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重庆共返回3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载民国三十年出版 重庆指南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8期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重庆 地图

  • 文章山城囘首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9期  出版时间:1981-04-01
    关键字: 丰子恺 漫画 重庆

    抗战胜利后丰子恺作「重庆素描」漫画之一

  • 文章重庆鱼市街与杂粮市街——巴渝漫谈之五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1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1-11-01
    关键字: 重庆 鱼市街 杂粮市街

    重庆鱼市街,是历史悠久的街道之一。由较场口进入鱼市街,经都邮街、大十字、小十字街直达东水门城外,鱼市街右面是演武厅、磁器街,左面是杂粮市街,售珠市街,和米亭子街。民国初年,鱼市街卖鱼的店舖特别多,是名符其实的鱼市街。但鱼市街没有新鲜活鱼售卖,所售者全是各种干鱼,以及虾米、鱼翅、海参、海带等类的干货,而以各种干鱼为最多。除零售外,以批发为主。因为此类货品,均系出产于沿海沿江各地,算是进口货,多由重庆批发邻近各县。以是营业旺盛,是大行业之一。尤其每年三节

  • 文章重庆狮子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4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2-12-01
    关键字: 重庆 狮子山 简介 慈云寺 长江

    狮子山位于重庆南岸龙门下浩与玄坛庙之间,在南岸羣山之下,系一座小山。其形状像一个狮子,头部向朝天门,尾部则在龙门下浩,因此而得名。在狮子山的脚下,有一座庙名叫慈云寺,范围广约一万坪左右。庙内慈云宝殿,塑像极为庄严。两厢系和尚唸经的经堂、帐房、储藏室等。大殿前面有一座斋房,为和尚用膳之所。和尚用膳,规矩甚严,膳棹系长条棹,每棹约坐十名左右。本寺共有和尚七八十名,用膳前先敲用膳钟,和尚进入膳房时,一排一排的就坐。全体和尚均系面向左方,用膳前合掌唸经,意态虔诚

  • 文章热烈的重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期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重庆 抗战时期 丰子恺 漫画

    此为抗战时期丰子恺所绘「重庆素描」漫画之一,以重庆人在赤日之下,饮大粬酒,佐以辣椒,可谓「热烈」之至也。

  • 文章重庆方言擧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期  作者:靑靑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重庆 方言 风习 介绍 同乡会

    方言可以表现各地方的特殊风习,近来各种文学作品引用各地方言者亦渐多,读起来可以增加作品中的鄕土风情。同鄕人在异地相见,偶用方言,顿觉有几多亲切之感。现就记忆所及,将重庆一带的方言,略擧几十则,幷加解说,以供大家的参考。「幽」:幽默的幽,讽刺的意思。如故意摹仿他人的态度或语言,便叫做幽。「幽串了」,犹言幽得太厉害了,更引起纠纷的意思;如言被人纠纒着叫做某人把我「幽倒」。「杂」:音咱,著名口头语,如这(音了)杂或这个杂。四川一句流行语:「成都龟子重庆

  • 文章金馬寺與凰鳳臺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6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2-04-01
    关键字: 金马寺 凰凤台 重庆 景观

    重庆市较场口自十八梯街,是一条坡形的长街,其间有不少断断续续的石梯路面。如果按这条街所有石梯级数计算,约有二、三百级之谱,但为什么街名只叫十八梯呢?原来这些断断续续的石梯,每一段都只有十八级,因此而得名。这条街中段,尙有两条横巷,右边名为「淸眞寺巷」,直达螃蟹井巷,回水沟街。左边名为「黄土坡巷」,直通黄土街和浩池街。十八梯街上段接近较场口,这一段的舖店多经营香烟,金银锡泊纸花,纸糊洋房、人物、衣箱等丧家用品,中段店舖则多经营钢铁用具和丝线、棉线、杂货等

  • 文章囘首重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8期  作者:胡漢君  出版时间:1976-01-01
    关键字: 重庆 景观 美食 风俗 名胜

    我是在夜半时分到达重庆南岸的海棠溪的。在扬子江边遥望北岸的山城,灯火如闪烁的繁星,不禁脱口而出:「这不又是一个香港吗?」第二天搭渡轮过江,在储奇门上岸,坐滑竿进入市区,高高低低,上上下下,弯弯曲曲,证实了第一眼的印象并不过份夸张。香港是个四面皆海的小岛,重庆则是三面皆水的半岛。嘉陵江在重庆与长江汇合,浩浩荡荡地向东急奔。当时正是抗战中期,看大江东去,直到白云尽头,不免引起乘风归去的遐想。重庆市区依山而建,由下而上,愈到上面愈热閙,全市的精华可说集中在山

  • 文章重庆真武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2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2-10-01
    关键字: 重庆 真武山 寺庙 进香 香会

    重庆眞武山,位于南岸羣山的中部地段,在黄角铔之下,龙门浩之上。眞武山寺,占地数万坪,除本身建筑之外,四周的山林、农田,其产权均属于该寺。眞武山寺原名为「涂山寺」,寺内的榜题、扁额、石碑甚多。寺内建筑及屋顶,彫龙塑凤,古色古香。鄕人以寺内有眞武殿,遂呼为眞武山,或眞武寺,而原名涂山寺,反少为人所知。该寺香火,极为旺盛,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子时,开寺门供进香客烧香,一直至三月十五日关闭山门,寺门关闭后,平时则由侧门进出。前往该寺进香的香客,住居在南岸地区的,由

  • 文章开创初期之重庆大学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4期  作者:治平 出版时间:1966-04-01
    关键字: 重庆大学 组织 经费 设备

    一、简史民国十四年秋,川军总司令刘湘于成都召开四川善后会议时,鉴于四川地域辽濶,人口繁殷,就业学子,日益发达,川东各县,去省会既远,千里负笈,经济交通,均感困难,爰有在重庆创立大学之议,当经一致通过。嗣以时局变化,遂尔搁置。十八年夏,刘氏驻节重庆,旧事重提,召开筹备会,推定筹备员五十五人,刘湘自兼主席。又推定常委十三人,分总务,财务,设计,敎务四组,分头进行,由刘自兼校长,拨公款为开办费。其常年经费,则由肉税附加项下开支。暂以重庆南区菜园坝房屋数十间为

共37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