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重阳糕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无锡故乡重阳节旧俗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3期  作者:鄒明誠  出版时间:1996-09-20
    关键字: 无锡 重阳节 旧俗 重阳 艺菊

    古时以奇数为阳,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叠,故称重阳,亦称重九。故乡旧俗,重阳日旱晨吃重阳糕为四方形,用米粉蒸煮,面上缀有红绿瓜丝,红枣和芝麻等。谐音高,如果不去登高的,吃了重阳糕就算应过景了。店出售的重阳糕,叠成塔形,上插戳有孔眼的五彩三角小旗,称重阳旗。无锡地区吃糕之外,还吃九品羹,用荸荠、栗子、枣子、蓬子等九种果品煮成羹,据云吃了九品羹,生活甜美顺遂。故乡以艺菊著称,品种繁多。九月又称菊月,每到重阳节茶肆多陈列菊花山,招徕顾客。喝菊花酒

  • 文章重阳节和重阳糕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5期  出版时间:1969-11-15
    关键字: 重阳节 重阳 武进礼俗

    农历九月初九日,旧俗叫重阳节,城均平原无山,市民是日多赴东门外登文笔塔高顶,俱有重九登高之意,可眺覧城区及城郊景物。无论鄕村城市,晨例须蒸食重阳糕。须先一日蒸制,有二种:一种是松,一种是靱。松制法,糯米粳米各半拌和,磨成粉,将糖水拌和,成粉屑,放置在特制的木版脱底型内,轻轻的将平版将粉压平,划成方块,上面放些红绿丝、枣片、芝麻、栗子片、胡桃肉等,置于蒸笼内蒸熟为止,质较松软。靱制法,糯米七成粳米三成拌和,磨成粉,将糖水拌和,成粉屑,放在特制四方

  • 文章四時童謠

    来源期刊:《浦東》 第16期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童谣 元宵 粽子 重阳

    正月里,闹元宵,二月二,撑腰,三月三,眼亮,四月四,神仙,五月五,小脚粽子箬叶包,六月六,大红西瓜颜色俏,七月七,巧果两翘,八月八月,饼小纸包,九月九,重阳糕,十月十,新米团子新米糕,十一里雪花飘,十二月里糖菌糖元宝。× ×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儿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囘家去打夜铁。打铁打到正月正,正月十五看龙灯,打铁打到二月二,家家接女儿,或铁打到三月三,地菜花赛牡丹,打铁打到四五月四,一个铜钱四个字,打铁打到五月五,沙糖的粽子送

  • 文章重阳节怀故乡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期  作者:中秀  出版时间:1971-10-20
    关键字: 重阳节 重阳 九品羮 登高

    考诸邑志,故鄕习俗在重九那天,除吃重阳糕和登高外,还有吃一种叫「九品羮」,后来九品羮已废除,大槪它的调制方法,已经失传,只有吃重阳糕和登高之擧了。我在故鄕时重阳那天早晨起来,只听到外面小贩喊卖重阳糕的声音,一到下午,但见锡山和惠山上一处处都是登高的人羣;四鄕各处,亦是一样,只要有山的地方,重九那天就有人去登高。

  • 文章重九登高與孟城山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25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95-11-15
    关键字: 重九 孟城山 敬老 重阳 龙山

    农历九月初九,俗称重阳节。古代阴阳家说「九」是阳数,九月初九,两个阳数重叠,故曰重阳,现在又称老人节,假此「九九」长久吉祥数字作敬老活动,但还没普遍形成风俗,真正的民俗仍是登高和吃重阳糕。故乡武进是一片平原,没有几处有山,故没有什么高可登,在城区及其附近只好到东门外的文笔塔爬宝塔登高;四乡如无山也无塔,便以吃重阳糕来代替,所谓重阳糕,实际便是米粉做的松,因为是重阳节的应景品,便叫做重阳糕了。因何有登高这种民俗?说来有些儿神话迷信,但其中却有个典故,而且

  • 文章谈方、八仙、糕干、重阳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4期  作者:葛忍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浙江特产 八仙 糕干 重阳 制作方法

    故鄕浙东是鱼米之鄕,稻谷年产二季,分早稻、晚稻两种,早稻在六月里收割,晚稻则在九、十月间收成,因产米仓储过多,所以,历代祖先将多余食米,加工制成方、八仙、糕干、重阳糕等许多点心,可当小孩零食,以及大人酒后点心,或作为探望亲友之礼品。方,四方型以直二寸横二寸厚三分而成,其制法以食米泡水磨成粉,加糖拌匀,或不加糖,压入事前备好模型内,模型边刻有花纹,增加美观,如绿豆糕,像蒸年般即成,冷却后食时再如笼蒸,即可取食,很方便,在故鄕喜庆宴会,或办年酒、春酒

  • 文章重阳话吃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1期  作者:斌全 出版时间:1999-11-10
    关键字: 重阳节 重阳 食俗 史料记载 制法

    寓「长寿」。今天,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已成为敬老尊祖之日。其意义依然源于「高」,年龄高、辈分高;而重阳糕,仍是岁岁常有的。重阳节日活动项目颇多,内容丰富(民间有「登高野游」、「赏菊聚餐「、「祭天敬祖」、「蒸花」、「吃螃蟹」、「啖栗」、「飮菊花酒」、「骑射打围」)等节庆活动。重阳之俗始于战国(公元前四七六年—前二二二年),中唐(七〇五丨八〇六)正式定为日。楚·三闾大夫屈原《远游》诗中,已有「集重阳于帝宫兮》的佳句,将其视为吉日。《西京杂记》便出现了「九月九

  • 文章九九重阳节的由来与活动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0期  作者:向陽生 出版时间:1982-02-01
    关键字: 登高 菊花酒 赏菊 花糕 重阳节 风土习俗

    九月九日为「菊花节」。六、重阳过节不外是吃喝玩乐,在吃的方面,重阳节这天中国人吃重阳糕、吃蟹、吃羊肉。重阳糕也称「花」、「发糕」或「菊」。这是用面粉或粟粉做成的糕点,有些地方制重阳糕时加入枣子、银杏、松子或杏仁、伴上蜜做成甜的,也有人在的表面撒些猪、羊、鸡、鸭的肉丁做成咸的,考究的还把堆成九层的小寳塔,上面再做两只小面羊或小狮子、蛮王,并挿上小彩旗以为饰。堆成九层或捏小羊,是为了更契合「重阳」的意思。狮子或蛮王则是「舶来品」,有些标新立异的味道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