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工具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乘篼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1卷 第1期  作者:王果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乘兜 交通工具 民间习俗

    我有过两次乘兜的经验,那是因为往返的关系。在故鄕的山区裏,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兜,也就是竹制的轿子。一张细竹编的小型太师椅,两侧各绑一支粗竹竿作为轿架,顶上是用竹片编成长方形如竹蓆,狭的两头各捆在两条轿架上,就成了圆弧的蓬,以遮挡风雨与烈日。椅子前横放一小块狭长的木板,两端穿以藏绳缚在轿杆上作为踏脚用。前无轿帘,后无帐帷,异常简陋。因此,我虽只乘过两次,却能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裏。那时我大槪是十岁吧!记得还在小学读书。有一天日本飞机突然来轰炸,吓得全城的人

  • 文章西安交通工具的变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7期  作者:馬登崧  出版时间:1993-05-20
    关键字: 西安 交通工具 人力车 汽车

    一、前言西安—古称长安。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周、秦、汉、隋、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长达一千余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古城,也是西至罗马「丝绸之路」的起点。尤其汉、唐之时为盛;当时京都长安,已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素有「西罗马」,「东长安」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四大需要;道路交通是「行」的一环,不仅供人行走,也需要交通工具运输。尤其城市中人数众多,必须要你来我往,物资补给,商品运输,送达文书,调动军队,交往外邦等

  • 文章膠濟鐵路雜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趙建修 出版时间:1978-06-20
    关键字: 膠濟 鐵路 交通工具

    前读山东文献交通界元老鄕先辈孙丙炎先生大作,引发无限感触。仅就胶济铁路而言,若干琐杂回忆,重现眼前。尤以吾于三十七年秋,执敎员林中学,授地理课,学生询问大陆有无火车,斯时年已三十有二,冲劲犹强,愤日人之奴化敎育,必慌言我国之落后,交通工具之原始,非走路即骑驴,否则何有此问。吾立即讲解铁路里程,行政效率,标准轨距,火车设备(当时正为京沪路试办冷气飞快车之际)。妙语如珠,言之凿凿,有声有色,致使一班四十人之七十九只惊异眼睛(内有一生为独眼)视我,继而颔首

  • 文章溫州滿街”菲亞特”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李盛仙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汽车 交通工具 白鹿城

    拥有四千多辆菲亚特。现在市区人口六十万,平均一百五十人就有一辆出租车,密度居全国之首。全国的“菲亚特”有一半在温州。据统计,全市主要街道每十秒即通过一辆。它已成为温州市民出门办事、访亲会友、接送宾客、洽谈生意等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菲亚特”出租车是温州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社会交通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到温州经商者络绎不绝,但以前乘车不方便,公共汽车也少。温州市政府鼓励个体户发展社会交通,方便了群众。如今,微型“菲亚特”遍布温州,实行全天候流动营运服务

  • 文章黃河上的筏子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3期  作者:張尚瀛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黄河筏子 交通工具 筏户禁忌

    起来。由后臀部割开,用利刃慢慢剥至头部为止。必须把肌肉与皮肤剥离,若划破皮肤则作废。以秋冬两季宰杀的牛、羊制成革囊为佳。2.宰剥下来的牛、羊皮胎,仍保持毛在外的形状,灌入适量的温水,放置地面,过一二日,就地用脚踩、踢揉动,三五日后,试毛可脱离时,将毛拔净,便成了原皮胎。3.用拔去毛的牛、羊皮胎,把臀及后腿这半截末梢尾部切割弃之,在其周围以尖刀戳以适当短距离的小孔眼,再以竹竿削成的两头尖竹签,依所戳之圆孔,从中贯穿在一起,用细麻绳在集中点处,以棱形扎结实,使毫不

  • 文章九江牯嶺挑力兌換劵、代用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丁張弓良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 交通工具 挑力 兑换券 代用券

    自九江至牯岭,必需先至莲花洞,约廿四华里,再上牯岭又有十六华里,以前的交通工具并不发达,多数是步行或以人工挑力送货,亦因人工便宜,而且可准时将货送到,因此健壮的男士,多以挑力或抬轿(俗称轿夫)为生。虽然无劳工公会组织,都以地区划分界限,管制严格,信用特佳而可靠,不论货物或行李交由各区运输,绝无半点遗失或短少,因此在牯岭的商店、旅馆、酒楼,都依靠这些劳工挑货上牯岭,而这些货当然比其他地区较贵。而各商店为方便付挑力费起见,就印制各种铜元兑换券和代用券,并说

  • 文章故乡的交通工具大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交通工具 故乡建设 交通发展

    这种三轮车,需要两个人,一个人专门驾驶,另一人专门收钱,忙得不亦乐乎,看样子是苦一点,可是现在他们都是大财东,新的十万元户,越来越多了。(看图六)故鄕的中型巴士很多,也是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停在马路边,招呼客人上车,坐满客人,大约有十五、六个位子,上了十个人就开车走在路上,随时可以载客,祗要客人在路边一招手,马上会让你上车,没有班次,川流不息的来来去去,从新浦到连云港,只要三块钱,新浦到灌云只要四块钱,非常方便。至于搬运货物方面,除了货运汽车外,大平车和小平

  • 文章説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1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7-09-01
    关键字: 川中交通 成渝铁路 赶溜溜场 天府煤矿公司 旱路交通工具 水路交通工具

    里之间,甲场逢一四七,乙场逢二五八,丙场逢三六九,于是做小生意之人,天天赶场,无论下船起旱,多半是两头黑。所以栈房对联是:「未晚先投二十八,鸡鸣早看三十三。」披星戴月,沐雨栉风,商人有过于农人。无论走长路,赶溜溜场,所谓行旅之人,每天要住客栈,栈房么师,都很「落教」。临睡前洗澡水,洗脚水预备周到。天才发鱼肚白,便满栈房里喊叫:「楼上楼下的客伙,天亮了,洗脸水烧好了,抬甑子了」。等于军队中的号兵吹起床号。旱路交通工具,有马、轿子、滑竿。骑马属于一二日短程,跟马伕

  • 文章猶憶甌江舴艋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3期  作者:王治文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瓯江 舴艋舟 交通工具 金温铁路

    月前与数友人旅游金华。这是我第一次乘坐金温铁路,车启动后,谈笑间就到了丽水站,看看手表,才过了两小时十五分钟,我惊叹道:「当年从温州到丽水需走三天两夜啊!」这一声惊叹把我自己的思潮如电影一样,拉回到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黑白镜头」。那是四十年代的中期,当时我供职丽水电信局,每年总得要回家几次,而交通工具只有一条水路:乘坐瓯江的舴艋舟。从温州去丽水是逆流,要三天两夜,而回来是顺流也得两天一夜的时间。上去时,几十只舴艋舟纵横联贯,著在温州安澜码头由一只小火轮一直

  • 文章北平的獨輪車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不非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北平 独轮车 交通工具 水车 粪车

    如果你告诉一个没有出过北平城的「老北平」说,在华北一带,载人载货的交通工具,多用独轮车,他会不相信,因为他看到过的独轮车,不是运水,便是运粪。在民国初年,虽然有了自来水厂,自来水的使用,并不普遍,住户用水,要靠「倒水的」替你每天送水来。这「倒水的」也是一行,这一行人淸一色都是山东大汉,每人占据一个地区,供给这一区住户的用水,别人是不能侵占的。万一你得罪了他,你只有自己去井边担水,没有人肯来为你送水。不过这些山东大汉,都是和和气气的,与每一家相处都很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