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村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吾鄕土路上的載重運輸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趙培遠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载重运输 乡村土路 独轮小车 双轮大车 土牛

    在鄕村土路上,常見的載重工具,有獨輪小車,和雙輪大車,不論什麼車輛,都要用牛驢牽引或騾馬拖拉。除了普通日用物資,都可裝車搬運,分批輸送外,對於那些體積龐大,裝卸困難,旣不能支解,也無法容放的超重物體,還有一種特殊運輸工具,叫做土牛。構造雖極簡單,行動也很拙笨,但是它的承重本領,卻超乎一般人的想像之外。茲就所見,分述於下:一、獨輪小車:這種車字又分「單把子」和「二把手」兩種。單把子車除了行商小販,或輕便搬遷,不超過三兩百斤,可以一人駕駛,獨來獨往,也可成羣...

  • 文章清初新安縣水陸交通道路之探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蕭國鈞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深圳历史 水陆交通 建置沿革 乡村分布

    「(东)晋咸和六年分南海,立东官郡,领县六,首宝安。…(唐)至德二年,改宝安为东莞县。」[2]宋高宗绍兴年间,分东莞县之香山鎭立为香山县,阮元「广东通志」载:「宋绍兴三十二年分置香山县,属广州。」[3]及明神宗万历元年,复分东莞县南部沿海各地,立新安县,阮元「广东通志」载:「明洪武二十七年,置东莞守御千户所,属南海衞。万历元年改置新安县,属广州府。」[4]淸初沿海迁界,把新安并入东莞,复界后又复置新安县,从此以后,古代之宝安县遂分置为三县矣。嘉庆「新安县志」载

  • 文章我的從政生活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3期  作者:金惠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教育 乡村 教官 考核 县长

    奉命考察地方教育与乡村建设讲到我的从政,应从我任安徽省无为县教育局长时说起,因为我任职的成绩,经省、部督学先后莅县视察评定,均为全省六十一县之冠。及奉省府命令,派赴京、沪、苏、浙、鲁、冀、豫七省市考察地方教育与乡村建设。所到之处,都是以政教合一,推行地方自治,组织民众,训练民众,使能自觉自动的共同解决社会,政治与经济问题。因为民国以来,内乱外患交相煎迫,建设未遑,民困特甚。尤以人口逐年增加,生产事业反形萎缩,以致食之者众,生之者寡,连年农产低落造成粮食

  • 文章吾村之大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張周朔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乡村建设 水利设施 故乡怀念

    一、引言靈寶以天然形勢,分爲東、西二原,中有澗河自南迤邐而下,流入黃河。在東原原頭有個「官庄原村」,與西原原頭上之函谷關,恰成犄角對峙之勢。多少世紀以來,這村與我諸多廣大農村一樣,默默地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之華族子孫。惟有一事,却是殊異尋常,在余足跡所及之大陸諸省中,尙從未之見,此事卽其吃水之艱難。故縣境內有一古老諺語以形容其事:「官庄原,水艱難,唾沫洗臉不要錢。」然究如何難法,試由大井談起二、井深五十五丈話說此村有三百多戶人家,井分兩種,一爲旱井,一爲大井...

  • 文章醫療史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医院建设 乡村经济 慈善事业

    海屬新浦公立醫院·張彦忠·海屬新浦公立醫院的前身,係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春日本侵佔新浦後建立的「同仁會醫院」。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由江蘇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接收,改建爲海屬新浦公立醫院。改建完成後,聘請海、贛、沭、灌四縣參議長和地方士紳組成董事會,推舉何孝先(贛楡縣縣長)爲會長。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二月一日,新浦公立醫院正式宣布成立。專員夏鼎文擔任名譽院長,並聘請日本九洲帝國大學醫學博士路忠平,及德國漢堡大學醫學博士劉一麟擔...

  • 文章武進成爲「中國最佳鄕村旅遊目的地」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6期  出版时间:2011-03-20
    关键字: 武进 乡村旅游 高峰论坛 旅游产业 旅游品牌

    近日在京舉辦首屆中國鄕村旅遊高峰論壇曁「金種子」鄕村旅遊目的地頒獎盛典上,武進和江西婺源縣等被評爲「中國最佳鄕村旅遊目的地」。武進副區長蔣鋒作爲代表出席頒獎盛典並進行主題演講,向在京的二十餘家新聞媒體和旅行社宣傳推介「花都水城,浪漫武進」。武進區在大力發展傳統旅遊產業的同時,借助「魚米之鄕」、「花木之鄕」的豐富資源,打造了洛陽農家採摘遊、牟家鄕村休閑遊、嘉澤花木觀光遊、濱湖親水生態遊,楊橋古鎭民俗遊等鄕村旅遊品牌。到二〇一〇年,武進共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 文章八二年返鄕見聞紀要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98期  作者:瞿時耕  出版时间:1993-08-10
    关键字: 返乡见闻 养蚌 乡村企业 养殖副业 农村生涯

    「養珠」之風在家鄉家鄕農村,寄望於「副業」。三十至七十年代,全縣農村副業在「養蜂」,養蜂戶達二千多戶四千多人,出外放蜂達六萬多箱,因此養蜂起家不乏其人,造了二開間二層樓房遍及各鄕,使生活與居住環境大大改善,實爲鄕人克勤克儉得來的代價。但因蜂蜜巿場起變化,收益不理想,此種放蜂遊牧民族,是年輕能耐勞苦的人才可幹得了。一九七九年後,農村副業目標有了改變,鑒於二千多年前,就有河蚌養殖珍珠的紀載,蚌不僅能生產珍珠,蚌肉可食或作家禽、魚類飼料,蚌殼可製作珍珠核、貝雕...

  • 文章鄒平縣縣政改革實驗工作憶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孟憲藴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邹平县 县政改革实验工作 户口管理 经费运用 乡村学校

    引言記得那是民國二十年的暑假,那時我正在家鄕擔任完全小學敎員。年靑人敎書,在心理上總覺着有些不太適合。學校一放暑假,就馬上跑到縣城(臨沂)裏去找同學們,去商量如何消磨這漫長的假期。當時就有位同學提議投考山東鄕村建設硏究院,大家碰碰運氣,也好脫離這枯燥無味的敎書生涯。同學們聽了都非常贊同這個建議,第二天一早大家就準備去報名。這時負責主辦考試的人員中,有一位就是我們縣裏「徐氏三傑」之一的徐中晟先生,他們兄弟三人,長兄出任瀋陽高等法院院長多年,三弟是魯西北的一...

  • 文章常憶故園大柳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劉有銓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云台山 家乡风景 农业生产 大柳林 乡村生活

    雲臺山一向被稱之爲『蘇北大平原王冠上的寶石』,絕非虛譽;因爲那裏交通發達,水甘土肥,物產富饒;冬不酷寒,夏無嚴暑;山靑水秀,四季分明;尤其故鄕隔村,位在南雲臺北麓,阡陌縱橫,雞犬相聞,鄰里相接,在農業社會裏,可算得最富裕的魚米之鄕,家給人足,豐腴富厚,人人敦親睦鄰,以耕讀傳家,閭閻和洽,守望相助,宵小盜賊匿跡,一向被人稱之爲世外桃源的勝境!余家世居隔村,承先人德澤,良田數十頃,富甲鄕里,先祖父更持家有道,經營貨殖,頗饒豐餘,大部分土地分置佃農耕作,而山場...

  • 文章桂林村獲評江蘇最美鄕村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8期  出版时间:2013-03-25
    关键字: 桂林村 江苏最美乡村 绿色产业基地 绿化覆盖率 天目湖

    由省文明辦、農工辦等部門和單位聯合開展的「江蘇最美鄕村」評選日前揭曉。全省二十個村摘得首屆「江蘇最美鄕村」桂冠。溧陽市天目湖鎭桂林村榜上有名,是常州市唯一獲得此殊榮的村莊。位於國家四A景區天目湖畔的桂林村,通過幾十年建設,分別獲得了「國家級生態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和「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村」三個國家級榮譽。由於合理利用了天目湖畔的景區優勢,桂林村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全村已形成有機農業生產基地四〇〇〇畝,擁有旅遊農莊十餘家,其中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一...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