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阎锡山共返回4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心目中的閻長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樊傑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阎锡山 个人回忆 追思怀念

    我於民國十五年(公元一九二六年)出生在山西省臨汾縣城北郊鄕下,很幸運在七歲時能夠進入城內省立第六師範附屬小學讀書,接受了現代化的啓蒙教育;沒有被送進村中的私塾。這個六師附小的確辦得特別好;體育、音樂、勞作、圖畫等設備齊全,且圖畫、音樂及體育都是兩位專科老師負責。全校學生兩百三十人。各班都有級任老師。課程方面除國語、算術、黨義、自然、社會外,還有一門「說話課」,有專用課本。因此,能在這麼先進的小學裡讀書,眞是一生莫大的幸福。事實上,在這個小學階段中,的確學...

  • 文章阎锡山的祖籍、家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4期  作者:李木子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阎锡山 祖籍 家世 家谱

    阎氏祖籍在太原阎锡山的祖籍在太原。据有关专家考证,阎氏得姓有三说:一是周武王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阎鄕,二是周康王少子封于阎城,三是唐叔虞后裔;晋成公子懿食采阎邑。斯三说皆出黄帝后裔,周王之后,本实一源,均因地名阎而得姓。封于阎鄕、阎城的阎氏后裔世系,史无记载,故阎鄕、阎城确址不明而无考。而唐叔虞后裔食采阎邑见于《左传》,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阎嘉即唐叔虞后裔晋成公子懿的后人,为阎大夫。其所居阎邑地址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西。《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唐宰相阎

  • 文章刍议阎锡山「未雨绸缪」七绝诗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李木子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阎锡山 《阎伯川先生感想录》 诗集 战地作品 阎锡山诗集》

    閰锡山从政之余,稍事吟咏,写了不少通俗流畅的古体诗歌。其诗集主要有,抗战时期二战区编印的《骑驴吟》小册子,抗战胜利后出版的《斌役堂诗抄》以及阎逝后一九六一年台湾出版的《斌役堂诗歌》。一九九七年台湾又出版《阎伯川先生感想录》收诗一百六十五首。一九九八年太原出版李蓼源先生编审的《阎诗存录》共一百三十八首。这两种版本,异同互见,大部诗重复。一九九九年,陈存恭先生帮助,由定襄县文山书艺社阎锡山硏究室编成《阎锡山诗集》,由李蓼源先生作序,贾眞先生题跋,计收诗二二

  • 文章閻伯川先生的哲學思想及其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李鳳行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阎锡山 哲学思想 “中的哲学” 思想文化

    读八月三日「长河」刋出江灿腾先生的大作「阎锡山』的喇嘛称』哲学」,既副史实,又饶趣味,使伯川先生的学生如我者,读来倍感温馨,但说「阎氏的人生观是从『喇嘛称』而来。」似有未妥,伯川先生的哲学思想,是传承儒家的「中的哲学」。他认为宇宙本体就是宇宙万象之母,亦即为「中」,万象皆由本体而来。「中」是天道,亦是人道,也就是「天人合一」之道。万物万象,得「中」则成,失「中」则败。「中」的表现是恰当正好,在部位上是不偏不倚,在程度上是无过无不及,在关系上横不碍其他,竖

  • 文章寓史德于史實之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智效民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阎锡山 政治建树 下属逸闻趣事

    在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値得进一步硏究。他从辛亥革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雄踞山西近四十年,其间虽经一系列政局变幻和国内外战争,却能应对欲如,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多有建树,使山西先后获得模范省(北洋时期)和模范战区(抗日战争时期)的称号。凭借这些资本,他还在一九三〇年发动了中原大战,在一九四九年出任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成为地方实力派中独领风骚的代表性人物。有人说,阎钖山能够在山西建立一个独立局面,是依靠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这种说法有失皮相。因为

  • 文章访阎锡山台北故居有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阎锡山台北故居 观后感 诗词

    遷都大任告垂成,息影菁山萬慮平;震旦陸沉千古痛,太原城陷萬民驚;蝸居窯洞思三晉,蟄久台員夢兩京;最是臨危殉難士,長留餘恨永堪旌。按民國卅八年冬,閻公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擘畫督導國民政府由渝遷台,任務完成後立即隱退,於菁山建三口窯洞,蟄居修身著述,此閻公故居現已爲台北市政府列爲古跡,將整理後開放供民衆參觀。

  • 文章山西省府梅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蘭安樂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梅山 阎锡山 历史由来 进山会议

    梅山,位于太原市府东街西口山西省政府西北隅。明、清时为巡抚衙门放煤的地方,因煤多似小山,故称「煤山」。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辛亥革命太原首义成功,被推为大都督的阎锡山改抚院为督军府,又于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在煤山处积土叠石,建造园林,遂成山景园,并取《诗经·子罕篇》「譬如为山」、「进吾往也」中的「进」「山」二字,合之称为「进山」,有「前进登高」之意。山上建造一钟楼,称「进山楼」,俗称钟楼。太原市民习惯用「煤山」的谐音,称之为「梅山」(其实无梅),沿续

  • 文章阎锡山与南开大学——阎锡山重视敎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閻立中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阎锡山 南开大学 张伯苓 捐款

    阎锡山,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张伯苓,南开学校创建者,著名的爱国教育家。这两位人物怎么会连在一起呢?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南开学校校董严范孙和校长张伯苓在酝酿继天津南开中学之后创办南开大学时,第七届华北运动会和全国教育硏究会会议相继在山西太原召开。同年五月严范孙、张伯苓去太原出席华北运动会期间,专程拜访了时任山西督军的阎锡山,他们谈起了面对世界列强,中国只有重视教育、振兴科技方能迎头赶上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阎锡山对严、张二位献身教育的精神及创办

  • 文章阎锡山日记》述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李蓼源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阎锡山日记》 日记简略 研究价值

    阎锡山日记》始写于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二月十七日至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历时约十五年。一九三八年以前,基本上是逐日记述,一九三九年以后时断时续,最后两年仅有数段。阎先生曾自述其日记经过:“其时余适旅居大连。二十一年春,余出任晋绥事,事繁而日记未停,多于晨起盥洗时间为之。抗战军兴,作战、训练、穿衣、吃饭等事之策筹,已使人精疲力竭,故此日记亦遂不能按日记载。”阎自云其日记特点是:“不记事而记事之理。”他认为“记事是主观的,记理是客观的,记事是为自己

  • 文章閻氏家訓簡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4期  作者:王輝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阎锡山 阎氏家训简介 人生感言

    读者看了这个题目会奇怪,我国北朝有著名的散文著作(颜氏家训),哪里来的《阎氏家训》?莫非写错了?不,我说的是阎锡山的家训。其来由是这样的。不久以前,我赴台湾访问。在台北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来台访问的山西省地方志学会曹振武先生的房间,巧会阎锡山的老秘书原先生。原先生现年八四岁。从抗日战争时即跟随阎锡山,直到阎氏故去,据说阎氏卸任行政院院长以后,山居十年,埋头著述。原先生将《阎伯川先生感想录》(阎锡山日记)和《阎锡山故居石刻》(拓片的照片)送我。翻翻阎氏家训

共41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