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饮食文化共返回4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思鄉談魚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3期  作者:葉濃蔭  出版时间:1982-04-10
    关键字: 饮食文化 思乡 趣闻

    貪婪好吃的人,由於食髓知味,不顧貪得無厭,常常檢句現成的話兒:「魚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事實上熊掌到底好吃到什麽程度,絕大多數未嘗過的人,料想是說不出所以然的;惟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魚,乃衆所週知的上品。產魚的溫床,首稱海洋,次是江湖,筆者出生在湖北省最東端的小縣——英山,與安徽接壤,居大別山的西南角,旣不濱海,又遠江湖,局外人可能誤認那兒吃魚會和熊掌一樣地稀奇珍貴,實則不然,若指海鮮而言,到是千眞萬確地珍貴。顧名思義稱英山,當然見不著平原曠野,但也...

  • 文章漫談武漢的小吃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8期  作者:郭疇  出版时间:1983-07-10
    关键字: 武汉小吃 饮食文化 故乡

    我雖不敢和唐魯孫、梁實秋兩位美食專家相比,但是我對於各種小吃,畢生也特別注意色香合味的菜餚食品,尤其對於家鄕口味,無論大宴小酌、點心食品,仍懷念不置。我曾經爲着一頓晚餐,連續換試過三家館子,在台灣爲着能品嘗到合味的月餅,與友人也連續買過二十幾家予以選擇,最後選中遠東公司的月餅,這家是江西人開設的,其製作材料味道與家鄕差不多。所以我自問對於吃喝也很喜歡硏究,現在先從武漢說起:我讀書作事,先後在武漢住了十多年,那裏大街小巷的館子和小吃攤,一有時間,就去嘗試,...

  • 文章漢陽湖汊鮮魚多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5期  作者:尹駿 出版时间:1982-10-10
    关键字: 汉阳湖泊 饮食文化

    我家漢陽,正是長江和漢水的交合處,兩水之間的一塊低窪平原,這是築堤的功效。過去,聽說這裏是雲夢大澤的區域,當漲水的時候,是汪洋一片,白浪滔天,不知何處是岸?!後來,經過時代的變遷,洪水退了,才顯出一些陸地來,我們尹家的祖先,首先來到這塊處女地上來開墾。那時,荒無人烟,誰有勞力插秧耕種,就算是自己的,這正合乎上帝的旨意,將土地賜予耕種者。然而,因近鄰漢水,每年夏季長江水漲,就到處汜濫,因此,這些尙未墾好的土地,卽被淹沒,要等到冬季水落,才慢慢地露出來,這就...

  • 文章獨負盛名的湖北菜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6期  作者:孔憲善  出版时间:1993-01-10
    关键字: 湖北菜 饮食文化

    提起「家鄕味」來,我相信任何人對他自幼習慣了的可口滋味,不但都會垂涎三尺,更可能會滔滔不絕的說出一大堆如何,如何色、香、味美的妙處。因而產生不勝思慕之情!尤以背井離鄕,爲避秦而流落在寶島,一隔就是四十多年的離落人來說,更有著一股不可言喩的濃濃鄕情。爲此,特於日前爲惑識吾姊丈劉叔眞兄,託人帶來家鄕土產多種,遠道攜來,眞是情深禮重,尤且載來故鄕溫情,慨然分沾,拜賜之餘,特函申謝,並同時在函中特以吾鄂鄕味爲題,口占鄙俚而粗淺打油詩一則,道出我對家鄕風味的菜餚與...

  • 文章也談魚麫及其他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8期  作者:王之麒  出版时间:1978-07-10
    关键字: 鱼面 饮食文化 豆粉 云台山

    魚麪,敝縣雲夢土產也。早想執筆一述,但總覺其與現代產品相比,似乎微不足道,現有鄕長辛先生提之於前,故不得不續之於後,讓那些曾經嚐過此一美味的鄕親們垂涎三尺吧!魚麪,(也有蝦麪,各以製作之主要材料不同而異,暫從略。)係以「白河分流」之魚作成,白河口,其地點在雲夢縣城西鄕約五六華里,過了鄕賢吳祿貞先生之故居「吳家台子」卽達,白河口係一水運碼頭,戰前本縣所出產之白布(以後專文叙述)多由此上船運往山西、陝西各省,所謂白河分流亦卽白河與縣城南面的一條北流小河分叉之...

  • 文章武漢三鎭的吃食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2期  作者:唐魯孫  出版时间:1979-07-10
    关键字: 饮食文化 武汉三镇

    武漢三鎭,從歷史上看,在三國時代,龍爭虎鬥,已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地形上來說,地處九省通衢,長江天塹,水運總匯。開埠旣早,商賈雲集,西南各省物資,又在武漢集散,所以各省的盛食珍味,可以比美上海,靡不悉備,因而武漢跟北平一樣,談甜鹹小吃多到不勝枚舉,可是要找一家眞正湖北口味的飯館,就是湖北老鄕,還不一定能指出那家是眞正湖北館子呢!當年上海有一家「黃鶴樓」,現在台北有一家「京殿」,據筆者所知,正式挑明是湖北口味的,也不過僅此三兩家而已。漢口靑年會對門有一家三層...

  • 文章從黃鶴樓説到湖北菜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期  作者:劉家麟  出版时间:1970-03-10
    关键字: 黄鹤楼 湖北菜 饮食文化

    北市去冬開了一家湖北菜館,招牌顏曰「黃鶴樓」,主其事者爲漢口人沈炎周,也就是初來臺灣時在外交部左鄰「家園」的創始人。華報總編輯吳門黃貓庵,是有名的饕餮專家,黃鶴樓開幕時,曾去嚐試,在報上不斷地爲鄂菜讚譽並提到賤名促往捧場,我去過數次,碰到不少湖北名流耆宿,烹調的菜肴點心,色香味倶臻上乘,歸後在華報寫過一段對湖北菜的觀感,我轉吿本刋發行人萬武公先生,歡迎「湖北文獻」轉載,使我們老少同鄕都興起懷念故國的勝蹟與家鄕的風味。

  • 文章廣州十大茶室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呂大呂 出版时间:1973-12-01
    关键字: 广州 十大茶室 简介 饮食文化

    廣州有四大酒家,以菜擅長,雖然也有茶市,㸃心粉麵也値得稱道。但比起了專營茶市沒有酒菜市的茶室,顯然有着很大的分別和距離。廣州茶室當年作風,食制,完全和酒家有別,更和茶樓不同。在當時,它是別樹一幟的,而在今日,却可以說是已經湮沒無存。無論是省、港、澳,也沒有一處「飮茶」的地方還保存着當年廣州茶室這種作風,這種食制和風味了。事實上當年廣州的茶室也不多,不會超過二十間。但所有的茶室都各擅勝場,各自擁有不少茶客和食家。就中最爲人所樂道,剛好就有十間,這是廣州、香...

  • 文章三秋蟹肥對菊黄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5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美食 饮食文化

    台灣炎威猶未盡退。然而故鄉已是丹桂飄香,楓紅層層,持螯對菊好時光。蟹是少有之美味。古人於蟹色味辨之甚嚴。山家清供云;蟹生於湖者紺而馨,生於江者黃而腥,生於漢者蒼而清。可知湖蟹負名已久矣。據清異錄記一則故事:「盧烽徒弟,純,嘗說:四方之珠,當以蟹爲第一」,然後純被螯夾其舌,血流及襟,烽戲以蟹是「夾舌蟲」。其味之雋。不言而喻。相傳清道人李梅庵生先,有「食能盡百蟹」之說,故有李百蟹之雅號。此與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想來雖然同樣都是形容辭,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 文章閒話廣州飮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78-03-31
    关键字: 广州 饮茶 茶楼 饮食文化

    近年此間粤式茶樓,一枝獨秀。但與粤人的飮茶習慣,仍大異其趣。戰前在廣州的承平歲月,只要你有份閑情逸致,口袋裏有個一元數角毫洋,便可以携兒拖孫,撩起袍叉,意態悠閑的步上茶樓嘆(享受)其一盅兩件。家鄕廣州茶樓規模之大,眞個獨步全國,其中有名的像:惠如、涎香、高陞、龍鳳、蓮香、雲來閣、陶陶居等茶樓來說;起碼樓高三層,因此粤人上茶樓飮茶,一般稱之爲「上高樓」。這些高樓,全是廳堂寬敞,雕梁畫棟,裝飾得華麗堂皇,樓上座北朝南全開着整排玻璃花牕,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堂...

共49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