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鄱阳湖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水乡诗话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0期  作者:董晉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鄱阳湖 鄱阳湖文学研究会 鄱阳湖文学 鄱阳湖诗派

    霞光云影水天浮,网撒波心岸起楼。吴楚乾坤千嶂隐,浔庐风月一川收。帆墙上下争朝夕,鸥鹜高低竞自由。失落年华须夺取,浪花溅雪逐诗流。这是结束那场浩劫不久写的一首由鄱阳湖联想到今后自己如何定好人生坐标的抒情诗。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鄱阳湖是我们的母亲湖,是养我育我的命根子。我与湖有着解不开的情结与天缘,高擎鄱阳湖旗帜是每个鄱湖儿女的正史责任,也是我们闯荡人生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为她歌唱,为她扬名,为她洗尽岁月尘污排净历史苦难而甘作奉献。我们一群鄱湖儿女从八

  • 文章湖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4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鄱阳湖 乡土回忆 湖草 农业 乡土文学

    都昌 邵天柱「鄱阳湖的草,南昌佬的宝」,这草指的藜蒿。藜蒿究竟怎么生、怎么长的,我惭愧,不很清楚,只知它的嫩茎可以作菜。早春,用来炒腊肉,别有一番风味,入口咯崩脆,且带一丝芫荽的异香。打小住鄱阳湖边,却因家鄕没吃藜蒿的习惯,对它熟视无睹。及成人后,多次借调省城,方在南昌的餐桌上经常吃到它。初吃亦不大习惯,久而久之,受南昌朋友影响,竟然也喜欢上了。近年,藜蒿被美食家们吹神了,说它有防癌的功效,于是不仅成了省城的名菜,而且跻身于国宴,甚至飘洋过海了。因此,它

  • 文章扳銀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扳银鱼 地方风物 鄱阳湖 银鱼品种

    都昌 邵天柱以往,每年的白露至寒露,鄱阳湖便进入银鱼汛的旺季,是渔民们下湖捕银鱼的好时候。这好季节,不是渔民的,也不愿错过。纵不能像渔民那样的下大湖拉大网,也会到湖的港边,寻找银鱼洄游场,用筝去扳。筝多自制,由网、弓、杆、绳诸物组成。网方形,四角扎在两根交叉的竹弓上。弓的交叉点,用铁丝穿过,与筝绳一道,系于扳杆梢头。筝下水后,扳杆尾端与扳绳另一头就放在身旁,起筝时,只需替扳杆尾端找个支点,收扯扳绳,扳杆梢头即向空中立起,筝也就网著鱼儿悬出了水面。有劳

  • 文章深秋話鄱陽湖邊的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高德玉 出版时间:1968-12-02
    关键字: 鄱阳湖 大雁 往事回忆 趣闻轶事

    三四斤,浮水而宿,龁草而食,性机警,畏寒冷。父老相传:深秋八月,雁门关开,雁羣结队,由北而南。儿时以为:雁南来叩关,守关者开关迎之。及长,始悉雁门关位于山西县,两山夹峙,高插云霄,其形如关,雁飞至此,惟有穿关而过,故名。当雁阵横越长江进入江南地带,多以洞庭鄱阳两湖为其避寒觅食之处。其入湖者,有飞至衡阳县南上空,即行折回,衡山主峯之「回雁峯」,相传实缘于此。其入鄱阳湖者,有飞至仙霞岭上空,亦即折返者,故闽中少雁。前人载雁飞至潇湘南岸,乍见两岸水碧沙明,靑苔遍生

  • 文章《鄱湖魂》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5期  作者:陳建功  出版时间:2009-05-01
    关键字: 鄱阳湖文学 《鄱湖魂》 书序 董晋

    董晋先生是江西的老作家,以诗文见长,著有《雪凝轩文集》、《云岩寻梦》、《梦绕湖山》、《庐山鄱阳湖新韵》等多部诗文集,曾屡与海内外诗人相互酬唱,在诗界颇有声誉。董先生家乡在鄱阳湖畔的九江都昌,隔湖与庐山遥望,对家乡的热爱于其《依恋》一诗中可见端倪:为爱湖光山色吟,清风两袖放歌声。一生不愿离乡井,难舍匡庐彭蠡情。本散文集正是他对于匡庐、彭蠡深情挚爱的表达,对于湖光山色的畅怀咏颂。比如他写道:这春雨中的鄱阳湖啊,到处都是诗料。你看,那浪花,那雨点,那渔舟,那

  • 文章鄱湖漁俗文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鄱阳湖 渔俗文化 风土习俗

    鄱阳湖,烟波浩淼,水域辽阔,为中国水面最大的淡水湖,著名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生活在湖边的人民,在与湖同呼吸、共命运的岁月里,不仅创造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文明。同时,在渔俗文化方面,它们也匠心独具,以自己的智慧和风韵,为这座丰碑的塑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之成为鄱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一湖乡渔业生产,不但沿袭传统的捕捞习俗,而且随着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渔民们根据季节、水性、地域,总结整理出不少渔谚和针对性地使用的各种渔的习俗。如「清明鱼发躁

  • 文章漁家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渔家 故乡特色 烹饪方法 鄱阳湖

    以忘怀的。渔家待客,自是大鱼好鱼,如扁鱼、桂鱼等湖中珍品,至少也得十几斤的青鱼或鲤鱼。鄱阳湖的鱼出自大水面,不像塘里养的带泥土味,因而这鱼若到了大馆子,必当上品小心伺候,做出许多花样来。其实那正是损掉鱼味的根由。你想,鱼经刀剥手抓之后这样腌,那样炸,味道不早跑掉一半了么。渔家做鱼,找不出那么多佐料,有姜有蒜有辣椒足矣。其之保持鱼味,关键有二:一是鲜活,猪吃叫,鱼吃跳;二是做法。鱼砌好洗净涤干后,万不可像馆子里那么用油去炸。再说,渔家也没那么多油。像我表姐,遭饥荒

  • 文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环湖文化论坛和鄱阳湖文学的职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6期  作者:董晉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生态环保 生态批评 环湖论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文学

    请看:「大气渐升暖,天灾频发生。雪崩冰解冻,水涝旱流行。食物遭污染,病癌肆虐横。尘暴遮日月,空气急澄清。」这是多么严峻的生态形势啊!文学,是人学,是人性学,人生学,也是人类学。人类面临如此的危险前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如此的危险前景,文学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就必得呼唤出来,文学艺术的功能和职操也就必得发挥到极致。我们必须认识,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生存空间,关注人类未来,关注地球前景,是文学的责任,是当代作家、艺术家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做为鄱阳湖

  • 文章鄱陽懷古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高子昂 出版时间:1970-06-02
    关键字: 鄱阳湖 水上健身运动 龙舟 竞渡 故乡习俗

    八、競渡誌變夏五月五日,龍舟競渡之舉,吾邑官民夙尙之矣。唐刺史張栖眞知饒州,嘗于城南二百步名懷蛟潭之處,懸孝經于標竿之上,令參與端午節競渡者取之,寓意深遠,洵盛事也。自茲以往,或競渡,或不競而渡,多以實物賞給。時至輓近,則以錦旗銀盾獎金代之,且蔚成爲民間水上健身運動焉。按龍舟形式,各地不同,唯一相似,即舟身細長與龍頭龍尾也。吾邑所具龍舟,身長約三百至四百餘尺,舟之邊沿分坐十二人至十八人,舟之中身容三人,或立或坐,一司喝彩唱歌,一執旗指揮,一敲鑼鼓助威。尾...

  • 文章美哉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鐘榮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 地方史志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鄱阳湖 稻米 交通 重要城市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漭,境内赣、抚、信、修、鄱江纵横全省而总汇于鄱阳湖鄱阳湖调节长江水量的多寡,是长江最重要的脉搏。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江西成为兵家觊觎之地。太平天国之乱,江西是主要战场之一;民国十九年十二月至二十三年十月间的「江西剿共」,江西长久陷入兵燹;接着又是抗战。战争的破坏使江西穷困了,「江西入们饱受无情战火的摧残,却也养成他们坚忍的个性。江西的得名,也和地理有关,它位于江南之西,为唐时江南西道地,故名。又因赣江纵贯其境,所以简称「赣」。省境东、南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