」的情形,我们在五千年前就开始浪费,我们怎么还能立国于世界。我们自称地大物博,要谨愼记住,这份产业,皆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我们倘还不认眞去实行三民主义,赶紧贯彻伦理、民主、科学方法,囘复正德、利用厚生精神,像那些狂妄之徒,罔顾民众生活,追踪共产主义,武装竞赛,妄想以武力称霸世界,统制世界。也有一部份不肖子孙,追踪资本主义,鼓励消费,刺激生产,天天向绝路上前进,后有万年,何以向子孙交代。我们今天要特别提高警觉,倘各类动力中的废物

  • 文章(專載)力挽台灣頹局 再造政經奇蹟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5期  作者:孫運璿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社会病态 黄埔亲诚精神 伦理教育 加强两岸交流

    民不聊生,乃决黄埔建军,并特任先总统蒋公为黄埔军校首任校长,于民国十三年六月十五日中山先生亲临主持开学典礼,此实为一划时代盛事。自此爱国青年纷纷投入淬砺,成为「亲爱精诚」、「尽忠报国」革命军人,参与革命大业,历经东征、北伐统一、抗战、戡乱等阶段,出生入死,前仆后继,立下轰轰烈烈勋绩。为救国救民发挥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大无畏精神,运璿至为敬佩。如今虽已解甲归田,而出于黄埔,终身为黄埔人,必不忘「咨尔多士、为民前锋」校训,奉献心力,继续发扬光大。二、重建伦理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