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鹅湖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八十憶雙親(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63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75-01-20
    关键字: 母亲 七房桥 素书堂

    男。平均三年必一育。四女惟先长姊存,五男留得四人。先父先母,温温相守二十六年,闺门之内,相敬如宾,绝不闻有小争吵。然先父忙于外,先母忙于内,虽各爱其子女,乃绝少举家欢欣同乐之日。余所记忆者仅有两次。时已迁居荡口鎭。一次値某年端午,鎭人大为龙舟之戏,有远自苏州来者。先父亦雇一舟,举家同往观。列队四五十舟,鎭人排先父乘舟为第一号,紧随龙舟后。龙舟高四五层,宛如重楼叠阁。入夜,灯火照空,锣鼓丝竹喧天。自鎭外之肫荡,亦名鹅湖,蜿蜒驶入鎭上。两岸环观者,空鎭而出

  • 文章江右文化圣地——鹅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3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8-11-01
    关键字: 江村窑遗址 鹅湖之会 江右文化圣地

    武夷山下,信水河畔,龙、虎、狮、象,鹅湖竞秀。巃嵷翠巍,历几万峰,赤石丛生,岩水瀑布。汉晋属闽粤,唐置县。襟喉八闽,控带两浙。晚唐诗人王驾一首社日诗曰:「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腌扉,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充分描绘了当时鹅湖山下一带富庶的农家田园生活,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喜庆的民间娱乐的生活氛围,自然的山水风光的气象景秀,积淀了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鹅湖——临山近水。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有山则灵,有水则明。早在东汉末年,道家灵宝派祖师

  • 文章历史的沉淀 艺术的升华鹅湖书院牌坊考据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7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书院 牌坊 雕刻建筑 历史考证 建筑工艺

    是有史以来,不同的阶级,国家、种族一致崇尙的最高理念。因此说,书院牌坊的建筑格调和表现手法大意是一致的,谁也不能轻意改变。据考证,鹅湖书院牌坊,始建于明代正德辛未年十一月(一五一一),由提学副使李梦阳上书朝廷恩准,第一次正式在鹅湖书院建立一座崇尙理学教育的简易石牌坊[1]。现在所见到保存完好的这座石牌坊为明代崇祯末年(一六四四)御史编修杨廷麟秉承朝廷旨意重新选址所建,清道光二十七年维修,并书额为「斯文宗主、继往开来」[2]的石牌坊。明末清初,战争烽火燃遍祖国各地

  • 文章鹅湖书院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书院 教育人文 历史文物 鹅湖之会

    铅山 王立斌位于江西省铅山县的鹅湖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自南宋迄今已有八〇〇余年的历史了,它曾被称为天下名书院。明景泰五年(一四五四)大理寺正卿李奎写的《重建鹅湖书院记》,高度评价了鹅湖书院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地位。「大江以西古称文献之邦,书院之建不知有几,惟鹅湖之名与白鹿幷称天下」。至清代更有人将它列入天下四大书院之中。可见鹅湖书院在明、清时的社会影响是何等之大。鹅湖书院亦名「文宗书院」,它座落在武夷山余脉,风景秀丽的鹅湖山北麓。因山顶有

  • 文章吴嵩梁与鹅湖书院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吴嵩梁 书院 书院历史 人物事略 学田山地

    铅山 王立斌吴嵩梁是我国清代干、嘉、道时期杰出的书院教育家,朱子学说继往开来的授业传播者,他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尤其是在鹅湖书院的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吴嵩梁生于清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五)三月,字兰雪,又字子山,晩号漱翁,为清代中期一个没落的仕宦之家,祖籍江西东鄕县新田鄕(今属红星垦殖场)人。早年因其父「河工赔帑」案所牵丧命,家道由此中落。为求生存,少年时便随其伯兄索米万里入京都,换取米钱奉养老母。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的吴嵩梁应试京兆不第

  • 文章上饶鹅湖书院与信江农院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程兆熊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书院 信江农院 招生 历史名人 农学院 清明节

    贵谿一关于鹅湖书院,我曾写「忆鹅湖」一书,以作回忆。为此,并曾引起留美老学人陈荣捷先生多次来信,而我也曾于数年前,在中央日报副刋用长函回答,可以参考。关于信江农院,则有其前身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内师生多人,如易希陶、黄朕、蒋永昌、李永盛、杨贞煊、徐盺影、郑应瑞、郑咸和、裘曙舟先生等在台,常与人谈及。而易希陶敎授目前虽已逝世,但因其曾任信江农专敎务长,尤令人难忘。今接中华农学会秘书王光远先生来信云:「阅农学会早期资料,得悉信江农专亦为早期农学会的团体会员

  • 文章到鹅之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程兆熊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 文化中心 学术研究 王羲之 农业专科学校 李光地

    鹅湖在我国自东晋以来,历唐、宋、明诸朝,均聚居过许多学者,曾经是一个文化中心,而朱熹与陆象山的鹅之会则更是我国学术界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我国学人陈荣捷敎授在其专学研究中发觉许多书籍中对有关鹅湖种种记载是不详,或是有误(如辞海即将鹅湖的地理位置弄错),近日特将其疑义及认为値得追寻的史实写信给在国内的程兆熊博士,请程博士释疑。程博士研究人生哲学,是台湾有名的敎授,早年曾在鹅湖办学,居住该地甚久,对鹅湖史实胜蹟都很熟悉,因于回复陈先生两度来函之后,更就「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