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类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人类基因组完成工作框架图 中国参与序列测定杨焕明立下丰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衡之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杨焕明 人类基因组 科学 学术研究

    注:杨焕明博士接受温州传媒专访)六月廿六日由美、英、日、德、法及中国国家元首,在全球同时宣布——国际人类基因计划合作组,完成了人类性命蓝图——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美国总统柯林顿于白宫庆典中在感谢科学家时,特别提到中国——不止是他们的国家,强调了还有他们的科学家。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1%序列的测定,立下汗马功劳的杨焕明教授,他是我们温洲人,一九五二年生于乐清,一九七八年毕业于浙江杭州大学(现并入浙大)生命科学院,一九八八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 文章人类将来可活到一百八十岁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2期  出版时间:2003-10-10
    关键字: 人类寿命 健康长寿 超越限制

    活到一百八十岁科学家说不是梦有专家唱反调:人体设计撑不过120岁,长寿不是重点,健康才是问题想再活一百年吗?美国「未来世界协会」十九日在旧金山召开年会,未来学家指出,科学的进步将使人类寿命三级跳,不但活到五百岁不是梦,甚至永生也指日可待。蒙特克利州立大学企管教授佐伊说:「相信到二〇七五年时,人类寿命延长个几十年还算是保守估计。」新泽西医学院教授罗瑞亚在演说中指出,医界对细胞和基因的了解已有长足进步,加止奈米科技日新月异,未来人类一定可以超越目前的自然

  • 文章人类基因组中心的温州人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金輝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人类基因组 科学研究 国际测序 杨焕明 温州人

    七月里的一天,北京顺义空港工业园B区。尽管是星期天,四周静悄悄的。唯有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的大楼里,身穿荷绿色大褂的科技人员仍是紧张有序地工作著。你可别看这幢大楼并不高大,却已成了吸引世人关注的地方。人们把这里称之为破译「生命天书」的科学殿堂,令人敬仰。因为堪称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国际人类基因计划,中国接受的百分之一项目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而主持这项工作,从此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人类

  • 文章基因組中心困境 家鄉父老,雪中送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林少忠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人类基因组 科学研究 杨焕明 生物产业

    七月三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举行的嘉奖会上,一位温州嘉宾特别引人注目——他是被该中心破例邀请分享成功喜悦的乐清市市长陆光中(现以调任温州市城管局局长)。会上,杨焕明教授动情地向乐清市人民政府赠送了纪念品和「家乡父老,雪中送炭」八个大字。原来,在当初基因组中心资金匮乏而举步维艰之时,乐清市政府牵线搭桥,以科工贸合作方式,由一家企业向基因组中心注入一千一百万元科研经费,为基因研究助了一臂之力。事情还得从头说起。一九九八年八月杨焕明教授从

  • 文章考古學的發展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1期  作者:王祥第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人类历史 物种起源 地质 气候 考古学

    人类种族的迁徙、宗教改革、社会大变革等。对这些探索性的历史事件,如何使之复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若把争论未定的事物予以复原,制作出简要大纲,那更是枯燥无味。那么,对于发掘家,收藏家辛勤耐心所积累起来繁多的,孤立的材料,难道不能提炼出一些更全面的成果,更概括性的结论和原则吗?考古学家至少在某些部门的硏究中,曾经指出了朝着一个特定方向前进的趋势和发展,而这些趋势和发展是累积性的和进步性的。本书唯一目的,是要把不少于五万年以来曾起过作用的这些进步性的趋势中最

  • 文章電腦與科技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5期  作者:沈徑瞻  出版时间:2005-12-25
    关键字: 电脑 科学技术 发展历程 人类社会 影响

    电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伟大的科技革命,它把十八世纪两次工业革命所发展出来的工作机械、蒸气动力机、传动装置组成的生产系统,推向自动化和智慧化,不仅使人们的认识由分散到系统,由局部到整体,由微观到宏观,并提高了人类认自然,改进自然,控制自然的能力,而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人类社会融合为一体,一天天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科学家就不断地热心硏究电脑,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才宣吿硏发成功,是由美国

  • 文章垂暮年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鄒瀾倩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 人类寿命 垂暮年华 交通 不良习惯 散步 防衰老

    数年华,八十何曾老?因人类寿命,经过数次革命,逐渐延长。在史前时代一般人很难活到十八岁。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活到三十六岁的人并不多见。在二十世纪开始时,平均寿命不足五十岁。现已到了二十世纪末叶,因医药发达。活到八九十岁,甚至百岁的人,已属不少。宋词人张元干有句云:「天涯万理情怀恶,年华垂暮犹离索」。古人去国万里,离群索居要感到情怀恶劣,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现代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如今已不是闭关时代,重关叠障,五湖四海,我们都在畅行无阻,加以

  • 文章文明的省思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8期  作者:余瑞麟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人口过剩 人类进化过程 亚历山大图书馆 太空探索 生态环境研究

    一、地球人口亮起红灯据人口学会估计,地球上的人口将在七月七日届满五十亿人。全球人口在十二年前即达到四十亿人,而一直向五十亿人口迈进。五十亿将接近全球人口的负载上限,将有更多的人难以维持生存水平以上的食衣住行。人类由早期灵长类演化,脑容量大,学习力强,使得原始文化开始有了简单的形式;灵巧的手和视野重叠的双眼,更使牠们能使用和大量制造工具。基本上,正在使用这些技巧的灵长动物是在两千万年前首度在非洲出现后,逐渐分支出来的。也就是这一个支族开始站起身来,发挥智慧

  • 文章汾河與中原文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8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史前文化 汾河流域 中原文化 人类遗址 旧石器时代遗址、 合河文化 丁村文化

    前言这篇文章要探讨史前文化在汾河流域演进情形,所谓史前有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分。旧石器时代人类所用石器是打制的,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以渔猎采集为生,新石器时代进化到开始豢养家畜和耕种土地。在渔猎采集旧石器时代,食物来源不定,用于采集食物的人数与时间都很可观,也可以说,食物采集为人类生活活动的全部或至少也是绝大部分,且所采集食物不能长久保存。新石器时代,人类知道种植植物以收获粮食,也知道若干野兽的豢养,食物来源远为可靠,从事采集食物的人

  • 文章人类的根源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8期  作者:易平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人类起源 地球变迁 地质史时代 达尔文进化论 中国起源说

    人类是人的总称。人是最高等而有灵性的动物,尙书泰誓说:「唯人,万物之灵。」书经集传也说:「万物之性,惟人得其秀而灵,具四端,备万善,知觉独异于物。」但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是从那里来的呢?寻根觅源,就要向地球和生物的进化史迹来找答案了。㈠、地球和生物的变迁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近日的第三星,为人类万物生活、栖息、繁殖的场所。体形扁平椭圆,长直径一万二千七百五十六公里;面积五亿一千万平方公里。二十四小时自转一次为一日,三百六十五日五时四十八分四十八秒绕日一周为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